李斛笔下的齐白石关汉卿,徐悲鸿曾赞“以纸墨用西画法写生”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19-11-09 11:21
来源:澎湃新闻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融象创真——李斛百年诞辰艺术展”11月7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汇集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及家属收藏的李斛经典力作百余件,包括中国画、油画、素描、速写、雕塑等艺术作品,全面立体地呈现了李斛先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美术,在“民族救亡”和“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潮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画家,他们关注社会现实,以中西融汇的写实方式和形神兼备的审美理想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李斛便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是徐悲鸿先生的高足,徐悲鸿曾为之题词:“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

展览现场

李斛生于1919年四川省大竹县的一户贫苦农家,社会动荡、清贫如洗,他的成长生活轨迹就在时代的巨浪中沉沉浮浮。青少年时期李斛就表现出对绘画的浓烈兴趣, 1942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于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李瑞年等先生。求学期间他关注民生、关注现实,面对迥异于传统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内容题材,不断探索谋求绘画技法的创新和艺术表现的真实性。引西润中,用中国画纸、笔、墨糅合西洋素描造型技法和科学色彩知识,描绘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创作了一批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艺术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好评。

李斛《齐白石》中国画 纸本水墨设色 72cm×116cm 1963年 中国美术馆藏

青年李斛是徐悲鸿先生执教中央大学艺术系时尤赏识的弟子,他深受徐悲鸿的影响,努力在探讨中西两种绘画方式的共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突破两者的壁垒,在作品中真正实现了中国画笔墨和西洋画技法的和谐互融,既有中国画精到內美的笔墨语言又有西画精湛严谨的造型技艺,创作出饱含民族特点,又抒写时代精神的新中国画。展览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对李斛在融合中西方面做出尝试的代表作。

李斛 《新疆少女》中国画 纸本水墨设色 36cm×28cm 1955年

李斛 《嘉陵江纤夫》

《嘉陵江纤夫》是李斛的代表作之一,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做革新中国画的尝试,深得徐悲鸿先生的赞扬,为之题词:“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中国画向守抽象形式,虽亦作具体描写,究亦不脱图案意味。李斛弟独以水彩画情调写之,为新中国画别开生面。”

李斛  《自画像》

新中国成立后,李斛应徐悲鸿先生之邀赴北京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李斛生长于巴山蜀水间,受四川的地理风物、风土民情浸润滋养,他观察敏锐,表达细腻,尤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他的课堂示范和下乡写生作品,往往从平凡琐碎的现象中挖掘出抒情的诗意和感人的气息,创造出神采各异、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

李斛 《女民警》 中国画 纸本水墨设色 81cm×65cm 1960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李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造型意识,升华自己的艺术技艺和表达样式。他更注重以色彩塑形,将水墨皴擦悄然融汇进色彩的塑形之中,真正实现了色与墨在水的调和下的混濛交融。他将传统的线造型融入到素描写生和中国画创作中,无论是轮廓线还是衣纹处理都体现着形体的结构,强调由面到线的转换,以线的虚实、疏密、粗细、张弛等节奏来表现空间和结构的转折。如《印度妇女像》《女民警》等作品,人物头面部浓墨重彩的谨细描绘与简洁舒朗的衣纹线条,对比强烈,收放自如,形成了新的审美意趣。墨色交融的人物画风格也成为李斛广为人知的代表画风之一。

李斛《印度妇女像》 中国画 纸本水墨设色 57.5cm×43.3cm 1956年 中国美术馆藏

纵观李斛的艺术人生,他始终以现实主义艺术思想为创作核心,在此基础上坚持中国画新法新貌的探索。在20世纪中叶对中国画问题探讨论争的背景下,李斛的艺术创作和教学理念无疑透露出超前的文化胆识。在题材上,他一方面紧扣时代文化主题,创作了《广州起义》、《工地探望》、《侦察》、《农民支持北伐军》等大型作品;一方面始终关切民生,直面现实,从早期的《嘉陵江纤夫》到六十年代的《女民警》、《建筑工人》等作品中,都可见他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切关心和真诚表达。

 李斛 《工地探望》中国画 纸本水墨设色 109.7cm×154.2cm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李斛 《广州起义》中国画 纸本水墨设色 132cm×301cm 1957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斛 《侦查》中国画 纸本水墨设色 58.1cm×86.2cm 194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李斛融汇中西实践,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学习传统和师法造化。50年代末,李斛比以往更加重视向传统学习,1958年拜李苦禅先生为师,1961年去敦煌莫高窟考察。对传统笔墨和色彩特征的着力,使他的艺术创作既有西洋画的严谨精确,又兼容中国画的笔墨意韵,在《关汉卿》《白石老人像》等作品中实现了西方写实技法和国画写意精神的有机融合,展现了他对传统笔墨语言出色的驾驭能力,得中国写意精神三昧。

李斛 《关汉卿像》中国画 纸本水墨设色 64cm×46cm 1962年

同时李斛非常重视师法造化,在中央美院任教期间,不辞劳苦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群众,从事劳动,体验生活,留下大量表现瑰丽风光、人文建筑、建设场景的珍贵山水画作品。尤其是其表现夜景的作品,一反传统山水画计白当黑的象征性手法,以真实的感受为依据,抓住明暗虚实关系,综合运用冷暖对比、光影效果,巧妙地把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洋画的明暗、色彩、空间透视等造型方法结合起来,使画面既有意境美又有真实感,既有笔墨韵味又有光感和整体感。

李斛 《街巷》

李斛 《秋韵》

李斛以空间层次丰富的《三峡夜航》、《夜战》等描绘夜景的作品开辟了山水画的新领域,使山河江流在熠熠光影中蕴含一种令人神往的豁亮之境。

李斛 《草原宝山》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厅,将持续至2019年11月20日(周一闭馆)。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