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探索先锋艺术之外,我更愿意投身到艺术基础教育中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张成杰 实习生 申璐
2019-11-04 14:30

如果说中国是一本沉重的大书,上下五千年历史为书脊,黄河长江是贯穿始终的主线,而无数事件构成精彩的转折点,那么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支自己的笔。各行各业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在用自己的笔书写着各自的历史,为时代的故事增添自己的注脚。

10月24日,今日美术馆举办一场以“故事与人”为核心的对话活动:“怎样书写——中国人的历史,故事里的中国”。这场对话活动由北溟有鱼总策划,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联合主办,今日美术馆承办,旨在探讨书写中国的角度、方式与传播途径。活动也邀请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文化学者、作家申赋渔,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田沁鑫进行了分享。

由左依次为申赋渔、高鹏、田沁鑫

今日美术馆作为一家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的民营美术馆,建馆伊始就一直致力于参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进和发展。此外,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组织,该馆致力于用心中的文化来促进周围的社区多一份思考。2011年,高鹏加入今日美术馆,先后负责行政、展览及学术馆藏等部门,参与策划执行近千场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活动。

本次对话围绕“中国人的历史,故事里的中国”开展,谈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时,田沁鑫感叹道:“托生在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是我的荣幸,我觉得也是中国的幸福,因为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国家里看到唐朝的还残留的一些建筑,或者说是造像,对于一个古老东方大国的艺术精神,我觉得在中国能够更好的去,或者说更直接,更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去看到、感受到。”

然而时代的变化似乎总在呼唤着变革与突破,如何面对风云际会的当下,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与方向,是时代赋予的命题与挑战。艺术先锋式的角色下,应该坚守什么?创新什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弘扬什么?讲述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我们仍在路上。

澎湃新闻也就此专访了高鹏。

澎湃新闻:先给我们回顾一下,2019年整个今日美术馆做了哪些艺术项目?

高鹏:2019年第一个项目是妮基·圣法勒个展,她本人是一个用生命谱写艺术的法国的女艺术家。我们试图通过妮基的展览启发公众如何用艺术的方式感知生命的不同阶段。4月是叶锦添的大型个览,展览主题是关于叶锦添先生近年来对于科学和艺术领域的思考。

现在正在进行的徐冰的展览——蜻蜓之眼。徐冰回国10年,其实他只做了四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凤凰”,第二个是“地书”,第三个是“桃花源”,第四个就是“蜻蜓之眼”。“蜻蜓之眼”是徐冰2009年在今日美术馆成功举办“凤凰”个展之后再次回归今日美术馆,做的第二个大型展览项目。

徐冰展览的同期是“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本届“未来馆”在讨论艺术,AI和人之间的反思。年底将会举办“第四届今日文献展”,这是今日美术馆最大规模的国际三年展项目,策展人是英国策展人乔纳斯·汉纳斯和中国策展人黄笃。这就是今年的展览计划。

.zip第二届今日未来馆—未来馆之夜专场活动(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澎湃新闻:大家提起今日美术馆,觉得它好像比较扶植青年艺术家,这是基于一个怎样的考量呢?

高鹏:是的,今日美术馆的愿景之一就是持续地扶持中国青年艺术家。今年的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是提供青年艺术家奖学金,支持他们到海外游学和展览。他们将会在美国做三个月的学习驻留,最后会在美国的当地完成两个很有意思的展览项目。今日美术馆已经做了十几年的青年扶植项目,不同的阶段青年艺术家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美术馆相应也不断的改变扶持方式。我们和很多青年艺术家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不满足在中国和我们馆做展览了,他们特别希望给扶持的方式是带有学习性的,不仅是帮他们做一个展览,而是送他们到海外进修。未来三年,我们的计划都是资助中国青年艺术家在海外学习。

澎湃新闻:为什么想着要扶植青年艺术家?

高鹏:青年艺术家并不是在当下很快会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的群体。青年,艺术都需要创造力,创造新事物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带有一定的实验性,不能马上进入到市场系统,所以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非营利机构去支持他们。如果这些机构都不做,那整个艺术的创造力就没有沃土了,没有人给他们平台来帮助他们。

澎湃新闻:我们之前有征集一些问题,有一个网友问,当代艺术这种比较有反叛性、颠覆性的形式和比较个人化的表达和主流叙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高鹏:如果中国是一本沉重的大书,但每个人都有一支笔来书写,其实没有一个个性是可以脱离整个主流书写的。你所有的认知,你所有对周边的感悟,包括你自己的感受,是不可能跟大环境脱节的。但是这本沉重的主流书写,其实它也是靠一个一个个案去充实起来的,所以每个很自我的表达其实是让主流书写变得更加丰满,而且变得更加客观。

澎湃新闻:你觉得在整个文化领域,观众们大概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的想法会对你们的创作有影响吗?

高鹏:我觉得肯定是有影响的。因为创作分成几种,我们现在扶植很多年轻艺术家是可以天马行空的,是可以自由创作的,包括像田沁鑫导演,她做的话剧是要有观众的,不可能是演给自己看。你完全跟随观众的反馈是不现实的;但是,这些反馈如果你完全不在乎,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过于极端的表达。包括今日美术馆作为公共性的美术馆,面向的公众不是很小群的这些艺术家,面向是整个公众,所有人都有权利来看艺术,他们给我们的反馈,你面对的这些公众,不可能不尊重他的意见。虽然这不代表着我们必须要去取悦他们,但是他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创作的反馈。

澎湃新闻:其实书写中国并不一定局限在国内的视野,你觉得国际交流书写对于中国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吗?

高鹏:国际交流书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的机会让我们更客观、更真实去面对自己。其实艺术,特别是整个泛文化领域,眼界特别重要。因为你看的足够多才会去反思。站在不同角度和维度思考的时候,可以让我们这个书写变得更加客观,而且有更多的维度,能让我们更好的认知自己。

澎湃新闻:你觉得中国文化自信最核心的是什么,在这个领域里面,你是怎么践行中国文化的自信的?

高鹏: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觉得任何一个自信都来源于对过去的了解、学习,对当下的客观的认知以及对未来非常积极的探索,这三个角度决定了我们的文化信心。

澎湃新闻:你个人觉得近几年来我们在艺术领域的文化自信,外国人是怎么看的,或者你们有交流吗,整体感觉怎么样?

高鹏:基于我们之前的很多的国际交流和沟通,外国人其实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是非常欣赏的,同时也非常渴望了解当下的中国文化。我接触到很多国外的馆长和文化学者特别期待了解中国当下的文化是什么,无论是文学、戏剧,还是艺术,任何一个领域,他很想知道当下中国在发生什么。

今日·肖全展览现场(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澎湃新闻:你在整个的艺术领域,有没有什么一直都在坚守的,有没有什么近几年有一些变革的东西?

高鹏:我觉得我很坚守的一点就是文化的创新。创新不是简单的变革,创新是一种带有对未知的探索和奉献精神。创新的结果具有未知性和风险性,创新并不是说我去做了就会得到认可。

所以任何一种创新,都有飞蛾扑火一样的人投进来,而且投进去只有百分之零点零几的可能性才会活下来,百分之零点零几的又不知道多少比重才可能会被记载下来。但是文化的前进不就是要靠这种无畏的精神去做这种似乎没有结果的探索吗?一步步往前走,如果没有这种探索,那文明怎么往前进步呢?我觉得这种创造力就是我的坚守。

另外一个角度,我越来越开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自觉性学习。今日美术馆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成立了今日学院,课程中就安排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觉得这是一个对文化自觉的回归,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文化有好几次不同程度的断裂,所以我们要续上文化之根,而且学习的途径是需要跟老师,包括很多的学员一起来摸索。

澎湃新闻:你担任馆长这些年,也是中国整个当代艺术变革的一些年,有没有什么经历印象比较深刻?

高鹏:我是2013年当的馆长,其实从2012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至少在市场经济的领域,一直都处于低潮。中国当代艺术所谓市场的黄金期就是2006年到2010年四五年的时间,之后很多人都开始唱衰中国的当代艺术,近年来又有很多关于“抄袭”的讨论。但是我觉得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被狭隘化的解释了。

澎湃新闻:为什么这么说?

高鹏:中国的当代艺术很长一段时间被锁定在特殊年代,特殊话题的政治性讨论。我记得一个美国学者也说,任何一段历史其实都是当下的历史。你要很好的认知当下的媒介如何去表现当下社会的一些问题,对当下的感知,从而认知自己,认知这个社会。我觉得这是当下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特别重要的一点。这种很狭义的去解释当代艺术,其实是特别有问题的,而且很多人完全用市场数据,把整个当代艺术的市场化作为重要的讨论前提,我从当馆长开始就面临这样的困局。但是什么事都是双刃剑,有利有弊,有利的一点是让整个市场,还有整个文化界都开始逐渐反思,我们在过去讨论当代艺术是不是当代艺术的全部,包括我们应该去表达什么,我觉得这些反倒是在这样看似并不是一个最繁盛的时期,让我们更加的冷静去思考,更加尊重我们所说的去做当下的创造力的,而且是特别严肃地自觉地去学习中国自己的文化,弥补自己曾经断裂的知识结构。

澎湃新闻:当馆长的这几年有没有让你特别骄傲或者自己感觉特别满意的策划和展览?

高鹏:有好多,脑子里第一个想的就是“今日未来馆”艺术项目的探索,这个项目每两年做一次,直面我们时代的问题,去面对艺术未来的可能性,很有启发性。目前做了三届,已经在国内多地及多个国家进行巡展,国际影响力也逐年加大。明年一个加拿大国家馆都邀请我们参与筹建他们的新媒体馆,真的很骄傲。另外,我们还策划了多个关于艺术多样性、温暖感的艺术项目,包括很多声音艺术、肢体艺术,公共教育活动等,这是一段我们和公众一同发现艺术新的可能性的旅程。最后,我们做过的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个展项目,比如吕胜中,徐冰等。我们可以把这些艺术家带有学术性的梳理式的推广给公众,有助于帮助公众理解当代艺术,不仅仅用市场来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一个艺术家的好坏。我最满意的项目都是通过不同类型艺术家展览和教育活动来推动整个文化的正向理解。

澎湃新闻:你觉得科技艺术是未来整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吗?

高鹏:在任何一个时代,我们都不可能脱离当下的媒介。艺术家是相对来说比较敏感的一个群体,用这份敏感去捕捉并表达当下的一些困境和情绪。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它在经历着一个巨大的科技变革,包括互联网也好、人工智能也好,我们不可能抛离这个媒介来思考当下的任何问题,包括我们的生活,在今天你可以用一款手机实现很多事情,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科技它已经改变我们的生活了。科技确实是未来艺术的方向之一。作为艺术家应该敏感地捕捉到这些事情,但科技不是,也不可能是艺术的全部,只是方向之一。

澎湃新闻:前几天马云说他觉得现在美育教育更重要,激起了网上各种评论。

高鹏:我觉得特别重要,这是最值得我们去做的。我们目前缺少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美术馆,而是更好的艺术教育。下一个阶段,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探索那些先锋的艺术,而是真正的把好的艺术理念,艺术的思维方式传播到中小学教育中,更多投身到艺术基础教育中。

    责任编辑:毛玮静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