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五大洲留学生书法展首次在沪呈现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2019-10-26 17:47
来源:澎湃新闻
留学生在展览现场书写。编辑 陆林汉(00:42)

当从未接触过中国书法的外国年轻人,经过几个月或一两年的强化训练,笔下会呈现出怎样的风采?10月25日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二楼展厅对外展出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五大洲留学生书法展”就让人惊叹不已。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展览集中展出了来自五大洲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生70幅书法作品,包含篆、隶、楷、草、行五种书体,呈现了外国留学生在学习中国汉字、书法的心路历程及成果,也彰显了书法特有的艺术魅力。

上海书协名誉主席周志高对澎湃新闻说:“在我的记忆中,七十年来上海所有的书法展览,来自五大洲外国学生的书法展览,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展厅正中央,十几个巨幅篆书书写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厚德载物”尤其引人注目,清一色的中锋用笔,厚重而圆转,这是十多位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各自书写的书法作品,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其中,练习书法时间最短的不过几个月时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篆书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10月2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上海中国书法院联合举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五大洲留学生书法展”,各国留学生以各自极富个性特征,民族特色的中国书法作品,表达对书法之美的深切热爱,对母校的祝福以及对中国的由衷祝愿。据悉,此次书法展展出来自尼日利亚、韩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国、秘鲁、阿赛拜疆、吉尔吉斯斯坦、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哥伦比亚、美国等近20个国家的留学生,超过70幅书法作品。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书法作品不仅表现形式率丰富,包括篆、隶、楷、草、行五种书体,其作品表现内容也相当广博,经史子集、诗词歌均有涉猎,反映出中国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彰显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中国智慧。

乌克兰留学生在现场表演书写
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刘阳的草书中堂,学书法时间数月时间
泰国留学生张黛云的书法作品

在展览现场,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周志高对澎湃新闻说:“这个展览我觉得很感动,在我的记忆中,这七十年来上海滩所有的书法展览,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外国人的八十几幅作品,这样的规模,我是第一次看到;我是1981年中国书协成立的发起人之一,我知道中国书协成立到现在,像这样的高层次的、五大洲的书法展览也是第一次看到。我觉得这不仅应该在上海展出,还应该去北京展出,应该宣传,这与我们国家提出的文化自信的内在精神也是一致的。”

尼日利亚留学生董博文书法作品

据悉,早在三十多年前,上海外国语大学就特聘知名书法家杨建文教授为留学生教授书法课程,并于2016年设立“杨建文工作室”,留学生们起初得益于杨建文教授亲投的书法开蒙之法——“古篆八法”,由此入门,逐步提高了对中国书法的观察力、领悟力与书写水平。

具体实施书法教育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杨建文教授在现场对澎湃新闻说:“这些学生之所以在这么短期内获得这样的教学成果,与我使用‘古篆八法’教学法有关,所谓古篆八法是书圣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并序》所说:‘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篆集专精,形彰而势显。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此之笔论,可谓家宝家珍,学而秘之,世有名誉。’我把这样的教学方法用在教学上,先让学生们打好基础后,再讲究线条的外形与内质。其次,书法用笔是千古不变的,变得是形式,学生们打好基础后,我再依据每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来对他们因材施教,来决定他们写什么样的书体。最后,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其实都怀揣着一种渴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情,这么多全世界的学生来到这里学习中国文化,我自己也觉得世界小了,书法大了,对此我很感动。”

日本 岩永桃花书法作品

来自日本的岩永桃花虽然从小学习汉字,但并未真正学习毛笔,这次展出的几幅对联,用笔自如而流畅,有王铎的风格,但又有拙趣,她说:“杨老师刚开始教我写王铎行书的时候,我觉得行书太难写了。可是老师对我说‘学习书法要细水长流,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要急,慢慢儿来。’现在,我的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也常常受到老师和家人的鼓励,我也相信,只要坚持不解,我的书法就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俄罗斯 索菲,隶书 唐诗,学书时间二月余

来自俄罗斯的索菲说:“学习外语时,不仅学术知识很重要,而且还要沉浸在你感兴趣的国家的文化中。学习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经历,它是学习中国文化和心态的一种方式。因此,当大学给我们机会参加书法课程,并向杨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学习时,我感到非常高兴。起初写出的结果非常糟糕,但我们并没有停止尝试反而越来越多时间地参与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丽的象形文字开始出现,这无疑使我们非常高兴。感谢杨老师,这些课程不仅非常有用,而且很有趣。在课堂上,我们能够结识其他学生并结交新朋友。此外,课程还有机会练习中文。书法课是今年发生在我身上的最有趣的事件之一。”

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刘阳与杨建文教授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刘阳现场表演了大字书写的“福”字,他喜欢写大字,充满雄强之气,他说:“我来到中国四年了,两年前曾经有机会去参观了次书法展览。当时看到了不少书法作品,虽然对内容还不是太理解,但是有不少书法作品给我一种磅薄的气势,从字里行间我好像感受到了书法家当时的心情。当时我就觉得书法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这也激起了我想学习中文的兴趣和决心。在一年多的学习中,我克服了不少困难,从刚开始对中文的不了解,到现在会写会用,基本克服了语言障碍。书法还可以锻炼我的专注力,可以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静下心来,专心做一件事。所以我一直坚持练习书法,没有放弃。书法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我目前所得到的成果,而是在于学习时不断进步的过程。我看着自己的书法水平有所长进,感受到快乐的同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在不断增加。我希望有一天,别人通过我的作品,也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乌克兰留学生安好书法作品
展览现场乌克兰留学生安好的书法作品

来自乌克兰的安好学习书法的时间可算是最长的,她学习书法至今已有两年时间,她说因为以前学习过音乐指挥,很喜欢草书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杨建文教授因人施教,让她主要学习《书谱》的用笔,她感觉学习指挥时手腕运行的线路和书法中间的“八面用锋”有十分相似的地方。

上海中国书法院执行副院长张耀伟认为,这些留学生的书法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也可以看到中国书法特有的教育方式所起到的效果,他们今后还将举办类似的活动,让中国文化真正得到弘扬。

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这些留学生可以说是初次接受中国书法,但是他们用‘古篆八法’,写出这么协调的书法,可以说他们基础的审美能力,对于视觉艺术的悟性是高的。以五大洲留学生的书法作品为主体的展览在上海是第一次,这个展览还可以去其他地区及高校展出,而这样针对外国人学习书法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去其他高校推广。这对于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对弘扬我们的汉字和书法是很有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博士、研究员在展览序言中表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教育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近年来我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每年都招收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五千人次留学生学习汉语或攻读相关学位,规横位居全国前列,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书写艺术,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活动,将留学生所在各国的审美情趣与风格融注于书法作品之中,也让他们成为中国书法之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展览现场展示的上海名家的作品

据悉,此次展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上海中国书法院联合主办,将展至11月3日,展览同时也展出了上海中国书法院名家及杨建文的部分书法。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