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婴儿不哭的智能床,值得买吗

澎湃新闻记者 尹琳
2019-10-31 10:56
来源:澎湃新闻

爱护和尊重妈妈,需要的是爸爸、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协助和支持,绝对不应该把解决方法寄托在牺牲婴儿基本利益上。

哭泣的婴儿需要的是什么?

大着肚子的准妈妈米娅在一家知名品牌的母婴店里看到了一款智能哄娃床垫。在店员介绍中,这款小小的婴儿床垫拥有魔力,它可以根据孩子的哭声进行摇动,并且发出音乐声。孩子哭得声音小,床垫摇动得轻柔;哭得声音大,床垫摇动的幅度也会变得更大。“我们这款产品就像妈妈的怀抱,可以为妈妈们卸下负担。”

这真是太有吸引了的产品设计了。它精准狠地击中了妈妈们的痛点:如何安抚一个哭泣的孩子?米娅需要购买这个床垫吗?或者,米娅应该轻易被这种“产品哄娃”的商家思路俘获吗?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看一个来自神经科学界的知名实验。

2001年研究者Meaney曾经发表论文阐述了老鼠是如何在不同母性的照顾下出现情感气质、行为和生物学因素方面的差异。实验者把经常舔舐幼仔的鼠妈妈和很少舔舐幼仔的鼠妈妈进行了区分,他们发现,亲密育儿的鼠妈妈的孩子通常有着典型的品质,比如比较平静,能自由地探索环境,压力指数比较低,皮质醇水平较低,糖皮质激素受体比较高,而且雌性鼠长大后也会成为和妈妈类型一样的母亲;较少亲近孩子的鼠妈妈的后代则情绪起伏大,更胆怯,较少自由探索,压力指数比较高,皮质醇水平较高,糖皮质激素受体较低,雌性鼠长大后会成为和自己妈妈类型一样的母亲。

实验者没有满足于这个发现,他们做了进一步的代养研究。将高亲密度鼠妈妈的一半幼仔放入低亲密度鼠妈妈的窝里,把低亲密度鼠妈妈的一半幼仔放入高亲密度鼠妈妈的窝里进行代养。这样,每个妈妈都有一半自己的后代和别人的后代。结果发现,所有被高亲密度鼠妈妈养育的幼仔都彼此相像,它们平静、自由探索,皮质醇水平较低,糖皮质激素受体较高,雌性鼠长大后会成为高亲密度的母亲;与此类似,低亲密度鼠妈妈养育的这窝孩子看起来也彼此相似,更胆怯、自由探索行为更少,皮质醇水平较高,糖皮质激素受体较低,雌性鼠长大后也是低亲密度的母亲。

类似的研究在以猴子为实验对象的代养实验中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而人类的研究也同样发现,孩子越小越需要母亲温暖适时的回应和爱抚,微笑的脸庞、平稳的情绪、柔软有力的怀抱、温柔的嗓音、甜蜜的奶汁以超乎想象的力量安抚孩子着内心的恐惧和愤怒。尽管孩子对于早期母亲如何对待自己并没有清晰的意识和记忆,但是这些或好或糟的人生经验却永久地被孩子的大脑神经回路储存起来,在未来的生活中以身体感觉、情感、非语言的情绪表达和人际互动方式呈现出来,影响人的一生。

得到活生生的人的温暖、爱抚和回应,这是储存在我们基因里的对关系的需要,也是生存需要。

哭泣的孩子,需要的是照顾者的看见、懂得和安慰。担当母亲职责的大人张开温暖的怀抱,把婴儿搂在怀里,看着孩子的脸,轻轻摇晃手臂,查看孩子不舒服的原因,安抚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很安全,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这是人类进化出来的生存能力在婴儿和TA所依赖的照顾者身上的呈现,并且深深地存储进了我们的直觉里。除非我们的直觉被某些东西给限制住,比如对产品的依赖、抑郁的情绪、对母亲身份的不认同等等。

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准妈妈们并没有想到,一个花费重金购买来的智能床垫,或许会将最珍贵的宝贝推入孤独无依的困境中,充满情感渴求的哭泣得到的回应不过是机器制造的摆动和音乐声。

当商家们挖空心思制造焦虑,击中时代痛点:如何解放双手、轻松做妈妈的时候,你可千万别被他们带偏了。澎湃新闻《亲子学堂》呼吁:爱护和尊重妈妈,需要的是爸爸、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协助和支持,绝对不应该把解决方法寄托在牺牲婴儿基本利益上。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