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冷空气来了,纪念馆依旧热度不减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臧鸣
2019-10-15 21:03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9年10月15日,参观者分批进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图

10月15日,阴。

冷空气来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依旧热度不减。接近中午时分,纪念馆外的参观者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分批进入参观。

纪念馆内,讲解员一出现,就一下子聚集了数十名参观者,他们围着讲解员,聆听讲解。

纪念馆内的参观者
选在工作日来此参观的,除了企业团体,还有不少年轻人。双肩背包、单反相机等是他们的标识,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在华东理工大学大四学生赵赫的双肩背包上,一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徽章格外显眼。

他说,徽章是国庆时别上去的,觉得好看就没舍得取下,“我来自于江苏,虽然还不是一名党员,但有志向加入中国共产党,想了解一下党的历史。而且,来上海读书这么多年,还没来过一大会址,因此赶在毕业前过来,否则会有遗憾。”

大四学生赵赫在馆内参观。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有纪念意义。”来自于四川的汤先生是来沪旅游的,他与同伴不但认真观展,还用单反相机从序厅《起点》铜版浮雕起拍了许多他们感兴趣的展品及介绍。

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老照片前,两位年轻人驻足良久,举起相机拍下展品。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吹响了思想启蒙的号角。

汤先生(右二)将感兴趣的展品都拍摄下来。

“看介绍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并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我们都学文科,也喜欢历史,因此来观展,拍下展品留作纪念。” 汤先生表示。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