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网络审丑:沙雕奇景化狂欢

2019-09-14 12:10
湖南

畸形网络审丑—沙雕土味奇景化狂欢

◎作者:陈安庆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南传导读:

◎01、土味农家乐审丑狂欢,败坏的时代症候

◎02、很low的、俗气的怪咖呕像,跑出来……

◎03、粉丝打鸡血call in雷人表演

◎04、土味反差戏谑丑形象网红、粉墨登场

◎05、刻意的审丑,充满低级趣味

◎06、沙雕审丑流行,拽低社会审美线

◎07、全民审丑—达奥尼苏斯式的精神酣醉

◎08、 唯俗不可医!唯丑不可医也!

01、土味农家乐审丑狂欢,时代症候

最近一篇网文流行,文章谈到一个观点——在这个低美感社会,许多国人患上了审美匮乏症。它的十大病征表现为:丑形象、土味家居、奇葩建筑、非人街道、塑料设计、网红脸、伪古风、广告有毒、抖式快感、文化雾霾。

是的,当美已成俗套,丑则妙趣横生、异彩纷呈。

这是美的时代,也是丑的时代!更是审丑狂欢的时代!

丑形象 ,丑,是败坏的象征和症候。这种审丑,是日常的、低等的、平庸的、猥亵的、恶心的!

审丑文化、沙雕文化、屌丝文化的走红,其实很多互联网网民是始作俑者,也是推波助澜者。

没文化真可怕,哗众取宠、制造噱头、不知廉耻!怪诞滑稽、畸变异形和牛鬼蛇神、各种妖孽层出不穷……

互联网门槛低、匿名性、病毒式传播、无人监管。

互联网又是各种恶言恶语、污言秽语,粗言脏语的温床。

在缺少监管的环境之下,病毒式传播,播撒各处,掀起屌丝审丑之风。

丑和丑闻,成为丑和丑闻制造者的通行证,假恶丑盛行,越骂越红。

草根恶搞、围观丑角,小市民的奸诈、越丑陋的网红粉丝越多……

一个推崇美的社会,正渐渐被宣扬“丑”的浪潮淹没。

网民最关注的多是娱乐的、恶搞的、带点色情意味的。

土味情话,农家乐审美。土味威力不亚于意大利炮!

粗糙的原生态表演,最能吸引草根眼球。各种丑态或者表演者的丑闻,更能引起大众关注。

02、很low的、俗气的怪咖呕像,跑出来……

审丑,颇具喜剧色彩的猎奇“土味”审美。

你也可以理解为俗气的、不符合潮流、很low的、不洋气的,甚至鬼畜的。

媚俗,是对恶品位的沉迷。

锅盖头、小脚裤、亮头皮鞋、爆款潮男豆豆鞋的社会摇。

车祸、癌症剧情小短片、社会大哥叼烟打架、言语露骨撩妹.....

“土味文化”,土味视频、土味情话、土味追星的轮番登场,“土味文化”成为一种流行。

土味视频、社会摇、喊麦,具有较为浓郁的泥土气息而得名。

互联网上每隔几个星期就会冒出一批以“哥、姐”著称的网络红人。

芙蓉姐姐、凤姐、著姐、犀利哥、熨斗哥、咆哮哥横空出世。

偶像不如呕像,红得快。

当年芙蓉姐姐,开启了“呕像”时代的审丑大门。

潘多拉魔盒打开,无数呕像,跑出来……

他们怪诞不经、离经叛道、出言不逊。

专门靠“献丑”出位的草根,层出不穷,似乎“雷人”反而容易被民众认可。

03、粉丝打鸡血call in雷人表演

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青年网民盲目无知地追捧,以“丑”为美,陷入了审美误区。

席卷网络世界的“沙雕土味哥姐文化”,何尝不是低俗审丑文化的象征呢?

最近网络流行,猎奇恶趣味如雄鹰高飞、giao哥。

雄鹰高飞,凭借着突出的鼻毛、长歪了的牙齿和光头,获得网友关注。

他自称宇宙唯一的sheng、宣扬世界大同,极具辨识度。

“想你想你想我”,是雄鹰高飞的视频结尾语,伴随着双手、单手摸脑门,有着莫名喜感。

粉丝中不乏许多富家女千金,而且在雄鹰高飞的粉丝群中,都要称雄鹰高飞为“sheng主”。

giao哥,招牌动作是视频结尾前,对屏幕强吻,伴随着“滋滋”的声音让人感到生猛无比。

giao哥发明了一句无意义的口头禅“一给我里giao giao”,成为审丑爱好者们的接头暗号。

giao哥、雄鹰高飞浓厚的地方泥土口音,成为视频特色。

有人说,这是脑子缺根筋 、二百五 、半吊子表演,引发粉丝打鸡血call in。

04、土味反差戏谑丑形象网红、粉墨登场

审丑网红面筋哥、黄金眼的小吴、丽江石榴哥,也各领风骚三五天。

这些人是工业时代、消费社会与互联网的产物,具有荒诞感。

娱乐圈明星单一审美趋势,帅哥靓妹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土味反差戏谑从垃圾堆里捡起来,粉墨登场。

审丑畸胎,比如包子眼、蛇精脸、皮肤被滤镜 、过度美白的网红脸,成了当下时代里的新偶像。

网络是个广场,鱼龙混杂,反抗和叛逆,年轻人通过展现自我,追求个性,标榜彰显自我。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找情感宣泄方式,加入“屌丝”大潮,自我嘲解与狂欢。

原有的人际关系网,被打破,新的人际关系网,支离破碎,越来越原子化。

创造出了“屌丝文化”消费“零余者”行为。

05、刻意的审丑,充满低级趣味

丑,有解构意义,它疏离权威,颠覆传统。

当粉丝们,醉心于丑角色网红的生活方式、服装打扮、语气口吻时,会自动成为圈层中的自我认同,倾向性地引导周围的人,产生审丑共鸣。

通过集体话语,以低俗、不雅、粗鄙的屌丝化审丑,进行自我标榜,自我慰藉。

在围观丑行同时,肆意谩骂,酿成网络暴力。

低俗时疫爆发背后,我们对浅薄媚俗的迷恋,到了何等程度?

趋媚不是奉承,凭智力优势嘲讽土味的时候,转发其实也展现了审美品味的优越感。

丑并非原罪,多样化的审美,需要被尊重,但刻意的审丑却充满了低级趣味。

令人尴尬、刺痛的现实是,既定的社会秩序,因为阶级、教育、文化品位和消费理念,掩饰不了审美的不堪。

网上有人吐槽自己就是喜欢那种蠢萌傻白甜、土味原生态的女孩儿,自喻文化人,这似乎是违背进化论的。

06、沙雕审丑流行,拽低社会审美线

审丑是本能,审美却是需要学习的。

粗暴的快感,不等于美感。

热衷于“审丑”,也可能是一种心理缺陷,畸形的快感,背后可能是一种病态。

又或者说粗鄙愚蠢的东西,可以引发观看者心理层面,美好优越感和极度舒适度。

乡村YouTobe快手,已经是仅次于抖音的中国大流量短视频平台。

如此难以下咽的粗鄙表演,为什么这样多人趋之若鹜?

用粗制滥造,填充自己的穷极无聊、消遣自己过剩的时间泡沫。

色诺芬尼不就说了嘛:“假使牛或马或狮子有手,能如人一般作画,假使禽兽画神,则马画之神将似马,牛画之神将如牛,神之形貌各如它们自己。”

沙雕的“审丑”流行,会拽低整个社会的审美标准线。

社会,真的不再需要美丑标准了吗?

07、达奥尼苏斯式的精神酣醉

问一个问题,如果世间根本没有丑,那么美又是从何而来?

中国美学大师李泽厚说,丑与恶是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者都是畸形、令人压抑的。

但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丑是恶的外在形象显现,恶以形象表现出来便是丑,恶又是丑的内容。

从心理学层面来说, 人都有内心邪恶,恶的一面,更有做恶的冲动。

只是迫于社会道德的压力和秩序、规范,才小心翼翼收起坏心思。

当有一天发现各种恶趣味横生,内心的那点阴暗便会不断滋长。

这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颠覆。

移动互联网时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互联网海量信息压迫。

导致人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异化,反智、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极端主义也有了市场。

审丑让这些人,无形中拥有了强大的自信。

借由丑的刺激,实现对焦虑、空虚的发泄,暂时摆脱现实,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话。

这些人穷极无聊,在网络中寻求自我嘲解的符号化狂欢,是一种达奥尼苏斯式的精神酣醉。

08、 唯俗不可医!唯丑不可医也!

恶不是根本的人性,而是一种善的欠缺。

这是人性中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色欲。

这些都是恶,也是罪。

社会已全面步入审丑时,丑相百出,丑人多作怪,审丑大众,乐在其中。

审丑,试图吞噬主流审美文化。

低俗化、快餐化、碎片化,反深度、反精英、反审美。

全民审丑,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必须阻止其恶化,理性干预民众审丑行为,规范审丑行为。

从自身做起,杜绝审丑倾向,传播恶趣味的丑,不约!

如果沉默,最终审美会被审丑吞噬,愿你读完此文有抵御的盔甲。

要做到虚拟安全距离中的自我抽离。

不能在审丑的沉默螺旋中,沦陷自己的正常审美。

唯俗不可医!唯丑不可医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