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柔坚诞辰百年:他曾以木刻设计抗币,也用画笔纪录了新中国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19-09-11 08:04
来源:澎湃新闻

沈柔坚(1919-1998)是一位在中国和上海现代美术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和美术工作领导者,今年是沈柔坚诞辰百年,9月10日, “柔如垂柳坚如竹——沈柔坚艺术回顾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幕,展览展示了沈柔坚生平创作的版画、水彩、油画及国画等艺术作品,呈现了沈柔坚从战时美术工作者到新中国建设的记录者以及他一生的艺术追求。

值得关注的是,沈柔坚解放前曾以木刻作品为盐阜银行和邮局分别设计了货币和邮票的图案,成为苏北根据地货币的第一位设计者,这些木刻作品此次也在展出之列。

保存七十年的作品

沈柔坚88岁的妻子王慕兰和儿孙辈、以及张乐平、程十发的后人昨天都来到了展览开幕现场,王慕兰对在沈柔坚诞辰百年之时举办回顾展感到荣幸,她说,展览中很多作品来自家藏,“我们放在小房间的橱子里,平常黄梅天后会拿出来晒晒,防潮防蛀,放一点樟脑丸。沈柔坚的作品一部分是建国前创作的,很遗憾很多都失散了。建国后的我们都有保存,也保存了70年了。”

展览开幕式合影,中为沈柔坚妻子王慕兰

“柔如垂柳坚如竹,柳伴桃花竹伴梅。君到长安春似海,卖花声里燕初来。”这是老舍赠沈柔坚的诗,写的是沈柔坚的为人交往,展览名“柔如垂柳坚如竹”也来自于此。

1970年代,沈柔坚在家中创作

沈柔坚是一位在中国和上海现代美术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和美术工作领导者,他1919年生于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从事美术创作,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新中国成立后他任职上海美术家协会,在担任协会主席期间,积极推动上海美术创作、展览、交流等活动。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创作了一批反映上海建设面貌和城市风貌的套色版画作品,成为新中国版画地方学派中上海版画的中坚力量。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尤其提到了1986年,沈柔坚极富远见和魄力地筹划了“海平线”展览,画展推出的画家日后都成了海上画坛的中坚力量。之后“海平线”展览成为连续举办至今的优质品牌展览。目前已经成功举办17届。这个画展为一批又一批才华初露的中青年画家提供了艺术探索和脱颖而出的舞台。

1986“海平线”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1970年代起他重新开始研习中国画,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西方绘画的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结合起来;他还担任《辞海》美术科目主编,《中国美术辞典》主编,为中国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梳理和规范做出贡献。1998年沈柔坚逝世后,他的夫人王慕兰及子女沈黎、沈钢为实现他的遗愿,向上海图书馆捐赠沈柔坚的书画作品、文集手稿及名人信札等400余件,向上海美术馆捐献沈柔坚的86件作品及他收藏的22件名家书画。并筹资成立沈柔坚艺术基金,奖励优秀青年艺术家,延续至今。

苏北根据地货币的第一位设计者

展览以时代变更为线索分为“战时的美术工作者”、“新中国建设的记录者”、“海上艺术的前行者”和“永远怀念您”四个章节。

展览现场

沈柔坚在1938 年参加新四军后开始从事美术创作,次年在皖南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组长,之后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文化科科长、《新知识》杂志编委等职,创作了一批木版画作品。抗战胜利后,任山东省文化协会美术记者,创作了《盘查哨》《军民同乐》《学文化》《庆功图》《立功荣归》《全力支持前线》等石版年画和木版画。其中《田野》《拾草》和《盘查哨》三件作品被法国军事博物馆征集收藏。

《盘查哨》 1945 木刻 22×17cm
在这段战争年代里,沈柔坚以战地记者的身份画了许多作战前线和后方生活的速写,留下了一批最生动的创作素材,同时为盐阜银行和邮局分别设计了货币和邮票的图案,成为苏北根据地货币的第一位设计者。

展开现场展出了沈柔坚在1942年创作的抗币,沈柔坚在《以木刻画作抗币琐记》中写到,“1942年春,盐阜区根据地开始建立盐阜银行时,需要发行货币,但苦于无制版条件。当时银行行长骆耕漠同志托里程同志带了封信到盐阜报社找我,问我是否能用木刻图案形式刻制钞票,以便上机直接印刷。我说试试看,可用黄杨木。接此任务后,我便着手按大小票面设计画稿。经研究选定一横一直各一种。骆耕漠同志看到后高兴地说,真想不到木刻画也可以做钞票,用木刻画印钞票,风格刀法不同,别人很难假冒。我说,我只会刻画不会刻字,用木刻刀刻字真费劲,‘1942年’的‘9’字刻反了怎么办?重刻如何?银行同志说,不要紧,这样更假不了。我自己只保存拓印的一些原稿,原版便交给了银行。不久钞票正式印出并发行,我记得是用牛皮纸印成深蓝色的,上面还盖了银行和行长的两方朱红色的小图章,人们为自己的人民政府首次发行货币而喜悦,我看到木刻画艺术在革命根据地能在各方面发行,感到格外高兴。”

《抗币四则之一》 1942 木刻
沈柔坚夫人王慕兰对澎湃新闻回忆说,这套抗币20多年前展出过,当时沈柔坚的新四军朋友们看了很感动,说他们都用过。上面图章印的骆耕漠,他是建国后中央银行的行长,有很多的历史价值。但当时因为战争一直在转移,变更工作,所以自己也没有留。这套抗币我们家属很重视。有一次美国一位研究新四军美术创作的教授,来过我们家好多次,对这套作品也很感兴趣。沈柔坚和解放区其他版画家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其他画家受到德国珂勒惠支的影响比较粗狂,而沈柔坚有粗有细,有抒情的元素。他虽然表达的抗争,但作品中有抗争,也有柔和。

《抗币四则之一》 1942 木刻

用作品纪录新中国建设

上海解放后,沈柔坚在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从事美术创作,次年起以“柔坚”为笔名创作和发表各类美术作品,包括漫画、油画、宣传画、套色版画,以及写生作品。1953 年春,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成立,沈柔坚当选为常务理事、秘书长,并任创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到安徽、南京、镇江、扬州、广东、苏南、常熟、新安江、富春江和舟山群岛等处写生,创作了《在治淮工地上》《地底的光》《河水让路》等套色版画作品。同时也创作了一批反映上海建设面貌和城市风貌的套色版画作品,如《船坞中》《上海展览馆》《浦江夕照》和《雪后》等。建国后十七年间,是沈柔坚在版画创作上的黄金时代,不但作品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优秀作品不断问世。

《节日之夜》 1958 木刻 40×29.5cm

在展览中,《上海展览馆》《浦江夕照》和《雪后》勾起了很多人的上海记忆,作于1957年的《雪后》画家以宁静抒情的雪夜表现美好的意愿。寒冷之夜中却透着人性的温暖,如同听到了画家的独白和夜的歌曲。展览还将多件版画和绘画作品并列展陈,从其中也可以看出多个画种的绘画语言是如何互相影响和借鉴。

《雪后》1957

《浦江夕照》 1955 木刻 26×37cm

从1957 年起,沈柔坚的版画作品多次在苏联、印尼、民主德国展出和出版。沈柔坚在访问德国和捷克期间作了50 余件“欧行写生”水彩水粉画作品,在当时名闻遐迩。197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推荐沈柔坚带队出访意大利,出席在佛罗伦萨举办的《中国艺术展》,参观了乌菲齐美术博物馆,在艺术上深受启发。回国后, 沈柔坚积极投入美术创作中。

沈柔坚早年学的是国画,从1970 年代起,沈柔坚在版画创作的同时重新开始研习中国画,他表示在中国画创作上,一不能走老路,二不能丢掉传统绘画的长处,要立足于变。他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西方绘画的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结合起来。

《涛声》  1989 中国画 68×68cm

沈柔坚在20世纪80年代的版画创作,从意境传达到表现技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在《三峡之晨》《杜甫草堂》《夜阑人静》《但丁故居》等套色版画中纵情放刀,随情刻刮,既有大写意的洒脱,又有金石镌刻的拙味;在色彩上采用相互交叠套印的方法以少胜多,从单纯中求得丰富,特别是在白色的运用上改变了过去的留白法,套印上去白色形成一种温润丰厚的色彩效果,成为他晚年套色版画的一大特色。

《杜甫草堂》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学艺术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华艺术宫、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展览持续至2020年3月31日。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