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教育改革不能靠“进口”,别丢了中国教育的“国宝”

澎湃新闻记者 程千千
2019-09-09 11:31
来源:澎湃新闻

嘉宾访谈,左起:沙培宁、成尚荣、李政涛、王焰。 本文图片由华东师大出版社提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基础教育蓬勃发展。身处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在未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应对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重大问题?9月8日,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了以“生命永恒,教育永恒——于漪·成尚荣·李政涛共话基础教育改革70年”为主题的“大夏教育·高端论坛”。

论坛上,于漪、成尚荣和李政涛这三位基础教育界代表人物,深刻探讨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砥砺前行的现状、生命与基础教育实践、教育者参与时代建设的担当与行动等议题,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贡献了宝贵的建议。

因病未能出席论坛的于漪,在病床上录制了一段VCR在现场播放。

身为改革先锋的于漪,是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她虽因病无法到场,仍精心准备了发言内容,点明了新中国教师基础教育实践的关键之处。她表示,自己数十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成就与贡献,说到底就是“坚守了一个新中国教师的本分”。她强调,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不是指某一个学科的成绩,而是指我们培养的人的质量。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不管教什么学科,必须集中在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有中国心、中国情,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领。她指出,教师教课要带着理想情怀和责任担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在孩子们心中点亮一盏明灯,使学生明白人生道路怎么走,这也是教育质量最为根本的关键。

成尚荣发表主题演讲。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成尚荣则点明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脉络和方向。

成尚荣指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又在伟大的新时代里有了更深厚的底蕴,更足的勇气,应该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教育学,这是中国的一种自信,是中国的骨气,是中国的底气,是中国的志气。”成尚荣说。他认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学。他认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要坚守中华民族育人的初心,要真正实现教育学是人的教育学,要概括、解答、用自己的话语来诠释教育学的四个基本论域: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谁来培养人;此外,这本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还要有道德的力量,要将真善美融合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教育领域的重要论述,阐释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纲要,也为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打下了基础。其中的教育观、办学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等,无不闪耀着学术性标识的光彩。成尚荣指出,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要从寻找和梳理学术性标识开始,逐步建立起学术体系,确立学术领域和核心论题。

李政涛发表主题演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政涛,则从凝聚“社会教育力”和树立“中国自觉”的双重角度,为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路径。

首先,李政涛引用了两位外国教育专家的言论。“多年前我们请了美国知名教授一起研究、探讨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他说你们的改革不要总是向美国和芬兰学习,你们不要改着改着,学着学着,把你们中国基础教育的国宝给丢了。”李政涛举例说,中国的教研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教师培训和研修都非常独特专业和行之有效,它们都是中国基础教育值得保留的“国宝”。此外,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德国洪堡大学教授本纳也曾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学研究提出过建议,他说中国正在经历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型,但是这种转型不能靠“进口”,要靠自己探索,只有中国自己,才能走出属于中国的转型之路。

“两位外国专家提醒我们,我们要带着中国自觉,自觉建构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典范,自觉为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做出中国贡献。”李政涛说。

李政涛还提出,教育不只是一种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尺度、视角和眼光,基于“教育尺度”、“教育眼光”,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把各种社会的教育力量吸纳和汇聚,成为“社会教育力”和“系统教育力”。如何更好地集聚“社会教育力”,避免它们相互割裂,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对立,真正把教育变成全社会、全人类的事业,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重大问题。

三位嘉宾发表主题演讲之后,进入对谈环节。围绕“把人生融入时代里”的主题,以70年基础教育改革为大坐标、大背景,成尚荣、李政涛、王焰三位嘉宾展开对谈,从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的真实经历出发,讲述“在时代中的我”和“我所感悟的时代”。他们将国家使命、教育情怀和个人成长融合起来,将自己的教育人生投入到时代中,对时代发展做出贡献。

会上,国家督学成尚荣、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雷启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王焰社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房建军书记、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共同向青年教师代表赠送于漪、成尚荣、李政涛三位专家新著,包括于漪所著的《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成尚荣所著的《成尚荣教育文丛》,以及李政涛所著的《教育与永恒》。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