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稳肉价,稳预期,保民生

2019-09-06 18:35
来源:澎湃新闻

近期,猪肉成为舆论场里的关键词。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性”因素等叠加影响,猪肉价格出现明显上涨。

稳肉价,稳定预期,压实老百姓的菜篮子,是事关民生的大事。

要看到“二师兄”对保民生、稳物价的重要意义。从宏观数据上说,猪肉价格影响CPI指数的权重很大,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全社会的物价水平;从微观上说,猪肉价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碗里肉够不够吃。中秋、国庆假期即将来临时,猪肉的价格更与民生息息相关。

近期,国家职能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稳住猪供应,为养猪、卖猪提供政策扶持,从养殖、运输、市场供应等各个环节协同发力。8月底,交通运输部推出恢复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9月4日,财政部宣布,进一步完善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经费发放方式,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9月5日,自然资源部紧急出台政策,明确取消生猪养殖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规定,为养猪实施“政策松绑”……

此外,今年上半年,在处置非洲猪瘟疫情的同时,中央已明确要求各地抓好牛羊禽鱼等替代肉类的生产与供应,鸡鸭等禽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此外水产、海产等肉类供应也有潜力可发掘。事实上,国人的肉产品消费,已经从“四条腿”到“两条腿”再到“没有腿”,有了更多选择。肉类消费中的猪肉比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90%以上,已降至目前的60%。当下要实现对“猪周期”的逆周期操作,还需要牛、羊、鸡以及水产的集体发力。

市场经济有其客观规律,但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有更好的结合点,通过有形之手化解生猪的养殖风险、缓和“猪周期”里的价格波动、利用国家储备肉的投放来“削峰填谷”、重新厘定生态政策和养殖政策的边界,这些政策组合拳都利于稳肉价,稳预期,保民生。

老百姓的碗里肉,背后是千钧之重的民生,关乎社会商品价格的稳定,必须认真对待。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走不出去的价格上涨的商品周期,但信心和预期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