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南明刑警诞生记

2019-09-04 17:45
贵州

流淌的岁月

——贵阳市南明区公安分局刑警队建队初期轶事

按语:1960年年初,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刑侦大队正式成立。在祖国70华诞之际,南明刑侦大队也即将迎来了花甲年纪。在此,我们转载老领导邱镛怡(原南明刑侦大队民警)的回忆文章,旨在向曾经的岁月致敬,向发扬和延续不怕苦不怕累的南明公安精神的战友致敬。

南明公安刑警队诞生

没有贺信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也没有留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贵阳市南明区公安分局刑警队在都司路87号大院悄悄地组建了。

在此之前,南明区所发刑事案件由治安大队治安股的3人刑侦小组承担,此后,刑事侦察大队的编制正式载入南明公安的历史,有了一支与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专门力量。

分局领导在有限的条件下,给予了新组建的刑侦队充分的重视和关心,安排了十余间木结构的平房作办公用房,队员早中晚都可在分局用餐。全队的交通工具是三辆旧自行车,通讯工具是一台带干电池的皮盒式手摇电话,大概是二战期间美军的援华物资。

刑侦技术装备是上级配发的一个勘察箱、一个勘察包,照像器材和其他分局相比却是得天独厚的:有德国蔡司厂50年代的产品录莱福来、M3莱卡和闪光灯,那是一个偶然机会,从一名回归祖国的印尼华侨手中买来。冲印像片的暗房是利用楼梯的转弯处,封密起来使用,像纸和胶卷都在市局领取。

全队配有一支令人羡慕的珍贵的7.65cm口径公安专用手枪,有一支卡宾枪,还有拉把、驳壳,大号左轮,左轮枪管上注明生产日期是1927年,这些杂牌枪因经历了岁月,早已磨光,每支枪仅有几发子弹,连试射都舍不得。此外,还有几付铁匠师傅手工打造的土手铐和脚镣,使用时要随身带上搬手,否则极不方便。

虽然一切都是那么简陋,甚至原始,工资待遇又低,但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呈现在我们面前,生活环境和工作内容又是那么的新鲜、有凝聚力,全队上下非常团结和谐,工作热情旺盛,干劲足,好学习,听从指挥……从此,笔者和许多队友一样,步入了职业刑警的漫长生涯……

有诗为证:

少年壮志执法剑,忠诚无私意志坚。

巧布治安防控网,快速出击破刑案。

仙人洞口迎日出,涵碧亭畔渔歌晚。

步履踏遍南明河,汗珠挥洒牛栏关。

温故展新寄友人,平安蓝图绘鸿篇。

以人为本构和谐,天下无贼百姓欢。

请大家关注下一集回忆—— 《第一代警用摩托车》,文中说道: “上车!”于是五、六个人都挤上了摩托车,他稳稳地驾着车从博爱路到火车站去兜了一圈风,归来时欢笑声压过了摩托的声音。

作者简介:邱镛怡,1942年生,1959年参加公安工作,原贵阳市政法委副书记。曾任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副局长,云岩公安分局局长,贵阳市公安局副局长。2002年退休后,以一名禁毒志愿者的身份,奔走于社区与学校之间,宣传禁毒知识。同时,著书100余万字,成为公安战线著述甚丰的公安作家。

审 核:杨 文 任 珂

编 辑:马 昕

来 源:南明分局

投稿邮箱:1614592304@qq.com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