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博士的脑洞|猪、环保与经济发展

万喆(特约评论员)
2019-09-04 19:57
来源:澎湃新闻

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进入2019年年中,“猪”成了话题中的话题、焦点中的焦点。

为什么猪肉变贵了?

猪肉价格上涨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从价格监测的实时数据看,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7月,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月平均值为每公斤24.99元,环比涨9.1%,同比涨48.1%。这一数据在8月19日至8月23日又刷新为每公斤32.61元,环比涨8.0%,同比涨74.4%。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至6月份,我国猪肉价格涨幅分别为18.2%、14.4%、21.1%。9月3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8月26日至9月1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2.4%,其中,肉类批发价格不同幅度上涨,猪肉的批发价格已达每公斤34.59元,上涨了8.9%。猪肉的批发价格已连续十周上涨。

怪不得网上最流行的段子是:沙僧对孙悟空说,大师兄,现在二师兄的肉已经比师傅的还贵了!

猪肉对中国人的确非常重要、特别重要。2018年,全球一共生产猪肉1.13亿吨,中国人吃掉了其中的5595万吨。也就是说,中国以不到全球1/5的人口,消耗了全世界近一半的猪肉。

而且,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今年7月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了32.2%,一些养殖业内人士估计值比这个更高。此外,猪粮比的合理水平应在5.5∶1-5.8∶1之间,但目前多地已经超过10,处于红色预警区域。

因此,从中央到地方,迅速拿出一系列举措,进行宏观调控,包括防控非洲猪瘟、进口猪肉、增加储备投放等,南宁市发改委甚至开始用“调控房地产”的手法对猪肉价格进行临时干预。

应该说,民生问题是首要问题,当前的多管齐下,有望缓解猪肉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

但我们不免要想,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非洲猪瘟是首要原因。虽然大规模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恢复产能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另一个原因是周期性原因,其中,前两年环保限产禁养等造成的养殖户减少可能就是重要因素。

亚马孙大火和中国吃肉

中国现在是一个大国,不论自己有了什么问题,全世界都会受到影响、都得议论纷纷。

谈到中国人吃肉的事,不知怎么有些国际人士就和前段时间也一直“刷屏”的亚马孙森林大火联系起来了。

8月,亚马孙森林大火,#PrayForAmazonas的标签成为Twitter上最热门的话题。从欧盟提供的卫星图像来看,8月19日那天,亚马孙森林产生了一层约310万平方公里的烟雾,从北部的亚马孙森林出发,途经3000公里,抵达巴西南部的圣保罗,遮蔽了首都头顶的阳光。于是,“抵达”中心城市后,亚马孙大火为社交网络所知,才真正进入全球视野。

全世界马上开始讨论,这是天灾?还是人祸?枪口一致对向了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

是的,7月到10月的旱季确实是亚马孙地区森林火灾最多的季节。但是,今年以来巴西发生了7.2万多起火灾,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4%,创下自201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为什么?因为新总统是在农业企业和小农群体支持下上台的。他支持削弱对亚马孙的保护,把更多的土地开放给农业企业、矿业、伐木业和建筑业。而大家普遍认为,农民垦荒是火灾的主要原因。

农民烧林垦荒用来干嘛?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主页上,“畜牧养殖业对森林砍伐的影响”是紧随气候变化的第二大主题。

而大豆和牛肉,是南美洲出口量最大的两种商品。巴西已稳居牛肉最大出口国的地位。根据“巴西肉类出口商协会”(ABIEC)的数字,2018年巴西牛肉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64万公吨,中国香港和大陆为巴西牛肉的主要出口市场,分别占巴西牛肉出口的24%和22.63%。2018年,根据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公布的数据,巴西全国大豆产量约为1.2亿吨,其中6610万吨出口给了中国。而且,大豆是鸡和猪养殖业中最常见的饲料,而鸡和猪又是中国消费量最高的肉类。

环保的尺度在哪里?

要说亚马孙大火和中国有关系,那当然是太能扯了。大家一起约着开会,你非得说有人为了赶时间闯三个红灯是参会人共同的责任,纯粹臆想。

但这个事是不是和我们一点儿关系都扯不上呢?我倒是觉得,这件事的总体状况对我们也有可启发之处,那就是,作为发展中经济体,怎么把握尺度、平衡好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巴西一场大火饱受诟病,其实也有其两面性。一面是地球之肺饱受蹂躏,拉响环保警钟确实应该。另一面呢,今年的山火次数比去年增加许多,但这是因为去年处于历史低点的缘故。如果拉长时间先看,今年的山火次数水平就不至于那么突出。这次有50万公顷燃烧面积,但1987年的亚马孙大火,烧掉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800万公顷。1998年,巴西也发生森林大火,烧掉1.2万平方公里,从面积上看,都比这次要严重。而G7会议上各国将矛头对准巴西,甚至说如果处理不好环保问题,欧盟与南美的贸易协定要作废云云,但去年美国加州大火,也是几十万公顷的面积,美国也退出气候协议,欧盟和美国的“三零”不还是在好好谈着嘛。

巴西总统因“放松”环保标准“允许”农民垦荒饱受争议。要知道,2005年到2014年间,巴西的环保运动也如火如荼,森林的砍伐率降低了72%。但2014年后巴西经济衰退,这些制度开始受到侵蚀。对于巴西来说,农民要吃饭,国内经济要发展,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和钢一般的需求。

我们当然是不能以此为由就滥砍滥伐破坏环境。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发达国家和一些“精英们”其实曾经经历过这个阶段,现在不过是富裕而脱离了基本需求才开始注重各种环保。而且事实上,很多积极转发大火(假)图片并发出“怒吼”的“精英”们,如今仍然是碳排放大户,他们的高消费、私人飞机、巡回表演等等,并不见得环保而很多都比农民垦荒对地球环保的危害大多了。

除了猪和环保,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有关系

环保理念的提出,是极大的好事。人与生态要和谐共处。但怎么掌握环保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是对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执行者的考验。所谓和谐共处,就是不能偏也不能倚,得和当前环境、阶段相适应。

2016年,全国超过20个省份划定了生猪禁养区,南方水网地区猪场拆迁也在逐步推进。环保令就是生死令。

养殖业确实需要环境管理。以猪为例,猪场粪污体量大,对环境的污染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无论是粪尿发酵腐败污染空气,还是排放污水、渗入土壤,对环境和生物健康危害都很大。过去是先污染后治理,被动防治,猪场废弃物普遍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地直接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所以,环保政策出台,虽然会提高养殖成本,但总体大家都是愿意的。

不过,在养猪业环保进程的执行过程中,过度执行的现象不可谓不普遍。据说,比如随便划定禁养区,禁养区内的养猪场一个不留;比如只关养猪场,却不给予补偿或补偿不到位等等,都不是个案。

而且,可以说,养猪业在环保政策中的“困境”并不独立存在。

我们自己在制造业调研中就遇到不少,在环保去产能等政策管理下,尽管企业拿出了诚意、成本、时间、精力进行环保达标改造,但政策执行的达标标准不公开透明、且常常不断改变,最后往往是以“无论如何”“彻底关停”为终结才觉得达到“环保”要求了。

在一些旅游区的环保改造中,也遇到类似状况。

也就是说,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和养猪遇到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猪肉价格对社会民生稳定的影响度比较巨大,所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8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指出,要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户),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

滞胀的供给和需求是怎么扭曲的

猪肉在通货膨胀指数里的权重是不低的,但是,从整体的政府关切程度和积极调配能力来看,3%的CPI目标应该是能够稳住的。我们要有信心。

不过,我刚好也想就此说一下一些看法和分析的缘由。

前年我认为去年的大问题是通缩,而去年我认为今年的问题在于滞胀。这在当时,和一些人的分析有较大的分歧。预测通缩的理由是因为市场需求不振。那我为什么又会觉得今年的忧患有可能是滞胀呢?既然需求萎缩,价格就不可能往上走嘛。按道理说,是这样。但是价格形成有需求也有供给的原因。需求虽然并没有见到兴盛,但是供给如果收缩,也会带来价格上升,此时,需求和供给都收缩,则失业上升与价格上涨同时出现,形成滞胀的基本面。

也会有人问,需求收缩,供给也收缩,应该就平衡了呀?这是在市场主导的通常情形下。如果需求是市场化的,而供给的收缩因行政原因引起,就会产生一个特别的扭曲,即需求收缩是从终端消费品开始下降,而行政手段收缩供给一般是从原材料等上游端开始压缩,所以我们会看到,工业环保限产后原材料大宗产品有一波很好的涨势,和猪有相似之处。所以能够看到,PPI下降、CPI上升的局面。

问题还在于,上游价格上升会进一步挤压下游商品利润空间,所以需求会进一步萧条。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例证中也能够见到,越是干预,越是扭曲,滞胀越严重。最后采取的有效手段,还是放开市场。

当然,我们并没有进入“滞胀”,我们的经济韧性和稳定性仍然较强。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警惕“滞胀”情形里的各种因素,而避免走上美国走过的歧路呢?

要猪肉还是要环保,要钢铁还是要环保,要民宿还是要环保?不应该成为这么对立的问题。我们都支持环保、愿意环保、热爱环保,注重环保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后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群众生活富裕后消费升级的热切期望。但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或是人民消费升级,都需要更加市场化、法制化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升级。这对地方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用过去行政“一刀切”的思路和手法来逆市场化的进行环保治理,就会产生和总体精神及经济发展相悖的效果。

后记

十九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环保与发展,监察与市场,应该都要成为和谐的整体。

(作者万喆为经济学家,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