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全市中小学语文统一为“统编”教材|古诗文比重增加,文言文起步提前,倡导大量阅读,培养主动阅读...
本文原标题:《新学期全市中小学语文统一为“统编”教材|古诗文比重增加,文言文起步提前,倡导大量阅读,培养主动阅读习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今年九月,全国中小学语文学科将全面启用统编新教材,哈市中小学学生将统一学习“统编教材”,尤其是目前在读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将原来学习的“人教版”教材改为“统编”教材,两种教材有何差异,如何过度学习,通过教材的改变可以看出未来学生需要掌握哪些语文知识,30日,记者采访了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刘军,详细介绍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生字数量略增
新增“书写提示”栏
刘军老师介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生字数量略有增加。统编教材一至六年级共要求会认3000个生字,会写2500个生字。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教材生字数量略有增加,要求会认的生字增加了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增加了28个。
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各学段识字、写字要求也有所调整:
第一学段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数量减少,
而第二学段增加了要求会认的生字数量,
第三学段增加了要求会写的生字数量。
由于两套教材选文不同,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也不同,所以随着年级升高,衔接年级需补认和补写的生字数量逐渐增加。四年级实际学习生字数量少于应学数量,五、六年级学习数量均有所增加。
此外,统编教材在“语文园地”设立了“书写提示”栏目,对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语段抄写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更重视行款整齐,内容上以句段、篇章为主,并对句段、篇章的抄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便于学生掌握书写要领,也对书写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衔接年级需补学缺学内容。
语文选文篇目减少
阅读量增加
从统编教材单元编排看,每单元选文数量由人教版4-5篇减少为3-4篇。统计两套教材的选文数量,可发现统编教材各册选文数量均有所减少,缩减幅度约20%-40%,统编教材以精读课文为主,略读课文约占20%-35%。
刘军老师介绍说,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教材篇目减少,但阅读量增加了。
一部分人教版教材选文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统编教材中,如“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和大人一起读”“阅读链接”“习作例文”等板块。
其二,多在课外阅读。统编教材通过设置专栏“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的编排理念。教师应全面看待选文篇目减少这一情况,推进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增强读书意识。
古诗文比重增加
文言文起步提前
语文统编教材编入古诗文136篇,古诗课文是由多首古诗组成,其中文言文课文14篇,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出现在三年级上册,比人教版教材提早两年多。统编教材文言文课文集中在三到六年级,三年级每学期1篇,四到六年级每学期2篇。
同时,传统文化教育篇目也有所增加。统编教材新增《朱德的扁担》、《清贫》、《无名岛》、《少年中国说》(节选)4 篇革命传统教育文章。统编教材也按照学生年龄特点,从汉字文化、古代蒙学读物民间故事等方面新增17篇选文。通过新增选文,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新增“阅读策略单元”
提高阅读能力
刘军老师介绍,阅读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比对统编教材与人教版教材,可发现统编教材在指向阅读能力的内容编排、练习设计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统编教材新增了特殊功能的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三至六年级共安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与“有目的地阅读”,这是人教版教材中没有涉及或未进行重点训练的,统编教材衔接年级的学生缺学这些方法。建议在补教时,根据具体的补教内容,在该年级教材中选择适合实践的课文,结合这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把方法有机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进行随堂补教。既节约了课时,又达到了补教目的,一举两得。
统编教材的练习系统中增加了批判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题目,意在激发学生主动思辨的潜能。课后练习变化了,统编教材衔接年级的学生不熟悉新的练习题型、练习方式和表述,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针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练习,选取合适的学习支架,进行梯度搭建的方式,引导学生平稳过度。
应用文写作更贴近生活
想象类习作数量增加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照人教版教材,我们发现统编教材习作内容变动比较大,统编教材写话起步更早,一年级上下册各安排了一次写一句话的练习,人教版教材一年级没有写话要求。”刘军介绍说。
统编教材新增8个习作单元,在三至六年级每册教材中各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这是新增的特殊功能单元,由6部分组成,采用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
应用文写作安排有调整,人教版教材应用文体习作共出现18次,统编教材里出现16次,总量呈下降趋势。统编教材保留了人教版教材中通知、书信、读后感等传统的应用文,新增了参观路线图、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简介、设计海报、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等紧跟时代步伐、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应用文练习。在统编教材衔接使用阶段,要重视缺学的应用类文体写作的补学、补练。
整个小学阶段,人教版教材想象类习作共安排了9次,统编教材安排了14次,比人教版教材数量明显增加。统编教材14次想象作文训练中,二至四年级童话类习作内容训练次数共有7次,比人教版增加了5次,五年级下册新增了编探险故事,而且还单独编排了“想象”习作单元。
这种安排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习作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强化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习作要求表述方式多样。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里的习作表述方式经常采用图文并茂或图式化的非连续性文本, 形式活泼,富有童趣,能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教材对学生习作成果的展示方式要求也多样,多次建议用列表格、图文组合等形式呈现习作成果,既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习作兴趣,更是对时代发展趋势的准确把脉与呼应。
最后,刘军老师提醒家长,面对新教材,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师,多利用课余时间,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外阅读主动帮助孩子补学缺学内容。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杨茉
编辑:马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