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内江70年】1981:内江众志成城战洪灾

2019-08-30 09:53
四川

1981年内江特大洪水,被洪水淹没的铁匠街。王定浩 摄

1981年内江特大洪水,驻内官兵战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王定浩 摄

讲述人:王定浩 王定浩,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65年参加工作,原内江棉纺厂工人、内棉子弟校音乐教师,1995年退休。众多作品在国内外发表及获奖,现居重庆,为《视觉中国》《重庆图库》签约摄影师。在1981年7月的特大洪水中,用镜头记录下了许多抗洪抢险的珍贵瞬间。 背景: 1981年7月中旬,沱江流域出现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给内江地区沿江城镇和农村造成巨大灾害。地、县、区、社各级领导全力以赴组织和指挥干部、群众抗洪抢险。同时,灾情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兄弟单位的支援,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抗洪救灾恢复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

◇本报记者 丁洁 整理

暴雨来袭,良田变泽国

1981年7月,我还在内江棉纺厂当工人,闲暇之余喜欢摄影,这突如其来的洪灾中,有许多值得记录的镜头。

那天,我一大早就提着相机出了门,只见洪水已淹到了内江棉纺厂外的公路。我来到市中区河坝街一带,河水已上涨至文英街街口,街上的一些平房都被淹得只剩下了房顶。沱江大桥的桥墩被淹,沿江路面上,不时见到有人扛着自行车撤离,湍急的洪水中,武警部队在帮忙抢救木材。

由内江地区抗洪救灾指挥部编写、1982年12月出版的《内江地区“81·7”洪灾志》中记载:1981年7月11日至13日,四川盆地西部先后普降大雨或暴雨,雨区遍及全省138个县(市),面积达19.5万平方公里,由于暴雨集中,沱江上游河水猛涨。7月12日20时至14日8时,内江地区各县(市)也相继遭到暴雨或特大暴雨及6级左右大风的猛烈袭击。区内西北部降雨普遍在200毫米以上,且整个过程降雨大都集中在12小时以内,雨量集中,强度很大。据测量,沱江干流在三皇庙以上超过戊戌年大洪水,三皇庙以下接近或略低于戊戌年大洪水,是83年来最大洪水。

这次特大洪水,使内江地区沿沱江水系的简阳、资阳、资中、内江县、内江市和乐至等6个县(市)的一些城镇和农村遭到严重损失。据统计,全区受灾人口1615400人,其中重灾人口344688人。洪灾中死亡116人,伤2991人,淹没和倒塌房屋399144间。全区淹没耕地924318亩,因灾受损失农作物面积156万亩。城市总计损失19152.3万元,全区农村、城市总计直接损失达43548万元。

干群出动,合力战洪灾

因带的胶卷有限,我只能记录一些最珍贵的瞬间。但那些天,似乎每一刻都值得记录。

在河坝街,许多解放军战士正帮助这里的住户撤离,帮忙抢运一些东西。我搭乘他们的冲锋舟来到小东街,沿途不断见到撤离的群众,他们徒步走在及腰深的水里,此时,一名妇女的脚被卡在了石头缝里,船上的其他人赶紧帮忙把她救出来。我赶快按下快门,记录下来。这张照片在1982年的四川省抗洪救灾影展中获得优秀奖,被送到了北京去参展。

洪灾来时,更能凸显政府部门的作为。

据《内江地区“81·7”洪灾志》记载:1981年7月12日,地委、行署在收到重要天气预报和暴雨、洪水情况后,立即召开了地区防洪指挥部紧急会议,安排抗洪抢险工作。

7月13日下午到14日,地、县、区、社各级领导,全力以赴组织和指挥干部、群众抗洪抢险,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和国家、集体财产,组织公安干警、民众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的重要设施和物资,安排受灾群众的临时吃住和医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内部队始终战斗在抢险斗争第一线。部队指挥员亲临抢险现场指挥,及时调动部队,哪里有险情就奔向哪里,3天中出动4559人次、车辆45台次,抢救被洪水围困群众1210人,搬运出各种物资3353吨、木材5500立方米,修复公路291米,清除泥浆1063立方米。内江军分区干部、战士先后参加许多单位的抢险,连续战斗11小时,抢救出价值36万元的各种物资。15日驻川空军部队出动飞机10余架(次),在受洪水围困的资阳、资中县城上空侦察灾情,并空投了救生器材和食物。

洪灾中,更有许多值得被记录下来的真情。

在抗洪抢险最紧张的时刻,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干部,身先士卒,忘我奋战。他们当中有劈波斩浪、带领职工飞舟抢救出数千名灾民的简阳木船社党支部书记赖才祥;有置个人安危、个人财产不顾,带领青年突击队奋力抢救国家、集体财产的内江市城东街道团委书记张德学;有抢救灾民70多人,克服困难保障灾时供电的资阳县电力公司职工李水源;有冒险下桥营救群众的资中县文江小学青年教师陈尚永;有身居河心孤岛,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抢救社员的简阳县壮溪公社光华大队11生产队队长张体仁等等。

众志成城战洪灾。经过几天的奋力抢险,共抢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灾民29684人、大牲畜85466头、粮食797万斤、布匹252.5万米、化肥741吨、木材1682立方米、各种机器设备4091(台)件,以及其他大量的生产、生活物资。

八方支援,齐心建家园

洪水来时,内棉厂就组织了工人转移和抢运电机、马达以及布匹等物资;洪水刚开始退却,厂里就已着手恢复工作;水还淹在膝盖位置时,工人们就开始清洗机器和地面,厂里一片忙而有序的景象。

据相关史料记载:在洪灾发生的最初半个月内,抗洪救灾工作主要是抢救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通过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临时性的吃、住、医疗等迫切问题得到了解决。

特大洪灾发生以后,中央、省发来大批救灾物资和资金;宜宾、阿坝、自贡等友邻地区及时发来慰问电,伸出援手,筹措物资,对内江地区抗洪救灾给予了有力支持;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和本区内的解放军指战员、学生、职工,也纷纷寄来粮钱支援抗洪斗争,对灾区人民鼓舞很大。

截至1982年5月,全区已发放到户的民政救灾款达1003.7万元,为224694人次免费治疗了疾病,受灾的41600间危房在春节前修缮完毕。

在八方支援之下,灾区人民也立即开始了对农业、通信线路、供电线路、供水设施和交通、财贸、文教及其他事业的灾后重建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农业因灾损失严重,但1981年粮食总产量(国营集体部分)达到580145万斤,略高于历史最高的1980年,增产0.75%。

抗洪救灾斗争,锻炼了干部,教育了群众,树立了新风。而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一处受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和抗洪救灾的英雄模范感人事迹,也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群众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很高,为1982年工农业生产的稳固发展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