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片也能出海?这家上海公司做到了

2019-08-19 19:12
北京

这份工作,既需要摄影师的艺术感觉,也需要手工艺者的工匠精神。

        六月底,在法国巴黎的VIVA科技峰会上,熙熙攘攘的西方观众不时在李华敏的展台前驻足。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插入云端,而在塔基,行人的着装清晰可辨。这张千亿像素级别的全景照,收藏了浦东的每一个细节。

        照片不停在大屏幕上播放,骇人的清晰度吸引着好奇的观众,“这怎么搞成的?

        ”上海景坤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李华敏有些腼腆,上海贺普的李晓甦给她当翻译,观众似懂非懂。

        两个月之后,李华敏给志象网发来一张照片,他站在东方明珠塔上,身前架着相机,身后是“矮小”的摩天大楼和流淌的黄浦江。

        他看起有些孤独。完成一张类似的照片,工作量不轻松,六个小时内,你得拍摄几千张照片。如果完不成,意味着前功尽弃,因为六个小时后,光线和天气都难以预测,无法将他们无缝的嵌入一张色彩统一的全景照里。

        这份工作,既需要摄影师的艺术感觉,也需要手工艺者的工匠精神。不过,在成功拍摄多个国内的地标之后,李华敏站在一个新高度。他要将自己的“手艺”带出海,和贺普一起合作,拍摄类似巴黎圣母院这样的欧洲经典建筑,让全球的观众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到古典建筑的新韵味。

志象网:怎样的机缘开始做这个项目的呢?

        李华敏:以前我是在水晶石数字科技,国内最大的一家多媒体公司任职。从2000年做到2014年,毕业以后就没换工作。

        

        水晶石在业内比较厉害,像奥运会开幕式的大卷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些影像内容,都是这个公司做的。包括上海世博会,其实,上海还同时举办了网上世博会,把现场做成三维的,在网上展示,和真实世博会同期开幕,形成一个线下版和线上版向全世界展示。

        当时工作量很大,涉及到非常多的国家进行沟通和协调,然后还要做成三维的。最难的事是实体世博会的建设都是不到最后一刻都建设不完,三维都要同步跟上去,东西的难度就很大。

        我后来从这个公司出来创业,其实,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但是因为做了很多年的互联网有关的新技术,所以,对用户体验很敏感,结合做的网上世博会和水晶石的经验,总结下来,第一个是要做大,做大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但要把小东西做大。

        我是一直在做互联网,当时就想结合互联网把东西做大,看到了国外有一个摄影师,他这样做的是将千张照片合成在一起,形成一张图。

        看了以后,觉得这事情挺有意思的。自己的能力也好,或者敏感度也好,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然后我拍摄了中国第一张

        249亿像素的照片。

志象网:反响怎么样?

李华敏:这张图拍摄后,还没有完全修复,我就拿着这张图去上海中心,与当地的工作人员沟通,看是不是能够在上海中心去制作一张能涵盖整个上海的一张图。

        当时聊完这件事之后,发现之前拍的照片在网络上开始大量转载,四个小时之内,达到200万点击。

志象网:您说的那张照片是我们之前在巴黎看到的那张图吗?

        李华敏:不是,另一张。那张图访问量非常大,很多媒体当时报道,因为陆家嘴香格里拉酒店,有个光着上身的男人在打电话,这个因为图像精度很高也拍到了,很多人就是在放大的过程中找到了这个人,好奇这张图里面拍到的人在做什么,这个话题就吵起来了。

        

志象网:但这听起来还是和商业化有点距离啊?

        李华敏:后面一件事挺有意思。刚好在2015年,上海市要去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需要拿出个东西来展示上海。

        我们创作一幅最高清的上海超级全景,当时协调了东方明珠。东方明珠我们去了大概四次,第四次的时候才拍摄成功。回来大概用了将近

        20天的时间,把图创作出来。

        在米兰时,现场观众也都非常惊讶,没想到上海已经建设成这样了,因为视觉冲击力很强的,改变了一些欧洲人对中国的传统认识,老是觉得我们好像落后,所以这次结束之后,市里面的评价也好,国际上的一些评价也都非常的好。拿到这之后,我们又创作了其他城市,像南京、重庆、青岛、北京等。

志象网:当时是他们要求你去拍的,还是你们自己过去拍的?

        李华敏:他们邀请的,政府项目。其实是一种手段来展示和介绍中国。

        今年,北京外文出版社找到我们,跟随高访团去欧洲展示中国。想到我们做了那么多中国的城市,就把这个项目叫千亿像素看中国,在罗马和一些地区同时举办特展。

        这次之后,我们在欧洲的访问量就很大了,然后全世界的知名度都很好。那次来了很多高官,得到领导表扬,也给我们写了感谢信,说这次举办的非常成功。通过国际上的展示和互动,开始有很多合作。

        

        这个世界其实看着好像是彼此连接,但信息不对称很明显。通过图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外国,彼此之间的这种隔阂会减少一些,然后,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当地的文化旅游,对中国有更直观的一个印象。以前,大家都是通过西方媒体的报道,现在用自己眼睛很微观的去看城市,照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嘛。

志象网:您当时说要搭建个平台,具体是指?

        李华敏:假如说千亿像素的城市景点,数量上不是只有上海南京重庆,而是全世界的主要景点和城市,精确程度就会好很多。然后,里面有内容互动,数据互动,人的玩法就会完全变成另外一样。

志象网:我觉得有点好奇,比如说,谷歌地图里其实有类似三维地图的功能,在国外也有这样做的团队,你们跟他们的区别在哪呢?

        李华敏:区别非常明显,第一个我们不是地图,是景观,是一张超大的具有城市代表性的照片。你看我们这个图,你不知道这个城市都有什么东西,但是你可以很快的了解到这个城市宏观长什么样子,然后以及围绕着它最重要景点,发散出去的文化设施什么的。这个东西,解决了人们旅行百分之六七十的需要,我不需要对这个城市的每条小路都进行展示,我也不需要把这个城市大众点评上一样都展示出来。我们展示最重要、最漂亮的环节。

        从视觉精度上,我们是在地面拍摄,我们的精度可以看到人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到自行车的发条,谷歌是不可能到这个精度的,那个是卫星拍摄的,是卫星数据平面最新数据。我们是艺术设计,这是两回事。

志象网:你们公司的壁垒是在哪一块呢?是技术还是你们积累的经验?

        李华敏:这两块都有。第一,技术上来说,我们现在也已经度过了好多瓶颈期。怎么拍,怎么做流程,这些瓶颈期都已经过了。流程上,因为我们没有做别的事情,就一直在做这件事情,所以专注度很高,优化它的效率都很好的。我们也不担心别人来效仿,因为别人效仿一个可以,没问题。他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效仿一个,但是他想把它成一个体量,形成一个流水线,这个事情就比较难了,除非是他想跟我们做的商业模式是一模一样。

志象网:比如外滩的照片,你是总共拍了多少张照片之后,最后一起能把它给拼下来?

        李华敏:3000多张,这也是最惊艳的地方,谁都不知道3000多张表达出来的效果会是怎样的。

志象网:最核心的工作,在我门外汉开来的话,可能就是把这个图片很精准的剪辑在一起?

        李华敏:对,这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这么大量的数据如何进行艺术化处理。

        要艺术化处理,就是让不同时刻的照片呈现出某一刹那之间的精彩,是因为我们拍摄、策划跨整个六七个小时,城市的光线天气的变化都是在动,但照片是固定在某一个时刻,所以我们就要把它后期的调整呈现出最精彩的瞬间。

志象网:你们在国外有比较好的合作,国外这块,开始有一些尝试了吗?

        李华敏:国外有,像尼斯、巴黎、罗马这块现在都有些合作。

志象网:你们会把全球所有知名城市,或者旅游景点,他们的千亿像素照片搬到一个手机应用里去?

        李华敏:其实,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呢?城市入口。对于一个朦胧不懂的人,或者说想了解这个城市的人,他可能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比如说城市长什么样,然后城市什么特点?我们只要展出最精华的那一段内容,要让他去探索,然后把最精华的那一部分介绍给他。

志象网:你到时候开发成一个平台,变现的话,是to C呢,还是to B?

        李华敏: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但是目前我们主要还是to B。如果我们拍摄了巴黎,如果全世界的人在看到之后,说我们APP做得足够的好,它能够解决一个陌生人对巴黎了解的百分之六七十的需要,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入一些商业进来了。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