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有没有“份子钱”一说?

2019-08-15 12:19
上海

关心日本事情的读者,大家可能关注过日本NHK电视台今年播出的一部专题片,叫做《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过贡献的50名日本人》,这部专题片采访了50位日本人,他们有的是在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之前,就开始到中国做驻在员,开始与中国做贸易,教中国人如何做国际贸易。有的人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帮助中国建设宝山钢铁厂、建设首都机场。有的人帮助中国在北方地区植树造林,改良环境。这50名日本人的故事都十分的感人,让我们看到了日本民众期望中国发展、期望中国强大的友好之心。

我前几天拜访了其中的一位日本人,他的名字叫“伊藤俊彦”,今年71岁。因为大学里学的是中文,所以后来作为东京商社的职员,从73年开始一直到1985年为止,长期派驻北京,一路参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伊藤先生与中国的故事,我下次抽时间再跟大家聊。我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一件事,是伊藤先生参与的一个合唱团,叫做“梧桐合唱团”。

这是在上海的日本人组织的一个男女混声合唱团,为什么取“梧桐合唱团”这么一个名字呢?伊藤先生说:“因为上海有许多的梧桐树,大家很喜欢。”

        

这个合唱团已经成立了24年,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那就是,每一次参加演出,都要演唱人员自己掏钱。

因为是业余合唱团,演出所需要租借音乐厅,还需要请乐队等等一大笔经费,除了游说一些日本企业适当赞助之外,大部分的钱,都需要自己掏,也就是每一位参加演唱的团员掏。这就意味着,每一位梧桐树合唱团的团员,每一次的演出,事实上是自己为自己“买唱”。

这费用如何分担?伊藤先生的解释是:AA制,平均分摊。也就是说,最终缺口多少,按照参加演出的人数,算一个平均数。一般每一次演出,每人都需要承担5、6百元人民币的“份子钱”。

在我们的印象中,“份子钱”有一个特定的概念,那就是友人或同事结婚时随的贺礼钱。但是,“梧桐合唱团”随的是“演出份子钱”,他们认为,一起出钱办演唱会,这是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投资,不必计算得失。

日文中有一个词,叫“ボランティア”,这是从Volunteer中音译过来的,翻译成中文的话,叫做“志愿者”。

在日本,凡是“志愿者”,首先是“自愿者”,也就是参加任何自己喜欢的活动,不仅是自愿参加,而且是免费参加,相关的费用也必须自己承担。譬如,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后,去灾区帮助灾民清理房屋,清扫垃圾,无论你是从哪一个城市赶来,所有的交通费包括新干线车票和机票以及吃住等费用,全部由个人自己承担,不会有人发钱给你。如果有人发钱给你去参加活动或去临时从事某一项工作,那不叫“志愿者”,叫“アルバイト”,这个外来语词来自德语Arbeit,意思是“临时工”。

所以,在日本社会,“志愿者精神”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社会精神,有着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内涵。

我们可能不理解,参加演出,我可以不要出场费,但是盒饭你总得给我准备好?在日本,盒饭也得自己买,没人给你掏钱。

这一种文化的形成,是从小学开始的。小学的孩子如果要去参加学校的什么活动,父母亲就一定要支付“参加费”,而参加费的分配原则便是AA制,是公平透明的“份子钱”。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社会游戏规则,日本人知道,参加任何活动,都要自己掏钱,不能揩油。所以,你与日本人一起吃饭,也不要不好意思,该AA制的话,没有必要全部替大家买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梧桐合唱团想组织一次中日两国人士共同参加的合唱会,一起合唱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伊藤先生问我:“如果请中国的合唱人员也一起分摊演出费用,是不是有可能?”我说,中国演出人员是否习惯于这一种合作模式,我还不清楚。但是,如果真的想搞一场中日大合唱,我帮你们一起拉赞助!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