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工种 —— 扳道员

2019-08-12 16:47
云南

火车没有方向盘,变轨全靠扳道员。扳道员曾是铁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近年来,随着铁路科技飞速发展,自动化道岔普及,扳道员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杨智慧就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扳道员之一。

8月9日一大早,昆明局集团公司昆明车务段扳道员杨智慧,走进读书铺车站云南盐化专用线旁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开始长达48小时一个班的工作。

杨智慧是昆明车务段仅有的2名扳道员之一,在读书铺车站云南盐化专用线旁边这条狭长的黄土路上,来来回回走了27年,风雨无阻。
扳道员,铁路工种之一,主要工作是在列车进出站前,执行铁路调度员发出的指令,操作扳道机,把进出站口的铁路道岔扳到列车要走的那股道上,保证列车行驶方向正确。
1条黄土路、3组道岔,就是杨智慧工作的全部。他指着这条黄土路说:“以前没有路,是一片荒地,来回走多了,就踩出这么一条路来。”
4条专用线股道在这里汇合为一,与外面的铁路网相连,杨智慧负责的3组道岔控制着列车进出货场走哪股道。每当有列车进出前,杨智慧都要到按时赶到相应道岔处,熟练地用力一扳,使道岔连接相应股道。

每个班48小时,只要是有列车进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杨智慧都要及时到达相应道岔,为进出货场的列车安排准确道路。每天进出云南盐化专用线的列车大概有四五十趟,杨智慧每天要扳道四五十次。

在全国铁路飞速发展的今天,铁路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道岔已经被自动化道岔取代,只在少数地方还需要人工扳道。
自动化道岔

杨智慧是这一发展进程的见证者。

1983年,20岁的杨智慧来到铁路,在成昆铁路青龙寺站当扳道员。那时候成昆铁路还没进行电气化改造,机车是内燃机车,道岔由人工扳道。杨智慧说,干扳道员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如果扳错导致列车进错股道,那是非常危险的。

1992年,杨智慧“转战”云南盐化专用线。1993年,成昆铁路开始电气化改造,自动化道岔逐步取代人工扳道道岔。

如今,高铁网络遍布大江南北,动车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扳道员这个工种逐步淡出历史长河。杨智慧感慨万分:“我刚参加工作时,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想,祖国铁路发展会如此之快。作为一名铁路人我真的非常自豪和高兴。”
云南盐化专用线的3组道岔都已锈迹斑斑,铁轨边堆着黑色木轨枕的地方杂草丛生,杨智慧默默坚守,看管、操作、维护着这些铁路的“老古董”。

杨智慧36年一直坚守扳道员这个岗位,虽然白发逐渐爬上了他的头顶,但扳道动作依然刚劲有力。他说,自己还有4年就退休了,到时候想坐着动车到处去看看,看看铁路发展的成果,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图文 杨华 赵熠 刘斯桐

编辑 赵熠 杨紫轩

审核 杨林

★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在看”在这里↓↓在看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