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西北到南美洲,这个02年“小孩”要主宰自己的人生

2019-08-22 11:45
江苏

原创:雨浓

我是王润民,2002年出生的我,不敢说自己是个“大人”,但我喜欢为自己做主。

今年5月,我刚刚跟随中南屋到巴西调研,这是我第一次,没有父母的陪伴下出国,一去就是需要近30小时飞行才能够到达的地方,就连复杂的签证手续,都是我自己跑的。

我还曾经骑车穿越过大西北的戈壁、荒漠,沿着“一带一路”寻找自己的热情所在,那段日子里每天都弄得浑身是土,晚上头一碰床就能睡着,再也不记得玩什么手机。

这是我的人生,越是不敢走出去,我便越要走出去——那种感觉就像是,我站在隧道里,火车朝我开过来,我要做的,只是张开手迎接。

只有自己变得更强,才能不怕

六年级开始,我就进了国际学校读书。众所周知,这种寄宿制国际学校,氛围相对自由,而初中时候的我,正是学校里那伙“吊儿郎当”地混着的人,朋友特别多,人人都是我兄弟。

后来,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那是初二快要接近暑假的时候,总是噩梦缠身......但我不想“认怂”当逃兵,还是坚持住在学校里,即使每天晚上都基本睡不着。后来我甚至开始抵触和人交往,只有自己待着,才觉得安全。

这是一段,直到现在我都始终逃避和人提起的往事。不过现在,我愿意说出来,因为我看到自己在慢慢振作,我不该,再害怕这些回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个“一带一路”主题的骑行活动,觉得心中一动。

听没听过李小龙的故事?他极其怕蛇,可他却偏要呆在有蛇的环境里去锻炼自己。那时候,我也暗暗告诉自己:越是不敢走出去,越要走出去;越是害怕别人,越是要自己变得更强。那样,才能不怕别人、不被欺负。

▲西北骑行过程中,和大家的合影

从嘉峪关出发,到乌鲁木齐,一千多公里路的草原、戈壁、沙漠......日均骑行70到80公里,也一路艰辛:

有一天,路况非常恶劣,风吹的巨大,而我正好在队伍最前面的“破风”车队之中。我们队伍里一些人的车子,直接被吹下了公路;还有一天,领队告诉我们“今天就一个大上坡”,结果,我们足足“上坡”了110公里,到后来队伍里的“骂娘”声此起彼伏。

▲西北骑行,正穿越荒漠

每天回到住处,我总是脑袋一粘枕头就沉沉睡过去了,玩手机都来不及。即使搞得满身黄沙,也都是第二天早上,才有清醒的意识支撑我洗澡。

20天的时间飞过,留在心里的,有沿线璀璨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壮美的自然景观,当然,我也重新认识了一个自己:一个有些娇生惯养的广东小孩,并不惧在大西北天天鼻子冒血,面对着沙尘暴也一样能向前。

我开始明白,恐惧就像朝着我飞速而来的火车,而我要做的,只是张开手迎接——很多时候,只要不怕了,就有路可走了。

里约热内卢的“沉默”

让我继续前行

西北骑行之后,我逐渐走出了曾经的噩梦,也从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发现了“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人正在越来越多的走出去。

中南屋的巴西项目可能是属于我的第二次机会——我想去更远的地方,找找更多的可能。

最开始我的父母都是反对的,觉得非洲也好、南美洲也好,都很“乱”,但我却近乎固执的坚持,甚至巴西的未成年人签证办理极其麻烦,大家都开始劝我换项目,我还是坚持跑了很多次公证处、签证处。

当我终于站在里约热内卢市中心的Rocinha贫民窟脚下的时候,终于感受到自己的坚持是为了什么,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里约贫民窟进行采访调研

我们拜访了在贫民窟山顶的贫民窟小学,一路上山,我看到了极端的贫穷状态,光着屁股的小孩子,警惕心极强的警察,甚至圈地自立的黑帮......

除了当地人,我们也有机会接触到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的中国人,我采访了很多来自浙江的个体商户,去聆听他们最背井离乡的心酸,当然也有商业致富的挫折和成就。

▲采访当地的贫民窟乐团

除了发现这里的故事,我也在这次旅途中,继续认识自己的不同侧面。

来到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之中,我被一次次赶着去提问,去和不认识人的勾搭、采访,在短时间内了解并不熟悉的社会情况.....这都是对我来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天紧张的采访调研后,我们还要熬夜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困得坐着抱着电脑就睡过去了,也是常有的事。

▲里约热内卢的留念(左边是我)

当然,更重要的是,觉得自己“挺不错”的我,也看到了巨大的差距。

调研的队友里,有经验丰富的研究生学姐,还有英语如母语一样、托福考了119分的兄弟......和这些优秀的队友一起和当地机构、学者进行英文交谈的时候,我似乎总是不如他们反应灵敏、表达到位,看起来有些“沉默”——其实不是我不想说,而是担心自己会说错或是不够流利地道。

从巴西回国后,我一不做二不休,拍大腿报了托福“集训营”。坐完快30个小时的飞机回家不过两天,我就买了一张从广州到北京的火车票,坐22个小时的火车“北上”,埋头苦学去了。

去更大的世界

读“属于自己”的大学

其实我知道,自己并不只是赌气也要考个119分出来看看,而是这一次的巴西之旅让我明白,我不仅希望能够走向更大的世界做点什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不仅仅要有热情,更有与之匹配的实力和知识。

我很幸运,虽然自己身上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能够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就是好事。

其实,在国际学校里,基本每个人的路都一样,最后都是要“出国留学”,在中介老师和家长的精心规划之下,完成一个又一个公式化的考试、活动、比赛......

不掩饰地说,这让我觉得非常的“幼稚”。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往往都是爸爸妈妈让做什么、中介老师让做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

可我觉得这样不行。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做的每一个事情、每一段经历,不都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故事么?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对自己的人生来说,上大学又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在里约著名的耶稣像之下

我现在最想去的项目,是意大利博科尼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南加大三所大学的合作商科项目。四年的时间可以在三个大洲进行学习,不仅学费远低于在美国四年,对于开拓视野(当然还有到处玩耍)来说,更是很好的机会。

虽然很多人都说,觉得学商科学不到东西、学的太虚,但我个人却觉得,那只是因为很多人对于商科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商科=进投行=赚大钱,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上大学学习知识和技能是必然的,但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已,更重要的是你在这其中获得了人生阅历。而另一方面,这也是我所热爱和适合的:我想拥有发现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喜欢商业那种,可以改变世界的能力。

▲在里约的海滩,与中南屋的小伙伴的合影

两次远行后,我越来越不怕前行了。

虽然托福还远没到119分,我也没有那么多闪光的竞赛奖项,但我知道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想要争取的项目,以及期待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这似乎,就足够了。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