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的炼成》序一|守正创新,培养好人

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主任黄金辉
2019-08-12 14:41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在上海市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部署实施国家和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积极动员为加快推进上海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之际,澎湃新闻的专题栏目“名校长访谈”结集成书:《名校的炼成——与上海22位中学校长对话录》。这是在非常适当的时机,就全民关心的主题,以互动访谈的形式,深入总结走在世界基础教育领域前列的“上海经验”与“上海贡献”,全面展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最先进的教改成果、最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的教育实践、最优秀校长们的办学治校思想。

近年来,上海市基础教育成就非凡,一直在强力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多次在PISA测试中取得世界第一的骄人成绩,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市,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敢为天下先”接连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教师教学水平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然而,即便如此,从广大教师到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人士,依然对基础教育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因为人们知道“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或者像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那么今天的基础教育究竟该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本书直击当下人们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所最为关切的热点、焦点和痛点,对今后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未来已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对国家的新时代、新发展、新未来,教育有哪些新挑战、新需求、新机遇?正在培养和即将培养的千千万万青少年将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将全程参与宏伟历史创造,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素质、什么样的面貌、什么样的精神和能力来面对未来的重担和历史的挑战呢?身为地球村中的一分子,新一代的中国青年学子不仅要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尽一份力量,还要胸怀天下,为绘制全人类发展的世界愿景,建设共有的美好家园承担责任、付出努力。对此教育又该如何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成为具备一定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y)的新时代人才呢?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机器人在未来社会不仅是人类的“仆人”,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与工作“伙伴”,甚至也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毁灭者”,那么今天的教育又该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在科学技术与人文伦理两方面做好准备,拥抱智能未来,迎接即将到来的“人机共生”的新时代?

大道至简。在本书中,上海19所中学的校长们结合自身在基础教育领域长期的摸爬滚打中所收获的经验,在持续的理论学习中所总结的心得,在不懈地改革探索中所形成的思考,以自己常年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中脚踏实地的耕耘实践为典型案例,研究分析未来教育工作即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内容深入浅出、活泼生动、具体可感,并且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守正创新,培养好人。

“守正”在于把握教育本质,本固而枝荣,坚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博雅教育”“卓越教育”“中西融合教育”“AI课改教育”等不同教育模式各有自身的特色,但其根本性的追求都是全面素质教育,都是以落实核心素养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核心素养是“一个人面对未来社会和今后自我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未来,未来人最重要的素养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社会与情感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等。校长们敏锐地认识到未来人的需求,构筑真正意义上的育人体系。“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三年成长,更关注其今后三十年的人生发展”;努力把学生塑造成“大写的人”,立德树人,认真回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素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绝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校长们的具体表述各有不同,但对于“人,之所以为人”的理念却是渗透在他们回答的字里行间的共同主题。

“守正”在于以人为本,真正把教师放在学校工作的“C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一线的亲历者与实践者,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聪明的“掌门人”按照“教师第一、职工第二、校长第三”的次序,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建设:四十以下教师必须两年回大学培训学习一次并且完成大学的考核、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设计校内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制定“不读书的教师,不重用、不提拔”的军规等有力举措,都是旨在帮助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教师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争做“四有”好老师。在全面提升现有教师素质水平的同时,张开双臂、积极“纳新”也表现出了“掌门人”的求贤若渴。面向全球招聘师资、不拘学位、毕业学校唯才是举、实施“首席教师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人事管理制度上的突破与创新,对优秀教师引领作用的发挥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都起到了非常正面的促进作用。这些以人为本的改革举措,充分体现出了“掌门人”的决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办校治学不可或缺的第一资源。

“创新”是发展源泉。校长们一方面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又务实地基于本校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需求,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育人模式、国际化战略、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课改、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采取改革措施,形成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一整套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机制。校园“马拉松”活动、“六个百分之百”项目、“用手触摸历史、用脚丈量世界”行走课程、国家课程国际化与国际课程本地化交汇融合等丰富精彩的改革创新之举,都充分体现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趋势。面向未来,我们将更加追求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更加关注以人的全面而多元发展为特征的综合性质量追求,更加注重需求导向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更加强调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品质的重要性以加快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吸收。“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有助于培养“好”一个“人”,培养一个“全面发展且有个性的好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国人。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在为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点赞、为名校“掌门人”打call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挑战,认真思考当下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更应该努力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有更明确的发展目标、更科学的理念指导,更符合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需求,更关注人的发展与提升,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国育才、为民育子、为社会育栋梁、为未来育希望的教师们都是“江湖大侠”。作为基础教育领域一名新人,作为一个关心基础教育工作的学生家长,当我手捧本书稿时,我简直是如获至宝,宛如初出茅庐正要行走江湖的学渣,幸运偶得《九阴真经》;宛如半夜三更潜入少林寺藏经阁偷看武功秘笈的灰衣僧,如饥似渴地阅读书中的每一句话;宛如侠客岛上参研绝学的愚钝之徒,如痴如醉地学习名校“掌门人”治学治校的真知灼见。受友所托,仓促为序,试图诠释我向方家大伽们“偷师”到的最前沿的治校理念和教育思想,难免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绝美唐诗练成了“犟牛跌地歪,闪射又勿中”的躺尸剑法,才疏学浅与偏颇不足之处,尚祈各位大侠不吝指正。

    责任编辑: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