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这份发展经验值得全国借鉴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实习生 张珊
2019-07-22 15:21
来源:澎湃新闻

区域一体化,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但却是全新体育产业时代的标志。

上个周末,2019年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的体育产业规划和发展方面的负责人,以及上海市体育学院的相关专家、教授聚集在一起,对于体育产业一体化的未来各抒己见。

经过多年的积累的沉淀,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已经具备了稳定的基础,当然也暴露出了不足。而在迈向“体育产业一体化2.0”的路上,长三角的发展经验或许可以成为全国体育产业的借鉴。

会议现场。

“七年之痒”,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已成熟

区域一体化,其实就是将一个经济区域内的单独资源整合成较大资源的一个过程。在体育产业方面,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给出的一组数据,应该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从2012年开始,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体育局正式开启体育产业合作之路;2013年上海体育学院加入这个框架;而到了2014年,安徽省正式加入合作,形成了如今的“三省一市一院”的模式。

在过去的几年间,一体化所带来的相互推动,帮助“三省一市”的体育市场和体育相关企业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上海有近11489家体育企业,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体育企业数量分别15617家、15000家和6100家,其中也囊括了一大批国际品牌、上市公司等大型优质企业。

“长三角体育产业地位在全国突出,2017年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占全国的34%,并且近两年的增速稳定,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在研讨会上,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海燕教授点出了过去7年时间里,“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为长三角体育产业奠定下的扎实基础。

“同时体育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长三角体育产业增加值中,体育服务业的比重占到了60%以上,远超体育制造业和体育建筑业。”

体育产业的稳步提高其实也是对整个区域内竞技的一种推动。

根据上海体育学院给出的数据显示,在经济贡献方面,2017年长三角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1.4%,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上海更是达到了1.6%,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上海市体育局规划产业处副处长余诗平。

求同存异,以赛事引领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在过去7年的快速而稳定的发展,源于一种“求同存异”的理念。

按照黄海燕教授的总结,“同”是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合作的共识,“异”是各自的长板。

上海是著名的体育城市,体育竞赛表演发达,国际体育品牌云集,体育市场是 “码头”和”源头”;江苏县域体育产业发达,体育市场空间广阔,人口众多,集聚效应突出;浙江民办体育,运动休闲以及高端装备制造量都很大;安徽体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后发优势很足。

而在发挥各个省市“长板优势”的同时,以“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的战略思维一直没有被忽视。

作为长三角合作的创始人之一,江苏省体育局原副局长颜争鸣就提到了“瞄准、带动一大批中小城市,或者说一大批县域、县一级体育”的重要性。

“县域体育强这个特征,包括县域经济强这个特征,在全国、长三角是特别明显的。因为我们长三角县域的强县,在全国的规模超过一半,这决定了未来我们长三角体育产业的发展。”

有意思的是,长三角的县域发展如今正是优势所在。

在2019年7月刚刚发布的“县域经济100强(2019年)榜单”中,江苏省昆山市以3832亿元的GDP总量拔得头筹,而在前10名中,江苏省包揽前四个排名,并且占据6席。

有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得以快速成长。上海作为中国的“体育赛事之都”,全国性以上的比赛每年将近180场,国际性的占180场将近40%,带动了长三角其他省份的赛事开展。

更重要的是,如今更多的赛事开始以长三角的名义办赛。这其中就包括国际雪联中国城市越野滑雪积分大奖赛,以及即将举行的CBA长三角夏季联赛。

“整体来讲,以前的赛事是固有赛事加上长三角的概念。”上海市体育局规划产业处副处长余诗平说,“下一个阶段,是站在长三角的角度,办赛事,从开始就要赋予长三角内涵。”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海燕教授。

打造一体化2.0,高质量联动和人才是关键

“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到了第八年,应该说到开始2.0了。”在这场研讨会上,余诗平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

不过,要开启新的发展阶段,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都已经认识到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高质量”这个形容词在整场研讨会上被一遍遍提及,而“如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了下一级段的重点目标。毕竟,在体育赛事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下,提高赛事质量,同时提高参赛者和观赛者的质量,都有助于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

当然,这其中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需要政策层面的优化和调整,包括政府要在重大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给予引导,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

除此之外,人才的培养也是进一步推动一体化寻求突破的关键。

“要高质量发展,将来的关键问题、将来的瓶颈,就是人才的问题。”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林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体育产业号称500万从业人员,按规模讲长三角占1/3,我们长三角也100万,这100万从业人员如何提高?”

在张林教授看来,如今体育产业的人员培训模式越来越丰富,“包括函授教育、实训方式、网上培训、在职的学历教育等,各方面都可以做一些探讨,但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很多创新。”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