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知道,一个成年人的保温杯里装着什么

2019-07-15 18:39
北京

作者:彭梁洁

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01.

平时走在路上,我喜欢观察那些随身携带各式各样保温杯的人,慢慢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走路带风,握着保温杯的手摇摆有力,看起来精气神十足。这一手持保温杯的姿态,就像紧紧握住了掌控自己身体能量的密码。

不可否认,保温杯如今正在成为一种与年龄无关、与生活态度相关的载体。

它逐渐被认为是这样一种符号:一个人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或者生活品质。虽然没有数据支撑,但根据主观经验,我们如果在街上看到一个手拿保温杯的人,相比拿塑料杯或者不拿水杯的,潜意识里会更容易将他归为以上这一类。

而在此之前,它与“中年油腻男”这一群体划等号已久,就像围裙常常用来指代家庭主妇。

这种刻板印象并非没有历史渊源。上世纪90年代中国才生产出自己的不锈钢保温杯,此前都是进口,价格昂贵,一般工薪阶层自然难以承受,多是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采购。“老干部”们就这样成为最早使用保温杯的人。

这些年,物质贫乏年代的终结让保温杯丢掉身份象征的意味,在其基本功能之上衍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和隐喻——温吞平庸、精致的利己主义、封闭保守,等等。在不少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中规中矩的白色短袖衬衫,扎紧腰带也难以掩饰的发福肚腩,满面油光的圆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在冒着热气保温杯的氤氲水汽中,藏在厚厚眼镜后面的双眼精明。

这几年,情况有所变化。

很多物件和品牌的风靡都源于名人、明星的八卦轶事,例如奥黛丽赫本的小黑裙,丘吉尔的烟斗,爱马仕最尊贵的铂金包Birkin甚至直接取自英国女星简•柏金之名。

而保温杯的“复兴”也遵循这一路径。

最早让人们注意到保温杯的大概是鹿晗。2016年,他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保温杯总不离手。粉丝们迅速扒出他用的保温杯来自星巴克。但当时鹿晗“带货”的影响力尚停留在“饭圈”,使之发扬光大的是赵明义。

2017年8月,黑豹乐队鼓手、50岁的赵明义端着一个保温杯走向摄影师,对方在微博惊呼“不可想象!”人们心中的摇滚本该是当年那句“烟盒中的云彩,酒杯里的大海”,可时过境迁,酒杯竟换成了保温杯。

不仅这条微博被全国网友顶上热搜,接下来仅一周时间,日本知名保温杯品牌虎牌即找上门来,拿下黑豹乐队30周年纪念演唱会冠名权和授权款保温杯;演唱会那天,“工体变成了保温杯海洋”。这一年,虎牌保温杯在亚马逊中国发布的跨境网购趋势报告中位列第一,成为消费者最喜爱的单品。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资本的嗅觉让这位摇滚老炮叹为观止。

02.

在某种程度上,赵明义的保温杯或许跟老牌饮料椰树椰汁翻红的根源别无二致——保温杯被等同于中庸温吞、中年危机,摇滚代表着永远愤怒,理想主义,二者完全是两种针锋相对的态度,如同椰树椰汁永远不变的包装与瞬息万变的时代全然背道而驰。

这种强烈的反差和格格不入在互联网语境中滋养出一种亚文化,反而容易得到热衷标新立异年轻人的追捧。这一社会基础极为重要,它将保温杯拉出了“中老年人标配”的定位陷阱,得以被重新审视。这是互联网世界的奇观。

精明的商人们很快捕捉到新一轮流行趋势——年轻人希望借保温杯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备受年轻人推崇的街头文化潮牌Supreme被日本另一个保温杯品牌象印选中,合作推出了印有Supreme  logo的联名款,像其他标着Supreme字样的畅销商品一样,引得粉丝半夜排队购买。

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保温品牌膳魔师除了主推的明星产品“星座罐”,其为防止蹭掉口红而设计的“吸管款”,以及方便单手也能拧开瓶盖的“弹盖款”,因贴合年轻人的生活场景而收获好评。

美国设计师品牌S’well的设计初衷是减少塑料水杯丢弃对环境的伤害,最终因造型独特、设计精致受到国内外明星追捧。其簇拥者包括生活大爆炸里Penny的扮演者Kaley Cuoco,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田馥甄、刘诗诗等。

S’well推出过一款木纹保温杯,它的一大卖点在于“每只杯子的纹路都因为随机喷印而独一无二,你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纹路的水杯,因此显得弥足珍贵!”追求与众不同、标榜个性,可谓深谙年轻人心理。

时尚前沿阵地Instagram上的各大博主和明星街拍中,找到保温杯的身影不是难事,它们就像手表、包包一样的装饰品而不仅仅是喝水工具。

在定格的照片中,明星们穿着时尚,往往出现在散发着精英感的明亮机场、洒满阳光的干净街道,与手里握着的保温杯一道,共同传递出一种画面语言——这就是我们应有的生活的模样。它们已经超出审美范畴,变成生活方式和品味的象征。

而相比名贵服装、奢侈鞋包,保温杯价格友好接地气,不用付出太多就能拥有“明星同款”,对消费者来说也非常划算。

在时尚界,温度与风度往往不可兼得,所以秋裤一度成为时尚人士的笑柄和大忌,它们让人显得臃肿不堪,行动不够轻盈潇洒。

这个魔咒如今被保温杯终结。

03.

这波始于网络狂欢的保温杯风潮,最终带来一个不算坏的“后遗症”——人们获得了重拾更健康生活方式的机会。

尽管“多喝热水”如今成为直男癌的头号标准,但这句话至少隐含着一个大前提,即“多喝热水”有百利而无一害。何况“喝热水”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习惯——在中国城市供水系统不发达的年代,因生水经过煮沸有杀菌之功效,喝热水成为中国人几十年来抵抗疫病而保留下来的优良传统。

据传当年蒋公外出,总要带两个保温杯——一杯装温水,一杯装凉白开。对喝水极其讲究。

在欧美国家和日本,人们习惯喝冷水,甚至冬天也会加冰。除非是热茶和咖啡,他们并不把“热水”当成一种饮品。而不喝热水的日本之所以成为不锈钢保温杯的发明地,也是源于对“保冷”的巨大需求,所以中国保温杯热销于冬季,日本反而是夏季迎来需求高峰。

拿我自己来说,拥有一只赏心悦目的保温杯确实激发了我对“多喝热水”的欲望,出门在外也更能抵御商店货架上包含着各种添加剂、五颜六色饮料的诱惑。尤其在冬天,没有什么比一口热水更能慰藉天寒地冻中瑟瑟发抖的灵魂了。

这种感觉可以被清晰地描述出来:热水入口大概一两分钟后,胃里就能明显感觉到温暖起来,这股暖流随之蔓延到全身,最后达到末端四肢。喝下一杯50度左右的热水大约20分钟后,冰凉的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暖。

当然,除了热水,保温杯里还能装其他东西。冯唐在《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一文中为保温杯正名:

“哪怕全世界都鄙视,我还是坚持鼓吹文艺,鼓吹戴手串和带保温杯。保温杯也可以不泡枸杞、也可以装1971年的单桶威士忌。”冯唐爱喝茶,也爱喝酒。

赵明义的保温杯里也不泡枸杞,他每天就热水服用两粒冬虫夏草胶囊,还要再吃一根海参,只是为了“晚上再怎么喝大酒,第二天都不难受了”。

由此看来,如果将保温杯作为“人以群分”的标尺,不仅两个习惯随身携带保温杯的人可引以为同道中人,保温杯里被同一种饮品填满的人或许更容易意气相投。

保温杯还有一妙处在于,它严实又封闭,守口如瓶,值得主人的绝对信任,如果你不想让别人知道杯子里是什么,就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共同保守的秘密构成了人和保温杯之间的默契。至少在这一点上,保温杯比起透明的塑料杯更让人有安全感。

有人是在如往常一样喝完一罐冰镇可乐引起强烈的肠胃绞痛之后,入手了人生中第一个保温杯,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可供挥霍的年轻资本,开始认真保重身体。

有人多年来与保温杯形影不离,将每天泡制自己的“药膳”作为生活的仪式感,即使出差也不含糊,丝毫不介意被人贴上“矫情”“油腻中年男”的标签。

归根结底,如若一定要说保温杯带来了什么时尚,那无非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与潮流无关,这才是最酷的态度。

*头图、内文配图截图自S'well官网和视觉中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