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郊小村到创新高地,中关村是怎么崛起的?

2019-07-12 11:36
北京

中关村——新中国成立前一个不起眼的京西小村庄,现在已是家喻户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科技的代名词,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和世界知名的“创新名片”。中关村的成长及发展历程,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推进科教兴国、创新发展的历史轨迹。

新中国科技创新的出发地

中关村之名,清末已有,村小民少,没有名人名事可记。金勋先生在《成府村志》里写道,“豆儿张”因卖盐花豆进宫吃皇粮,成为中关村里最著名的人。解放前,中关村作为籍籍无名的小村,只有农舍和田地,但其西北部和北部紧靠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科技文化底蕴比较丰厚。新中国建立初始,中关村只有40多户人家,归“第十六区”(后改为海淀区)保福寺村,东至蓝旗营西门外,南至北保福寺北头,西至燕京大学东墙果园以东(今中关村大街以东),北至成府村南头。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科教资源进行战略布局,为中关村的突变提供了肥沃土壤。1950年5月,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方案同意西北郊为文教区,开始大规模建设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1951年初,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向中央汇报工作时,提出在农业研究所与燕京大学之间年内开工建设近代物理、应用物理、地球物理大楼等基建规划,得到中央批准。同年11月,中科院物理所在蓝旗营南破土动工。1952年,中科院早期的研究所在规划区内全面开工。1953 年,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等院校陆续竣工上课,形成“八大学院”区;同年10月,中关村地区一批科研机构部分基建工程竣工,中科院地理所、物理所等陆续迁入。科教资源日益密集,中关村科学城的雏形越来越明晰。

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中关村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的最强音。从坐落于中关村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大楼里,走出了7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近30位中科院院士,“孵化”出一批新的核科学研究机构。在中关村,诸多国际尖端科技和新兴科技,如原子弹、洲际运载火箭、半导体、激光、电子计算机等研究工作都曾起步或筹划。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以中关村为起点,爱国奉献、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取得巨大科技成就。

改革开放大潮中科技体制改革的领头羊

改革开放以来,中关村积极响应党中央改革科技体制号召,率先开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探索,由“电子一条街”起步,经历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发展阶段。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逐步形成。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关村地区广大科技人员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1980年10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春先等人,开办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发展技术服务部。这种从商行为在当时备受争议,但在1983年1月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鼓励和支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行为被充分肯定。由科技人员和高校院所创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如四通、信通、京海、科海、联想等。到1987年底,中关村地区有各类科技企业148家,被称为“电子一条街”。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建设与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印发,中关村地区因智力密集而备受关注。1988年初,中央联合调查组形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国家科委、北京市政府向国务院呈送《关于在中关村地区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请示报告》,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讨论通过。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决定以中关村地区为中心,在海淀划出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建立试验区。中关村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经历两次规划调整,形成了“一区五园”的空间格局。

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9年2月,中央领导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中关村地区要成功地创建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科技园区。同年5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报送的《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指出要从中国的国情和中关村地区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建设科学城的有益经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关村科技园区。2005年,国务院出台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8条政策措施。同年12月,中关村科技园区调整规划范围,总面积变为232.5平方公里,形成“一区十园”的格局。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发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方针。2008年,国务院联合调研组对中关村进行深入调研。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务院陆续作出政策安排,支持中关村实施“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批复中关村示范区中长期规划纲要,同意调整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规划面积488平方公里,形成“一区十六园”发展格局。2013年9月30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在中关村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了中关村在新时代新的历史使命,为中关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指引中关村开创了新的发展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关村在自主创新、人才集聚、企业成长、市场拉动、平台协同等方面一直领跑全国。中关村在深化改革上,发挥着“试验田”作用;在自主创新上,发挥着“主阵地”作用;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发挥着“排头兵”作用;在构建创新生态上,发挥着“引领者”作用;在扩大开放上,发挥着“桥头堡”作用。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从国际看,国际科技竞争凸显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的极端重要性。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从北京发展阶段看,减量发展是特征,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要求,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从科技园区发展趋势看,科技园区的空间形态、创业形态、人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回归都市、产城深度融合、国际化要素充分集聚、注重宜居宜业等新特征显现。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有新作为。坚持以科技创新工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三个面向”为主攻方向,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原创与颠覆性技术,推动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国产替代和变道超车。实行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完善创新型企业服务机制,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培育世界级领军企业、独角兽、行业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形成2—3个具有技术主导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进一步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在高质量发展上作表率,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上当主力。制定实施集成电路、工业智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政策,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优化示范区空间布局,制定实施十六园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分园高端化、特色化、协同化发展。

在深化改革和开放合作上有新作为。针对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打造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升级版。以最大限度释放科教人才资源潜力为重点,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支持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等方面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政策落实落地机制,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关村论坛”。

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党的十九大绘就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关村示范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到2022年将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50年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70年风雨兼程,中关村与新中国同行,为国家和首都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关村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革创新全面提速,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效。

70年来,中关村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带头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关村的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主线,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打破体制机制束缚,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有效激发科技人员活力,积极融入国际化进程。始终坚持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导向,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发挥高校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投资机构、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作用,推动形成要素集聚、互动融通的创新生态系统。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关村示范区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以更大力度的改革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参与国际创新合作,以更高水平的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文章发表于《前线》杂志2019年第7期,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id:qianxiantheory)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