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卖惨”沦为敏感词,公益短视频的未来在哪里?

2019-07-11 16:23
广东

【金红棉纪实研究室】出品 | 幕后电台 3

本文共2738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有人说,这是一个同情心泛滥的时代。

前有明星在电视节目里崩溃大哭,埋怨自己遭受着严重的网络暴力,或是做公益遭受了严重高原反应。

后有《我就是演员》、《中国好声音》里,当汪峰、张国立问出“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什么来这个舞台”,选手们就开始含着眼泪讲述“家庭贫困”,“追梦的道路困难重重”、“这个社会对中年女演员很不友好”的故事。

图片来源:百度

而手机直播、短视频的平民化和普及化,更让越来越多的素人走到大众面前。他们或是有悲惨身世,或是身体有残障。悲情故事催人泪下,让观者纷纷解囊“打赏”,一条生财之道就此打通。

以至于后来,不少别有用心的人把“不幸”当做卖点,“卖惨”逐渐成为一种营销手段,为的就是勾起人们的恻隐之心,谋求商业利益。

但大众的同情心总会有疲劳的一天。过度“卖惨”,厌恶与怀疑就会滋生。那么,在人们慢慢对眼泪免疫的时代里,公益视频的未来在哪里?

平静之下,自有力量

你有看过这样的公益短视频吗?

有着这样一家“网红”面包店,一群聋哑人士当上了收银员、西点师、咖啡师和摄影师,他们通过文字、肢体以及眼神来跟顾客交流,生活的自给自足不成问题。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有这么一位患有“视障”、自出生便没有感受过光明的小孩,但他乐观、自立,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考上了英国伯明翰皇家音乐学院。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有一位两个自闭症孩子的父亲,也是一名潜水教练。他发现潜水训练可以提高控制情绪和抗压能力,于是成立了心潜项目。帮助更多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眼泪,没有伤疤,这些视频缓缓地讲述着这些特殊群体的身上发生着的助人自助的故事。它不会让人疼痛,但平静之下,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7月7日,人头攒动的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二更·更广州》的系列纪录片,以微观人物群像的聚焦和温情的故事,给予了观众们感动与思考。二更视频导演何探维、唐婉雯,以及摄像师胡列峰莅临现场与观众进行映后交流、分享,讲述拍摄与故事背后的温度。

右边三位依次为:唐婉雯导演、何探维导演、胡列峰摄像师

 

现场照片

活动结束后,我们与何探维导演探讨了公益短视频的现在与未来。

GZDOC:您拍摄过不少公益类题材短片,请问您在拍摄这些特殊群体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难题,在与他们的交流和拍摄上有什么技巧吗?

何探维导演:《有爱无声》的拍摄对象都是听障人士,是不好去跟他们直接沟通的,我跟他们沟通一般都是用纸条。但这样书面化的沟通,很难走到他的内心世界,而且他们要工作,不能长时间跟我用纸条交流。于是我们就利用他们的闲碎时间东聊西聊,去看他们的朋友圈,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也从他们熟悉的人去侧面了解。

《拥抱孤独的星》是关注自闭症孩子。自闭症孩子有一个很大的沟通障碍——永远都是文不对题,答非所问,话很多,但永远都是在自己跟自己说话。所以,我们会根据他们的生活作息时间,从早跟到晚,按着流程来,去跟他们的教练进行交流。

其实拍摄特殊题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一定要很清晰了解他们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习惯是什么,有什么样子的禁忌,有什么雷区。你也要公平地去对待,不要觉得他们跟我们有区别,跟他们平视,千万不要流露出同情,不然他们会跟你有一个疏离感。只有当你融入进去了,你才能接触到他们最真实的状态。

何探维导演

GZDOC:二更以短视频链接公益,您本人也很有拍摄公益类短片的经验,能请问您觉得怎么样才能拍好一则公益类的短片/纪录片,实现广泛传播呢?

何探维导演:公益纪录片其实还蛮敏感的,很容易一不小心就会沦落为卖惨,被说为了泪点去煽情,博同情。我不是很喜欢说,拍短片就一定要感动到别人落泪,更想表达的其实是温暖。像《有爱无声》里,他们虽然在一些地方有缺陷,但他们温暖的笑容很打动我,所以每个画面里,我都会去呈现。

而要拍好,进行广泛的传播的话,一定要设定一个主题。比如,我拍自闭症,想让大家跟大众了解到自闭症是什么,打破原有的刻板印象。拍摄前,要设置好“我的目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主题是什么”。

GZDOC:未来公益类纪录片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何探维导演:现在人们不再像早几年前那么排斥特殊群体了。在将来,公益短视频会慢慢地去公益化,就不再是我拍摄他们,利用这一特殊群体博热点,而是片子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主题。

GZDOC:您拍摄的很多作品都聚焦在一些有特色的小人物身上,您平时是如何进行选材的呢?背后想传达一种什么信念呢?

何探维导演:选材的话,我们有选题库,是我们全国多个城市站的内容创作人,他们先从本地的媒体,大量看报道资料。我自己也会去微博看,微博有一个好处就是评论的东西特别真实,可以通过评论去找到人。还有一个就是粉丝的征集。

至于为什么聚焦在小人物身上,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小人物,想传达的也没有特别大的点。我只想表达——小人物不小,小人物才是我们中国的大多数。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GZDOC:您很多片子时长挺短的,你觉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传达出你想表达的东西?

何探维导演:短视频它是以短著称,既然很短,绝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在拍摄之间,你要想哪一个点最打动你,哪个话题让你感触最深。首先得打动你自己,它才能打动观众。然后就抓住这一条线一直拍下去。不能全都要,不然观众抓不到重点。

GZDOC:您如何评价纪录片的时长与表达的深度之间的关系呢?

何探维导演:关系是有的。像《舌尖上的中国》《大国崛起》《我在故宫修文物》这种大型的纪录片,它传达的深度是聚焦一个群像,寻找他们的共同点,讲清楚这一类的人身上共通的特点。短纪录片的话,它没有办法去聚焦群像,更多聚焦的是个人。这样子的话,短视频就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千人千面。

GZDOC:你觉得短视频、短纪录片会成为之后发展的大趋势吗?

何探维导演:现在已经是了。短视频的话,抖音、火山小视频等,他们才是头部的大ip。信息时代的发展,会让短视频更加娱乐化,内容创造门槛会越来越低,每个人都是创作人。门槛越来越低的话,真正做内容优质的创作人其实是很难走出来的。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大趋势。

GZDOC:现在5G时代即将带来,你觉得它会给短视频的发展带来怎么样的发展机遇?

何探维导演:首先,在观影上会有很大的革新。说不定以后在公车、地铁上都可以看4K高清视频,然后短视频的3D技术会出来。我们可以进行更多题材的创作,偏远山区的选题限制会更少。因为过往山区的信号不好,传播素材困难,到了5G时代,会减少信息滞后。

活动结束后的大合照

封面及图片来源:影片截图、网络

如有侵权,立删

编辑:Tonnie

摄像:伊绵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