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败儿?为母好头疼

澎湃新闻记者 尹琳
2019-07-04 15:19
来源:澎湃新闻

影响孩子日后自控能力的因素到底是什么?许多父母头疼,既希望给孩子爱和自由,又担心慈母多败儿,从小缺乏规矩。要不听听专业人士的说法吧。 

该怎么管教孩子是一个时代难题。

“养孩子的雷真多。”儿子刚满1岁,33岁的妈妈余韵已经开始头大。

“比如上次看孕妇泰国坠崖的新闻,说男人把有身孕的老婆推下悬崖,老婆报警,婆婆还打电话埋怨为什么要让警方抓她儿子。还有上海的冰柜藏尸新闻,丈夫杀了妻子,婆婆为儿子辩解,说他还是个孩子。我看的时候,感觉身为母亲,责任好大。周围人说这是慈母多败儿,养孩子要从小立好规矩。可是我比较倾向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可是,现在孩子越来越有主见,我则越带越头疼,越带越分裂。这自由和限制之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新闻折射出的家庭因素,成为不少父母们反思的素材。

“有些父母以为,要给孩子爱和自由,就不敢限制孩子的行为,怕阻碍孩子成为更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人;有些爸妈则重视规矩,认为这样孩子才能成为有自控能力、有边界的人。其实,限制和自由不是这么简单对立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莎表示。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了解孩子的需要,适应孩子的需要,为孩子提供促进性的环境。”李莎解释道,1岁内的孩子需要妈妈的爱,比如喜欢奶睡、抱睡、陪睡,这都是很正常的需要,作为妈妈能看见孩子的需要,给予及时的满足,孩子就能在妈妈的脸上看到自己的存在,形成了自己是不是好的,是不是被大人爱着的意象,同时孩子也在这个互动中,慢慢了解行为是有后果的,自己和别人是有区别的。如果妈妈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定规矩,不许任性吃奶、不许黏着大人,那么对孩子来说就不是爱,而是伤害。到了1岁以后,孩子开始去探索世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害怕,想回去找爸爸妈妈,父母要做的是看见孩子的需要,该托举托举,该轻推轻推。“孩子需要探索,就给孩子探索的自由,不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随便打断。孩子也需要一些规矩和限制,比如用力打妈妈,妈妈很疼,那要不要反馈给孩子?炉子上的火在烧,你想给孩子自由,也不可能让孩子去碰火吧。”

如何养育出一个拥有自控能力的孩子,不仅是父母关心的,也是心理和教育学界关注的社会认知心理学家Kopp认为,自我控制能力,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体现出来的功能,这是一种内在能力,外在的表现是可以调控自己的行为来适应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只有我们从最初的婴儿期就开始尊重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满足和看见,孩子才能形成更清晰更有边界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是谁,想要什么,遇到什么困难,寻找哪些方法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又能适应现实的要求。”心理咨询师刘夏说。

研究者们对不同的妈妈类型进行了研究。2008年的一篇发表在《Social Development》的研究发现母亲对孩子自控能力的预期会影响她们如何回应孩子。研究者伊丽莎白和艾娃发现,如果妈妈对孩子的自控能力有很高期望,或者很担心孩子的自控能力,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和决定孩子的自控力,往往在孩子无助的时候会很失望,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反而不利于孩子发展自控能力。而对孩子的无助持友善温和的态度,则有利于孩子发展自控能力。这项研究也同样适用于父亲。

那么对孩子持过度保护或者放任忽视的妈妈们,又会如何影响孩子的自控力发展呢?有研究者发现,过度保护的父母与放任、忽视的父母,对于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同样起到不利的作用。虽然具体表现不一样,但是孩子的自控能力都比较弱,在行为和情绪上容易出现失控问题。

只有那些在生命早期得到了很好的照料、遇到的照料者情绪比较平稳,不断尝试和了解孩子的需要,并且予以满足,同时还愿意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以及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孩子在日后的发展中,才更容易呈现出的自控能力,去控制冲动、协调内心需要与外界现实之间的差异。

慈母未必败儿,育儿不是要拿着戒尺和规矩去丈量孩子,也不是顶着爱和自由的旗帜去弥补自己儿时的匮乏,相反,母亲要以“人性”的方式去养育孩子、回应孩子,让孩子既能活出自己,又能尊重他人和现实。如何让母亲稳稳立在“人性”上,才是母亲、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需要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