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座古都的创新史

2019-06-24 13:36
江苏

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祖冲之在南京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在南京编抄成书 

……

紫金山记者 段仁虎摄

作为一座美丽古都,南京的城市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厚重的创新基因。

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南京也可谓浓墨重彩,有着傲人的业绩。

在2019南京创新周即将开幕之际,让我们“穿越”回古代,看南京创新。

南京明城墙 

经600年风雨历久弥坚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现完整保存25.1公里。 

历经600多年历史,明城墙依然坚固,背后有着独特的施工修建方式。

每个细细看过南京明城墙的人,可能都注意到了,城墙砖上有很多名字。这可不是什么“到此一游”,而是古代的“物勒工名”制度。为了确保建造南京京师城墙的城砖烧造质量,当时朝廷要求各地府、州、县地方官员,军队卫、所的士卒,以及县以下里、甲的基层组织负责人(总甲、甲首、小甲),直至造砖人夫、烧砖窑匠均需在砖上留下姓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

南京明城墙的排水技术也令人惊叹。600年后的今天,每当有大雨倾下,我们依然能看到南京明城墙“龙吐水”的奇观,墙上的积水通过排涝结构从墙体流出,且不会损坏城墙结构。

南京云锦 

古代织锦技艺最高水平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这是清朝诗人吴梅村赞美南京云锦的诗句。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 

南京云锦工艺独特, 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

祖率

3.1415927>π>3.1415926

在古代,科学家并不太受重视,而祖冲之是少有的、以科学贡献在正史中有传记的一位。

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的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早于欧洲千余年推算出7位小数圆周率的数学家。他还是一位天文学家,发明《大明历》开辟历法新纪元。他又是机械制造师,曾经发明过千里船、指南车、水碓磨等实用工具。

曾有人专门探讨过,祖冲之为什么能有这么多的发明。追根究底,与当时南京的人文环境有关。六朝时期的南京城,人口超过100万,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创造了灿烂的“六朝文明”,并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达到了空前繁荣。这些为祖冲之的发明创造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

金箔

薄如蝉翼、软似绸缎 

南京金箔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发源于南京栖霞区龙潭花园一带,那里曾是明朝制作真金线的官营作坊。

别看小小一片薄如蝉翼,金箔的生产技术要求很高,须把一块金"疙瘩"打成0.1微米左右的薄片。经捶打出来的金箔,薄如蝉翼,软似绸缎。民间传说,一两黄金打出的金箔能盖一亩三分地。一万张金箔重仅178.125克!打制技艺之精可见一斑。

大报恩寺琉璃塔

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是南京的新地标之一,而在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被称为“天下第一塔”,在它存在的400多年中,中国没有其它任何一座建筑可以与之比肩。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第一绝是:巨构殊形,高耸云日。琉璃塔是有确切记载的中国古代最高的建筑之一。 

第二绝是,通体琉璃,独步古今。琉璃塔的主体为砖砌,除了塔顶有一根“管心木”之外,整个建筑当中“不施寸木”。 

大报恩寺琉璃塔在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战火中被毁。2015年,南京原址仿建了大报恩寺塔,全方位保护了塔基遗址,让琉璃塔在现代城市的夜晚重现七彩琉璃。

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最大的医学巨著

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以及他的《本草纲目》世人皆知。可你曾知晓,他的这本科学巨著诞生于南京。

《本草纲目》定稿时,李时珍已年过花甲,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将它刻印出版,发挥社会效用。可是,这部极富科学价值的190万字巨著,尚未为时人所识,李时珍赴多地寻求出版都无功而返。 

南京是当时全国刻印书籍的中心,文化事业相当繁荣。最后《本草纲目》在南京编印成功,面世后声名远播,供不应求,因而不断再版。南京成就了《本草纲目》一书,使之得以阐扬,传世而不朽。 

郑和船队

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郑和原名马和,因史称“三宝太监”,老南京人就叫他为马三宝。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从南京出发,让南京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当时南京的造船技术非常发达,在今天的南京龙江宝船公园里依然能找到些许痕迹,那几个原本是船坞的池塘,有着超出一般池塘的深度,可以看出当年龙江造船厂的宏伟壮阔。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中国传统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位于南京闹市区淮海路35号,有一座古朴的宅院。灰色的青砖围墙,瓦楞飞檐门楼,朱漆大门,门额砖刻“金陵刻经处”。

金陵刻经处一直保持使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来刻印典籍的传统,在 “刻版、印刷、装订”的主要流程中,要经过20余道工序,全部以手工完成。这种技艺通过口传身授、代代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因此也被称为中国传统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朝南京国子监。它保存了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学、艺术、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大量的丰富资料,比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早300余年,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在世界文化史上亦享有崇高地位。

秦淮河仍然桨声灯影,紫金山满眼草木葱茏。

创新,始终是历史前行的不竭动力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的南京,喊出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最强音。

短短一年多时间,取得了3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第一个“意想不到”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去年初,南京计划吸引20万大学生到南京来工作,但到年底实际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4.15万人、超过年初目标70%;

第二个“意想不到”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速度。去年,南京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同比增长近70%;

第三个“意想不到”是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南京原计划组建新型研发机构100家,但去年实际新组建208家,翻了一番。《自然》杂志发布的2018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南京排名全球第12、全国第3位。

一个以创新重塑城市之魂的新南京正蓄势待发。

南京创新周,古都南京的创新宣言!

即将启幕!

紫金山记者 钱建芬

上述作品的著作权由紫金山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书面授权。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