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散步 | 寻迹西湖莲市

2019-06-17 11:03
上海

宋乐天

【编者按】每年七月,西湖24个荷花区150亩荷花进入盛放期。西湖水域管理处水面养护队的工作人员会划着菱桶,疏摘荷叶,采摘莲蓬,以便更好地促进荷花生长。摘下的荷叶和莲蓬对市民售卖,先到先得,是地道的西湖“限量版”。 绍兴人宋乐天连续十年观察和记录浙江风物,以下是她此前探访西湖莲市的手记。预备今年前往莲市一探究竟的你,不妨当作一篇指南来看。

东来的工作船 本文均为 宋乐天 图

隐隐约约,从两千米外的西泠桥桥洞,驶出一艘船,沿着新新饭店荷区的边缘,逡巡片刻,便往东面断桥方向迤逦而来。这一头,等候在断桥西侧水岸边、法桐树下的老人中,眼尖的一位,率先叫了出来:“船过来了!”人群都朝小船望去。

每一年,从7月中旬开始,西湖水域工作人员会将清晨所摘荷叶莲蓬,运至断桥旁公开售卖,一直持续到9月花期将尽时。西泠桥过来的这一艘,便是运送荷叶莲蓬的工作船。此际,站在法桐树下遥望,连绵的武林山如黛色幕布,北里湖两岸,翠色一浅一深,天光云影,映入湖中,小木船悠游着,渐行渐近,片刻工夫,已驶在白堤的平行线上了。

坐菱桶的采莲工

晨光中的荷叶

蓝衣蓝帽的驾驶员坐在船尾。船舱中,穿卡其色工作装的两位,都戴草帽,一人倚着船舷而坐,一人自舱中立起身来,负手东望。两人中间,黄色船舷的上方露出了青绿的色块,那是叠放在船舱中的荷叶堆“探出头”来的部分。辨清了船中的荷叶,莲市的老主顾们吃下了定心丸般,“快快快,该排队了”。手里捏着零钞、塑料袋或是布袋子,沿水岸一字排开长队,个个面露喜色。

这翘首以盼的队伍里也有一个我。早先在7月20号的晚上,看民生新闻提到西湖莲蓬荷叶又开始现摘现卖了。对于莲市虽然早有耳闻,一直没有亲眼见过。于是,在7月末起了一个早,从曲院风荷步行至孤山,过白堤,到断桥的北山街那一头去。

沿着后孤山荷区看花时,七点光景,果然碰见了乘坐菱桶的采莲工,着长袖的工作装,戴手套、鸭舌帽,时常连人带桶没入叶丛,在荷叶缝隙间偶尔露出一块背影、一个帽顶。看到那近于荷叶色的、仅容一人的小小菱桶,一阵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小时候,常听妈妈说起她童年时的劳作,夏天的上午,要挖够一千条蚯蚓给一千个鱼钩配饵,下午要采三个河塘里的菱角。妈妈容易晕船,坐在菱桶里,不由得边采边哭。那时她才不过六七岁年纪。我听完便追问,“菱桶”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划呢?老式的菱桶跟船一样都是木制,有一对小板子当手划桨,后来我在菱塘里看到了。眼前船工用的塑料菱桶,形状并无差别,像是规则化了的蚕茧的剖面。采荷叶莲蓬,与采菱角在工作环境上很不相同。菱荡平平,菱角藤浮于水面,由得风自由吹在采菱人身上。采莲工则要把菱桶划到高高大大的叶片底下,顶上的荷叶茂密如盖,埋身其中实在闷热得紧。在后孤山荷区见到两位船工同时作业,都是一副汗流浃背的样子,这种情形之下,自然不大会有兴致欣赏“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了。

西湖采莲,所取的荷叶与莲蓬,实际是荷花养护的副产品。荷花进入盛花期以后,清晨,尚有些凉意,工作人员划着载有菱桶的采莲船,往来于各荷区,在荷叶莲茎过密处疏摘,以保证荷花良好生长。摘下的荷叶莲蓬,挑选整理后售与市民,颇有物尽其用之意。

后孤山荷区

然而,这一次我却连莲市的影子也没有见到。七点半来到断桥边“云水光中”水榭,一如往常,文艺爱好者们正在亭中随着乐声翩翩起舞。桥边荷叶向着南面斜过身去;荷花开得沉静;游客惊艳,就着最近的荷花留影;晨风中,青年人弓身骑上断桥。我问旁边的保安,荷叶莲蓬是在这里卖吗?“是在这里,”他瞧我一眼,“不过一般买不到的啦。”忽然提高了音量。“要很早很早来领号子,有个老太婆来了三趟还没买到呢!”“这样啊……”

想着起个大早再来,第二次五点钟赶到了水榭旁。天还未亮,湖上一片雾茫茫,捕鱼船已在工作了。透过相机镜头看到网起来的大鱼,尾巴在动。船工撒网以前,先用长竹竿赶鱼,运动右臂,将竹竿从身后挥往身前,高高挥过头顶,拍入水中,一声响,一片浪花起。六点半,船工收了网,端坐舱中,以足驭桨,往西泠桥方向去了。这时,重对着眼前密密的绿叶红花,我才觉得有点儿不对:卖荷叶的船会从哪个方向来,停在哪里;来发号子的人呢,何以不见踪影?往北山街前后两个方向踱了一阵,试图寻找同伴;至七点,打捞浮物的清洁船来,岸上行人也渐多,时而有人停步与船工问答,我也上前打探消息。船工却泼下一盆冷水道:“双休日他们休息,不卖荷叶莲蓬的。你快回吧!”

打捞浮物的清洁船

也是越挫越勇,第三次去,依然先到水榭外面候着。新闻里说售卖是在“断桥边”,到了实地,究竟什么方位呢?还是茫无头绪。正待再向保安请教,有本地中年人从旁经过,一人往西一指,跟同伴说道:“看,那边买荷叶的人又在排队了。”顺着他手指方向望去,二十米开外,断桥荷区的边沿,北山街临湖一把长椅附近,似乎有人员聚集的迹象。走过去,站在两位老太太边上。果然,其中一位开始自言自语,“今天发号子的人怎么还不来?”─是了,原来是在此处!

“估计今天发号子的人不来。”坐长椅的大爷看了看表,接过话头。此时是六点半。他转过身继续说道:“我看我们自己写一下号子,分一分就好。要是后面发号的人来了,大家也可以互相做个见证。”“对对对。”“那我去那边店里借一下纸笔。”几分钟后,自告奋勇的胖大嫂带回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大爷把白纸折叠几遍,撕成小片,在每一片上写数,一直写到了“36”。我领了第七号,和其他三位并排坐到法国梧桐树的围栏木座上。她们从随身包中拿出果子、水煮蛋,轻松地聊起天来。

“今天总算排得比较靠前了。你们来领了几次了?”“两次。”“我三次。我从火车东站过来,想早点来不过没有车,没有办法。”“早些天,人真叫多啊。上次我是六点多到,领了五十号——末号,结果没买到。每人十张荷叶,分不过来。”“越到后头,买的人少些,像今天,人数就没有那么多。因为前头的人已经买饱了。”“是的。”

一只白色大鸟在湖面上空悠悠地飞,滑翔起来,速度慢得像风筝。我再定睛一看,果然是风筝。操纵的人在对面白堤上。

“我是年年来的,一周来买三趟。像周一周二,只要天气好,船都会来,因为周末两天没有卖嘛。落雨天看情况,如果他们快要摘好才落雨,还是会运过来卖。要是落得早,他们就收工回去了。”“我也年年来。今年天凉,卖得迟,往常7月十几号就开始卖啦。”“会卖到什么时候啊?是不是8月底就没了?”答话那人摇着头,“还有还有,要到9月头一个礼拜。不过,8月底来买的人少得多了,不用领号。有时候荷叶还卖不光。莲蓬也老咯。”“今天人少,最好每个人多分一点。一个人20张荷叶,呵呵……”

准备开售

售卖荷叶

莲市所售的荷叶莲蓬

笑声后,话音暂歇,大家一起看湖。一会儿,身旁的老太太喃喃自语:“西湖边,蚊子也不大有,我坐在这里一口也没被咬。”是的,是的,我动了动手脚,在心里点头。清凉的风吹在脚上,竟觉得有点儿冷。

“西湖水好,所以荷叶莲蓬也好,市场里卖的就比不了,这是硬碰硬的。我的小孙子,他都能吃出来是不是西湖的莲蓬。西湖莲蓬特别新鲜,特别甜。”“头蓬最好吃,嫩啊!我叫老头来买,我一下吃了三个。”

“荷叶呢,你们怎么用?”“我们家是泡茶和煮粥。”“荷叶泡出来啥颜色?”“没啥颜色,就淡淡的绿。”“荷叶泡茶有点苦呢,吃多了很‘刮’,胃感觉受不了。我拿来做荷叶包鸡,蛮香。不过鸡肉跟荷叶接触的地方也有点儿苦。”“现在多买点,可以风干了慢慢用。要么,晒干后放屋里回回潮再收起来。否则容易碎。”

有人注意到新新饭店荷区那边,有船围着荷花在转,兴奋了:“看,应该在摘!只要摘了就会卖。他们是一个点、一个点摘过来的。”

“今天应该没问题。我啊,上次刚到,船就开回去了,一地在收拾荷叶。我拉住一个,问能不能让一张给我,结果不肯,一张都不肯!”大家笑了。一人接道:“没关系。买到固然好,买不到就当散散步,西湖边空气好呀。”这时有人起身,先到水榭跳舞去了。两位大嫂踱到水边,给那荷花丛中溜出来的大小鸭子喂食,小鸭却转而去啄浮标上的青苔吃。

西湖上,工作中的捕鱼船

等待的人群里,陆续有新成员加入,从长椅大爷那儿领上一个自制的号子。8点一过,好几位的眼睛不约而同盯住西泠桥方向。等到那小小的黑点从桥洞现身,由最眼尖的一位通报了出来,人群就像是投入了巨石的湖面,动荡不休。8点一刻,这条编号为“149”的工作船靠了岸。舱中散布着的六七个一堆的莲蓬,这下也看得清清楚楚了。去了柄的荷叶,对折后整整齐齐码放在舱中,煞是好看。那两位着卡其色工作装的船工,各司其职,一位撑上岸来,面朝湖水坐下,用两膝夹住一只看来是用于收银的塑料桶。另一位则向队伍报说价格与限购的数量:荷叶是5角一张,莲蓬依据品相,一二元不等;莲蓬每人限买10元,而荷叶不限量。没等他说完,排在首位的已经把钱递去给收银的船工了。根据同伴的报数,售货的船工弯腰数够货物,高高举起,递到顾客手中。先领了荷叶莲蓬的人,在余人歆羡的目光里,捧放到法桐树下的围栏木座上去整理:甩甩荷叶上的水珠,再拿出绳子来将荷叶卷拢捆扎。那位借来纸笔的胖大嫂显出豪客派头,面前摊开三大叠荷叶,约莫有60张。整理的动作也是十分熟练。她将荷叶尽数纳入几个大袋,用电动车载着走了。骑脚踏车来的人,都将荷叶团紧后放进车斗,像推着一捧捧青翠的捧花。一两个好奇的路人,俯身下来闻香,又向荷叶的主人讨教着用途。不过十来分钟工夫,岸边传出一声失望的埋怨:“怎么到了我这里就没有了呢?”才知道,船已结束任务,要开回去了。听那售货的船工无奈应道:“看天的呀。”

买荷叶的老人

我守着我的那一份:23张荷叶(多送了3张),8个莲蓬,看船开得远了,开始在树下慢慢整理。一对散步的老夫妇停下脚,彬彬有礼地询问能否卖两张荷叶给他们。想起那位抱怨“一张都不肯”的大姐,我笑了。“不用买,我送你们。”“不不不,一定要给钱的。”老太太开始摸钱包。我把面上两张递给老爷子。“谢谢你卖给我们。”他们笑笑告别,终于还是留下了一元硬币。

(如果你也对某地理区域进行长期的自然观察,欢迎来稿分享。邮件请发xuying@thepaper.cn。)

本文经授权选自《无尽绿(增订本)》;原章节标题为《西湖莲市》,现标题为编者所拟;宋乐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版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