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纪念馆重写解说词,让“回头客”有新收获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韩晓蓉
2019-06-11 21:49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9年6月11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迎来常态化大客流。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摄
6月11日,星期二,晴。

上海兴业路76号,这座饱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

当天,上海市人大、上海市司法局等党员代表团陆续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解员为他们讲述了《共产党宣言》背后的故事。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和第二版。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图
《共产党宣言》陈列在一楼展厅的展柜中,分为1920年8月首版本和9月再版本,根据封面的颜色,简称为红头本和蓝头本。

“其中9月的再版本也就是蓝头本,是原籍浙江宁波的早期共产党人张静泉(又名张人亚),冒着生命危险,为党留下的文献资料。”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说,张静泉及其后人的故事,具有感人和磅礴的力量,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一脉相承的。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参观者中,不少人来过不止一次,如何让他们的每次参观都有新的收获?一大会址纪念馆在解说词上做足了功夫。重新编写的解说词对党史进行挖掘梳理,让红色故事每一次听来都生动不枯燥,诠释党的初心和使命。

观众在馆内认真参观
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的各类展览也竭尽全力让参观者有所收获。

从2018年至今,有三个历时长、展品多、意义深的专题展深入人心,包括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点亮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物史料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专题展《日出东方: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大会址纪念馆正在精心筹备系列活动,并定下了“从1919到1949”这一主题。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时,纪念馆已经请专家做了第一场讲座,并计划从5月至10月每个月都有一场讲座,同时还有其他的精彩活动。

在持续不断的展览和主题教育中,今天一大会址纪念馆又一次迎来常态化大客流。“需求量越大,服务越不能打扣,碰到问题,马上解决。”徐明说,一大会址已经做好了大客流接待的应急预案。

2019年6月11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门口等候35分钟的指示牌后仍然排着长长的队伍。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