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合作绩效发布,宁波排名第一
中国和16个中东欧国家“16+1”的合作机制实施以来,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宁波成为和中东欧国家合作水平最突出的中国城市,天津北京也处于领先位置。
2019年6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17+1”智库网络首次发布2018年度地方参与“17+1合作”绩效评估指数及城市排名,公布上述结论。因为希腊在今年4月的中国中东欧峰会中已经加入“16+1”合作机制,该机制遂升级改名为“17+1”,但此次发布的报告内容是针对去年实施成果的总结,仍使用“16+1”的概念。
该报告从各地区设施联通水平、经贸合作水平、政策对接水平、人文交流水平以及智库参与水平五个方面入手,为我国城市对接“17+1”程度进行系统量化与客观评测,在完善了我国地方参与国际合作测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明确我国对接中东欧区位“高地”、优化我国城市同中东欧国家合作路径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综合绩效方面,当前,宁波同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水平十分突出,其绩效指数得分遥遥领先于我国其它城市,这不仅得益于宁波外向型发展的先天优势,并且更得益于其自身对于“16+1合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对接。
天津、北京与厦门的绩效指数得分也均超过了45,分列我国地方参与“16+1合作”综合绩效的第二至第四位,表现同样不俗,而积极的对接渠道拓展与较好的前期合作基础成为了天津、北京与厦门排名居前的重要依托。
报告显示,不可否认,我国地方参与“16+1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综合测度前15位城市仅38.52146的综合绩效均值得分,反映出我国城市同中东欧国家的对接合作仍存在着巨大的优化空间,亟待进一步完善与提升。
地方参与“16+1合作”综合绩效测度排名前15位城市

在分项测度方面,首先,我国地方城市同中东欧国家设施联通水平排名前3位的城市分别为天津、厦门以及宁波,全部为沿海城市,而显著的港口对接优势成为了这些城市实现联通水平领先的重要因素。
地方参与“16+1合作”设施联通水平测度排名前15位城市

厦门、天津同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营商环境优越,且与中东欧经贸往来密切,是我国同中东欧经贸合作的关键城市平台,在经贸合作水平测度结果中分别排名第二与第三。
地方参与“16+1合作”经贸合作水平测度排名前15位城市

其中, 三个首选之地指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之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合作的首选之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 三大平台指中东欧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 六大示范工程指贸易促进示范工程、投资合作示范工程、机制合作示范工程、互联互通示范工程、公共服务示范工程、人文交流示范工程。
排名第二的成都也十分重视同中东欧国家的对接发展,并给予了“16+1合作”一系列政策倾斜,从而构建起了良好的“16+1”政策软环境。此外,上海、北京、深圳分列政策对接水平的第三、第四以及第五名,这同样与其完善的开放政策保障体系以及明确的城市功能定位密切相关。
地方参与“16+1合作”政策对接水平测度排名前15位城市

目前,我国地方参与“16+1合作”人文交流水平最高的城市为宁波,广泛的友城覆盖以及密切的教育合作使得宁波同中东欧保持了良好的社会关系与民意基础,从而为双方各领域合作的开展搭建了坚实的人文桥梁。同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水平排名第二位的国内城市为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文化中心及国际交往中心的战略定位使北京在同中东欧国家开展人文交流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丰富的人文对接平台更是给予了北京与同东欧国家有利的人文对接契机。此外,天津、深圳以及杭州的相应指数得分也均超过了30,分列第三至第五位,同中东欧国家的人文交流成果表现相对突出。
地方参与“16+1合作”人文交流水平测度排名前15位城市

地方参与“16+1合作”智库参与水平测度排名前15位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