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梅戏迷:练习不分春秋寒暑,传承非遗

2019-05-21 13:40
天津

图文 | 陈凌志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省黄冈市,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自从《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开始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古城黄州,就有这样一群痴迷于黄梅戏的小孩子,小的才几岁,个头比椅子稍微高一点,大的十几岁,还在上小学六年级。他们经常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练习黄梅戏,不分春秋,不分寒暑,在用辛勤和汗水传承着这一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传统戏曲。
| 
 |
 |
 |
因我小孩跟随国家一级演员谢思琴学习黄梅戏,所以有幸跟拍到孩子们的日常练唱和练功的一些镜头。在拍照的过程中,分明感受到,这些孩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用功,多年下来,他们还在一直坚持学习黄梅戏,真的不容易。除了金钱,更多的是需要一份坚守和信仰。
| 
 |
 |
 |
 |
这么多年,我在拍摄传统手艺或技艺时,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好的东西,因为没有人传承,都在慢慢消失掉。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过多考虑这门手艺或技艺能不能养家糊口,能不能与时代接轨,一旦两者不能兼顾,他们就会很不自觉的放弃这门老手艺。
| 
 |

 |
 |
墙内开花墙外香。黄梅戏起源于湖北,发展于安徽,这个尴尬局面正在得到转变。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湖北省和黄冈市喊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口号蓝图正在变成现实,黄梅戏在黄冈真正实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为黄冈的文化名片,正在绽放璀璨的光华!
陈凌志,网名志者,湖北省黄冈市人,系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黄冈市摄影家协会民俗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业余潜心摄影创作,涉猎人文、纪实、财经、风光等诸多题材,尤以人文纪实摄影用功最多,400余幅(组)作品被新华社、经济日报等数十家纸媒、近百家网媒采用或转载,其中新闻组照《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桥合龙》获评新华社十佳图片稿件,新闻专题《雷石灯:送皮影戏下乡50余载》获新华社发布后,浏览量一度达到34万人次; 《中国农村老人》入选新加坡第二届狮城国际摄影展、2017西班牙纪实摄影展;《旅途》入选2018第六届希腊四地巡回国际摄影展、2018首届中国.黄柏山国际摄影展暨黄柏山专题展;《老翁》入选2018美国摄影学会国际摄影展;个展《古城铁匠铺》入展第17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展、第三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专题摄影《即将消失的交通工具》入选第27届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暨17届特别专题组巡回赛(奥赛);单幅摄影作品《即将消失的传统戏曲楚剧》入选第28届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暨18届特别专题组巡回赛(奥赛);撰有影评文章《与灵魂对话  用镜头作画--雷建高摄影作品赏析》,同时还有《7.9亿黄金交易“大劫”案》、《麻城诗坛“三剑客”》等数十万字文字作品先后在新华社通稿、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等国家、省级媒体刊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