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艺节书法篆刻作品展:老中青书家集体亮相,从书斋到空间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陆林汉
2019-05-21 16:10
来源:澎湃新闻
展览艺委会委员刘洪彪谈展览。 编辑 陆林汉(02:10)
5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幕。其中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位于5米层,展览通过征集、推荐和邀请等多种方式,展出老中青书家作品共319 件,包括书法作品249件,篆刻作品70件。有多件作品配合中国艺术宫的大场地特别创作,也引发出书法篆刻作品怎样从书斋到展示空间,怎样从自我独白到和观众对话的思考。

展厅现场

走进展厅,一篇素纸黑字在展厅中呈现出错落相间的美感,墨色的黑、印泥的红、宣纸的白构成中国文化中独有的色彩。这或源于书法本身的魅力,也来自于展陈设计上既充分体现书法、篆刻艺术的特点,又彰显新颖、独特的格调,各种书体的作品相呼相应,大幅小幅的作品错落相间,篆刻印屏和原石同时展现,充分展现了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在当代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优秀成果。

展厅现场

错落有致的展陈、涵盖所有书体

十二艺节书法篆刻作品展以名家邀请和社会征稿结合,让当代书坛老中青书家集体亮相。最后进入评审的是一千三百多件作品,入选72件。邀请当代书坛前沿阵地的创作骨干177位,两项共249件。

欧阳中石《自作诗》

沈鹏书法

此次展览艺委会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洪彪认为,此次展览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展览围绕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主题,以历代经典诗文和自作诗文为内容,讴歌我们的祖国、民族和文化,这是主题鲜明的方面。集中展示当代书法艺术继承弘扬三千六百年书法传统,塑造新时代书法形象,书写新时代书法精神的丰硕成果。

黄凰《古诗三首》

张继书法

过去中国书法传统是书斋文化,在文人在书斋中写信,记事,诗文中留下被赞颂的名篇。但是当今书法实用性并非第一位,书法继续发展,需要转换社会功能和文化身份,现在的书法已经逐步转变为纯粹的艺术。作为艺术的书法,其展陈也有了新的要求以适应这种变化。

此次展览的249件书法作品涵盖中国书法史上出现的所有书体,百花齐放,包括有探索性的,有现代表现意识的作品。传统书写方式和现代艺术表现。

通过书家的作品与展陈的设计打造有立体感、节奏性、震撼性的中国艺术节书法展览的品牌。

篆刻:风格多样,体现篆刻发展的承接性

十二艺节书法篆刻作品展同样是以名家邀请和社会征稿结合,其中邀请47件,征稿23件,共70件。

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展览,在考虑国内有代表性、影响力的资深艺术家同时,又兼顾了社会当下涌现出的新锐艺术家。且兼顾年龄和地域分布,有老中青艺术家,来自各个省份以及港台地区艺术家。同时没有忽略篆刻艺术史上曾经有过影响,并且有承前启后的作者,体现篆刻发展史的承接性和连续性。

细看展品,风格多样,百花齐放。比如刻得很前卫的,剧烈的现代意识,也有传统的篆刻的延续。

韩天衡 篆刻作品

此次展览艺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特别提到,篆刻艺术家对于新时代主旋律的表现。在此次展览的约请函上,附上了“习总书记用典”和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讲话选句供作者选用,作者也刻了其他至理名言和诗词,有讴歌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体现艺术为社会、国家、人民的家国情怀。

此次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是中国艺术节史上第二届,相比首届,展览和展陈更精良,篆刻同时展出原石,让观众看到载体和技术上的特征,拉近观众欣赏的距离。书法作品也有多幅大型作品,当然重要的不是大小,是审美的本体,和艺术和人的关系。艺术是为人民服务,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反馈于生活。

魏杰 篆刻作品
张公者 篆刻作品

文佐 篆刻作品

(杨佳怡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