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客·镜相4月榜|那些无名之辈显现出令人肃然起敬的创造力

2019-05-21 18:56
上海

在2019年4月,近1000个以机构、媒体和自媒体为主体的创作者们形成了稳定且高质量的内容产出,4月(2019年3月20日~2019年4月19日)“湃客”频道的1524篇优质稿件,收获了1.2亿的阅读量。

在“湃客·镜相”非虚构写作排行榜中,我们通过主、客观四个维度对每一篇入围的优质内容进行考察,输出内容综合指数,选出了新一期的“湃客”镜相栏目的排行榜前十。

书写低垂着头、命运痕迹微弱的小人物,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长久处于不被关注的暗色之中,更因为多数时候小人物身上携带的复杂性和辐射力能为写作者带来别样的挑战,也让读者获得不可一思即明的阅读张力。4月上榜的十篇非虚构作品正是这样,于邮票般大小的人生故事里,那些无名之辈显现出令人肃然起敬的创造力。 
在时代一浪高过一浪的机遇中,李治国像一名笨拙的航手,屡屡出手,回回碰壁。一场意外中断了他跨越阶层的愿景,人生的高点过早来临似乎是日后运势衰微唏嘘的前兆。作者万华山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风格,拍落他人生过往的尘埃,栩栩然描绘出李治国的一生。小人物的高低起伏,在寻常之处,仍呈现出波澜壮阔和意气盎然。

>>点这里看原文

文章从一名患癌老人的凄凉晚景投射出河南林州癌症村的沉疴痼疾——糟糕的生态,落后的医疗水平,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导致村中老小接二连三地罹患癌症,被病魔从大地上抹去。作者文笔老成,充满凝重的诘问意味,试图引起的思考是:癌症是一切坏局面的恶果,这里的人们除了用命来反抗,还有别的武器吗?

>>点这里看原文

带着一夜致富梦进藏,最终收获家破人亡。一个因果论的故事,在雪域高原神秘雄浑的故事背景下显现出它的泣血悲情。作者于不动声色中叙说出自己的宿命观,生死在天,命数无常,而那些无所傍依的人们唯有博命以求生存。

>>点这里看原文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成为了人们认同地方身份、联络同乡情谊的纽带。然而随着人口流动、代际变化、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如今各地的乡音逐渐淡去,即便是拥有众多人口的吴语,也不例外。出身吴语区的作者,通过搜集多方信源,并结合自身经历,细致观察了方言在生活情景中的微妙表现,用生动的细节,串起了他对方言的理解:多样化,便是它存在的魅力。

>>点这里看原文

火烧圆明园是近代中国黑暗历史的标志性事件,被无数作者反复书写。作者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让历史现场真实可感,也对诸多历史迷误摆出了自己的辨正与思考。一场悲剧的因果,每一个微小角色的动机与选择,都能成为改写历史的合力。

>>点这里看原文

单一的视角,会产生解读的局限,对于一个国家的观察,也是如此。在美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日辛勤劳作,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那是“看不见的美国”,从矿工、空管到牛仔、卡车司机……正是他们,构成了美国人的日常世界。作者以记者的敏锐视角,通过细腻的文笔和扎实的实地调研,描绘了一个复杂多面的美国社会。她试图告诉我们,书写普通人的生活,也是有力量的。

>>点这里看原文

战火中走出的恋人,对物质生活要求极少,活着、陪伴,几乎是幸福的全部。1937年,22岁的他走上抗日战场,从此与新婚妻子音信中断,直到82岁时因为一场相亲与妻子重逢,粗茶淡饭走完一生。战火已熄,无数碎裂的家庭依旧在无声地泣诉,作者打捞起这段珍贵往事的同时,亦充满了对战后老兵生活的深切关注与真挚关怀。

>>点这里看原文

凉山大火无情卷走30名灭火人员的生命。作者联系到消防员的亲属、朋友,还原了他们寻常却动人的日常。很少有人能够体会他们每一次扑救后的成就和荣誉,他们也很少向人透露危险,他们是家中的顶梁柱,也是会和母亲开玩笑的孩子,训练时背起沉重的装备,回家又挑起重重的农活……是英雄也是普通人,他们不应仅仅是告别名单上一个普通的名字,更值得一篇充实、完整,有温度的记录。

>>点这里看原文

越来越多关注国际发展、追求经济机遇的中国人正将视线投向非洲。在媒体聚焦投资数据、基建项目、工业园区的同时,作者走进埃塞俄比亚城市中心,在名叫“中国市场”的区域找到了一群悄无声息却给当地烙下最深印象的华人个体户。从吃喝玩乐到做生意,这些开拓者们在异国建立起自己的生态系统,在艰辛谋生中行走于灰色地带。这些鱼龙混杂的“麻烦来源”往往不被纳入中国海外投资的传统叙事中,但也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真正交流融合的希望。古往今来,这些在不同文化间摸爬滚打的小人物故事,还在被一遍又一遍地重演和讲述。

>>点这里看原文

如《生门》那句,“我们不知道怎么离开,但我们应该知道从何而来。”1978年,国际上首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诞生,技术的成熟给无数育龄困难人群带了生育的希望,而成为母亲的种种方式都伴随着未知的风险与痛苦。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在做试管婴儿的种种艰辛体验,语言细腻温柔而有力量,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也对其他母亲有着借鉴意义。

>>点这里看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