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民俗:一针一线,河南七旬老人的手艺活曾养活四儿女

2019-05-21 16:26
河南

豫北地区有座小城叫封丘县,偎依在黄河岸边。带着泥沙的黄河水滋养了这一方土地,每年的五月,中原大地翻起无边的麦浪,杏子明艳地挂满枝头。古稀之年的老人贾春芬就开始抿裱做鞋。

纯棉的老粗布一层层贴在木板上,用可食用的面汤做成的浆粘起来。晒干之后可做鞋底。黄色的丝绸绣上青蛙或石榴的图案。这便是0至3岁的儿童每年端午节必穿的免灾鞋。一双明黄色的鞋,一个带红绳的豆娘。可以辟邪免灾!犹记的儿时的歌谣:“豆娘摔,摔得小孩不生灾,豆娘碰,碰得小孩子不生病。”
年过七旬的贾春芬老人做鞋做了快六十年了,从十几岁开始,她一直坚持着。三十多岁时老公去世,再没有了为她遮风挡雨的汉子,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她用一针一线赚着孩子的学费,做鞋,是用针线把苦难的日子串起。

再后来孩子慢慢大了,终于可以松口气的时候,唯一的女儿却又突然离世。老人说,那是一段泪水泡透的岁月,做鞋,是无眠长夜里唯一的寄托,总得寻找个理由,让自己活下去,心痛地活下去!

现在她依然拿起老花镜,精细地掩好鞋口,鞋底也针脚密密,里外全用纯棉的花布。用心缝就那一份精致。几个月的婴儿用软底的,因为婴儿不会走路,软底更为舒适,一岁多的孩子用千层底的,千层底底厚耐磨,走在路上更为踏实。
老人熟练地缝合,针脚细密,纯棉布做成的手工鞋既不捂脚,还吸汗防臭。七十岁的老人坚守着这一方阵地,多少年的爱好亦成了一种乐趣。常有乡邻过来串门,以前是为儿子买鞋,现在是为孙子。
她静静地守在时光深处,活得淡然而坚强,不屈服于黄莲泡就的命运,不浮躁于经济带来的冲击。就那样坚持着自己的爱好,一针针缝着祝福,重复着从老一辈学就的技艺,延续着国学的火种,慢慢传承下去。
出生在这里的我们,穿着这样的鞋子长大。走出家乡走出田野,却依然梦里出现家乡的西风古道,深深的芦荡里白鹭箭一般飞去。席慕容的《乡愁》又在此时响起!!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图文原创 王庆云)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