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市百工——吹琉璃咯嘣
2019-05-15 10:38
河北
吹琉璃咯嘣
琉璃咯嘣始于明,盛于清,在北京、山西、河北等汉族区域尤为流行,是春节前后最受孩子们喜欢的玻璃音响玩具。琉璃咯嘣多为紫红、茶黄色,头扁圆,呈锤状,后连一根吹管,像个没口喇叭。玩耍时,或噙住管口,一吹一吸,或将管口夹两虎口间,一挤一松,让气流冲击极薄的底部,发出“咯嘣咯嘣”的响声,清脆而动听。
古人把透明玻璃叫玻璃,彩色玻璃叫琉璃。做琉璃咯嘣主料是废旧玻璃,捣碎后加适量铜屑、铁屑,放入坩埚烧至1000摄氏度熔化。用根近1米长的空心铁管蘸一小团玻璃熔液,从上口吹气,边吹边旋转铁管,使悬滞下口的熔液垂成蛋形空管。将蛋形空管再吹成圆锤状,趁其半熔半凝时,把圆锤上端提成吹管,底部蹾在微凸的平石板上。待其冷却定型,割下吹管,就是一个底部稍凹、晶莹漂亮的琉璃咯嘣。
玻璃咯嘣有鲜明的地域和民俗特征,在中国玩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因其管细腔薄,力稍大就易吹破,所以家长对孩子玩耍多有限制:“碎玻璃吸嗓子里危险,不能乱玩!”不过因琉璃咯嘣响声悦耳、造型独特,难抵对孩子们的诱惑,故有童谣称:“琉璃咯嘣儿,坏了没事儿,回家要钱儿,挨了一棍儿”。
小时在杨桥赶年集,见南北街路西高坡上仨山西人吹琉璃咯嘣。一人拉风箱化玻璃,一人吹制,一人叫卖,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吹制的是个细高挑儿,胸前的长围布一直蒙到脚面,从蘸液、吹气,到墩压、割管,动作娴熟,转眼一个。大的一尺多,小的六七寸,旁边盛琉璃咯嘣的大背筐一会儿满,一会儿空,吹一筐,卖一筐,满街都是“咯嘣咯嘣”的响声。见买卖红火,他又蘸了一大团熔液,站在杌子上,冲地下平石板吹了个二尺多长的大家伙。头像海碗大,管比拇指粗,吹出的声音舒缓而粗闷,“咕嘭-咕嘭-”人们老远就能听到,纷纷凑过来看稀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