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色流馨”明清古墨展:有明隆庆御墨,也有清蕉林书屋墨

澎湃新闻记者 陆斯嘉
2019-05-13 08:07
来源:澎湃新闻

正在上海嘉定南翔举行的“正色流馨”明清古墨展汇集了国内八位收藏家所藏自明代隆庆至民国时期的代表墨品100种。展览中最古老的展品,是明代隆庆年间的石绿色墨“龙香御墨”。

展览的亮点之一是在开幕当日的雅集上,参与者将展览中的两枚清代名人定版古墨,西泠八家之一的赵次闲“吉祥室选烟五百斤油”和晚清金石名家赵之谦“二金蝶堂书墨”制成拓本两品,让参与雅集者试砚、研古墨为拓本题首作跋。

墨锭是中国书画最重要的创作原材料。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墨的重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深,最终与笔、纸、砚一起,成为古代文房用具四宝,共同承载着中国书画的发展演变,也维系着书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此次展品,从制墨家讲,有明代制墨业的领袖级墨家程君房、方于鲁,有不见记载但工艺不让程、方的吴申伯。清代则有四大墨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及胡开文)及其他诸名家。品级上讲,有乾隆朝的御墨,康熙朝的贡墨,各墨家市品高级墨,也有不少文豪大儒的私家定制墨——比如清初大收藏家梁清标的蕉林书屋墨,清中晚期篆刻家赵次闲的五百斤油墨,还有晚清书画大家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墨。形制上讲,有超过500克的巨笏大锭,也有仅重数克的极小锭。材质上讲,有松烟、有油烟,更有矿物颜料墨。这是一次门类全,品级高,种类丰富的古墨精品展示。

清康熙吴天章正色流馨定版墨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华慈祥在展览开幕座谈中表示,上海博物馆现藏墨锭2000余件,以晚清和民国墨锭为主,也包含明墨200余件,明末至清初墨锭约500件。考虑到古墨对温湿度要求苛刻,上海博物馆至今没有单独举办以“墨”为主题的专题性展览,而是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展示。

古墨收藏家吴近庵认为,相比民国时期良好的收藏与交流氛围,近几十年来的藏家显得非常寂寞。借助此次展览与雅集,他希望未来汇集更多古墨,研究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精髓,挖掘并传承古墨制作方法,使得更多书家认知并使用优质的墨锭。

在开幕当日的雅集上,主办方将展览中的两枚清代名人定版古墨,西泠八家之一的赵次闲“吉祥室选烟五百斤油”和晚清金石名家赵之谦“二金蝶堂书墨”制成拓本两品,让参与雅集者试佳砚、研古墨为拓本题首作跋。

最古老的展品:明隆庆年石绿色墨“龙香御墨”

墨的发明上溯西周。由于墨是消耗品,所以能传下来的古墨数量有限,今天而言,唐宋墨传世品已不可得见,能见到最早的,又能使用的是明代制品。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藏明墨,总数不超过1000笏,流传在民间的更是难得一见。展览中最古老的展品,是明代隆庆年间的石绿色墨“龙香御墨”。

明隆庆龙香御墨

明代之后墨可分为四类,一是御墨,供内府皇室所用;二是贡墨,是封疆大吏进贡之品;三是私家定制墨品;四是市售墨品。前两种基本不计工本,价值之昂可以想见。私家定制墨品,种类最多,定制者身份、地位不同,墨品价格也不同。市售墨品里,如汪近圣所制“惜如金”,每斤墨售价高达四十五两纹银,可说是非常贵重,以上四类墨品均见于本展。

清乾隆汪近圣惜如金墨

顶峰期的明代制墨:文人与墨工共同参与

明代制墨,可算中国制墨业的顶峰期,无论是墨店的规模、数量、还是墨本身的制作工艺(包括模版、装饰、选料合剂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墨锭从实用具变为既实用又可赏玩并成为收藏家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很大程度上,是明代墨工和当时的文人共同参与的结果。尤以万历年间为最,其间程君房、方于鲁两大墨家争奇斗艳,延请名手绘制墨模画稿,重金聘名刻工镂刻墨模,将历朝典故一一镌刻于墨品之上,极大地增加了墨锭的艺术性。程方两家分别将所制墨品刊刻成书,有《程氏墨苑》和《方氏墨谱》传世,仅程君房一家就有墨品五百种。正如民国年间藏墨大家尹润生如此评价明墨:“夫明墨有万历,犹诗之有盛唐,造化奥妙不可名状。” 程方以外,明代制墨尚有邵格之、罗小华、叶玄卿、汪鸿渐、程公瑜等名家。

明万历吴申伯百老图墨

清代制墨,早期尚能承晚明遗风,有些还能超越明制,如曹素功、吴守默。其他名家则有胡星聚、吴天章、程正路、叶公侣、王丽文。然而中期以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制墨业受战事影响严重,特别是太平天国时期,安徽成为主战场,不少名家名墨遭遇了毁灭性打击。

古墨收藏:墨陈如宝

古墨收藏颇有传统,古云“笔陈如草,墨陈如宝”。历来书画家都不喜新墨而好古墨,历史上有蓄墨之癖的书画家大有人在。宋元以降,蓄墨之风日盛,至清初更是藏家辈出。因明代制墨业史无前例的繁荣,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墨锭,清代好古者争相罗致,著名者如张长人《雪堂墨品》及宋荦《漫堂墨品》,载前人名品上百笏。其后又有孙炯《砚山斋墨谱》、汪绍焻《纪墨小言》、邱学敏《百十二家墨录》、郭恩嘉《知白斋墨谱》等,所录名品众多,蔚为大观。至民国年间,湖北张子高、浙江张絅伯、北京尹润生、广东叶恭绰四位先生集所藏明墨近百笏,合成《四家藏墨图录》,为一时之冠。四位先生藏墨可谓巨富,后多数捐赠故宫,其余则不知流落何所。继之者有周绍良先生,爱墨如痴,考订整理成专著《清墨谈丛》。

其后,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古墨收藏自然也出现断层。改革开放后,不少有心人重拾起对古墨的爱好,不乏小有成就者。但综观之下,目前的古墨收藏尚不成熟,鱼龙混杂者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一是古墨鉴别有一定难度,且造假之风由来已久,故收藏古墨也极易被赝品所蒙。二来古墨收藏的参考书目并不多,前述清代民国诸家所著,虽品类已经足够丰富,但限于技术条件,都没有图片留存,至多也只是拓片。故而收藏者按图索骥,往往容易误入歧途。 

“正色流馨”明清古墨展

展期:5月11日至5月26日

地点:嘉定南翔名士居(共和街28号)

延伸阅读 | 明清古墨鉴赏

1. 明隆庆龙香御墨

牛舌型,矿物石绿所制,下端已磨用,面上端“龙香御墨”四字楷书,下“大明隆庆年制”六字楷书,背镌云龙纹,涂金。

通体呈龟裂状,极古朴雅致。明代宫廷御制彩墨多藏北京、台北两故宫及日本德川美术馆,民间鲜见。袁励准《中舟藏墨录》载有数笏,已归藏故宫及天津博物馆。

2. 明万历吴申伯百老图墨

通体漆衣,双面阳刻百老图。一侧隶书阳文“溪提金汁胜兴”,另一侧“万历己亥吴申伯制”。

吴申伯墨,无一不精,几驾程方之上,考历代藏墨家,仅尹润生藏百老图一笏,列为《墨苑鉴藏录》第二品。此墨与尹润生所藏同式,制作精好,又栖原漆匣中,视尹老所藏者,当重之。款署“万历己亥年吴申伯制”,万历己亥去今之己亥,已过七甲子,计四百二十春秋,若非有神灵佑之,焉得有此神物存于世间。

3. 明崇祯吴元养赤水珠墨

两面皆有花瓣纹漆边,正面镌刻八宝纹,中间“赤水珠”三字阴识填金蓝色,下有“吴元养制”小印。背刻双龙戏珠图。

《四家藏墨图录》著录赤水珠墨一笏(今归故宫博物院),与此墨出于同一墨模。惟彼墨无磕碰而字口颜色已脱落,此则略有磕损而字口金蓝颜料痕迹尚在。墨面清灰而略泛蓝光,崩口黑而无光,松烟之制无疑。墨上镌刻刀工精熟,刀法圆润,已开清代精丽之风。吴元养名见清初孙承泽撰(传)《砚山斋杂记》 :“延陵吴元养墨,篆书。崇祯年造,楷书。镇纸式。”知其制墨于崇祯年间。吴元养传世制品除前述镇纸式墨外,著录者仅见赤水珠墨一笏半,半笏藏于日本、一笏藏故宫博物院。“赤水珠”墨名当源于黄帝赤水遗玄珠之典故。此墨得于东瀛,深藏日本百余年,收藏者颇为珍视,以古锦为囊,贮存于紫铜鎏金墨盒内,故墨仅有些许磕碰伤。明代制品传至今日极为不易,大多残损或经使用,此则完璧,弥足珍贵。

4. 清康熙梁清标蕉林书屋墨

墨作小腰子形,一面“蕉林书屋”楷书四字,阴识填蓝,下“康熙戊申”款。一面刻蕉林书屋图,并有阴识填金“苍岩”款。原配白绫囊,囊面钤“蕉林书屋”朱文。

有明一朝,私家定制墨不多,即有,所用版式图案也多直用墨肆模板,定制者并不参与设计制作。如方于鲁为歙令方承郁制“青麟髓”墨,所用即方于鲁市售“青麟髓”墨之版式。吴闻礼为钱谦益所制“为天下式”墨,亦是程君房“廖天一”之云纹牛舌版式。亲自设计版式,并将字号镌刻于墨上,梁清标可说是开先河之人。

墨制精坚朴厚,造型古雅,以矿物石青涂填字口,至今仍鲜亮而沉稳。以梁氏书斋画稿入墨,别出新意,文人自怡之情跃然墨上。无墨家款识。康熙戊申为1668年,康熙七年,尚属于康熙早期。以墨式风格论,似出自歙县墨工之手。时曹素功、吴守默、程正路辈尚未崭露头角,著名者首推程公瑜及叶玄卿,是时二家虽皆已由后人执业,然声望仍在。不出意外,梁氏此墨应出自此二家中的一家。

5. 清康熙吴天章正色流馨墨

一面隶书“正色流馨”阴识填金,下有“闇然室”朱文印,背面阳文小楷“休宁吴天章制”,侧“闇然室顶烟”款。原配白绫囊。囊面朱印“顶烟”二字。

吴天章肆名“闇然室”,“正色流馨”墨为闇然室所独有,如曹素功之有“紫玉光”、胡星聚之有“翰墨林”、程正路之有“天关煤”、吴守默之有“天蜺”、“黄山松液”。皆一时名品,有声于康熙一朝。此墨墨身色泽凝重,蓝紫光迸发,油润异常,纹理细腻坚实,以手抚之丝丝有金石之声。字口用刀暂然深刻,清晰若碑帖之初拓。磨口光可以鉴,名家名品,确属不凡。周绍良《清墨谈丛》载有同式一笏,另有雍正款私家定制之正色流馨一笏,小此一倍,吴天章以集锦套墨名世,其市品单锭墨则极为罕见。过眼仅“尊儒堂天膏”及此“正色流馨”两种。此墨白绫囊上印有朱色“顶烟”印字,乃清三代风尚。清初于“顶烟”之使用颇为慎重,即如曹素功十八品墨,仅第一、第二品“紫玉光”及“天琛”二种有顶烟款。臆测之下,此“正色流馨”墨或为吴天章市品第一墨,惜吴氏墨品目录未见传世,无从考证之。

6. 清康熙阮尔洵进呈海屋筹墨

面“海屋筹”三字楷书填金,下“臣阮尔询恭进”六字楷书填金,背镂山景,侧“康熙壬辰年臣曹定远监制”十一字楷书阳文。

曹素功孙定远西侯氏绝品之作,著名“双臣子”款墨之一。民国诸老孜孜以求终生,共搜罗若阮尔洵、徐元梦进呈凡三品。得诸欧洲并海上凡7品,此其一也。

7. 清乾隆蟠云、来仪御墨

蟠云

两墨作腰牌状,一面中间填金篆文“御墨”二字。蟠云墨周围螭龙纹,来仪墨周围凤鸟纹,另一面中间填金隶书,一为“蟠云”二字,另一为“来仪”二字,周围吉祥图案同另一面。边款均为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

日本前首相犬养毅旧藏。犬养毅喜藏墨,一时位高权重,寻墨当是易事,世面流传者蔚为大观,然纷然芜杂,鱼目不辨。此墨当属其中精品。

8. 清乾隆曹素功御制耕织图墨

原装大漆盒,盒面绘五爪金龙,金色为金箔所贴,奢华非常。内盛耕图墨23笏,其一为序,四周回纹边,一面五爪龙,一面楷书“御制耕织图诗”,阴识填金。其余则一面楷书御制诗,一面耕图,最末一笏侧面有“曹素功谨制”款。

耕织图墨之蓝本,康熙宫廷画家焦秉贞依南宋人旧本所绘,计46笏(耕图织图各23笏),每笏并附康熙御制诗。焦画作于康熙三十五年,可知耕织图墨之制,最早不过康熙三十五年。

经目所见耕织图墨有无款及康熙甲午款两种,甲午为康熙五十三年,距焦秉贞制耕织图已有二十余年,当在情理之中。墨上御制诗有康雍乾三种,此套耕织图御制诗即是乾隆帝所作。墨自是乾隆年间所制无疑。体制上,耕织图墨亦有多种,一为每笏二两制,全份每笏尺寸统一,一为每笏一两制,全份每笏尺寸亦统一,另一种即此套墨,每笏尺寸、形制皆不尽相同,23笏凑一盒,全份两盒,一耕图、一织图。

耕织图墨初制已无从考证,所见较多者,为曹素功制。曹氏墨林所载耕织图墨,全份售价纹银六十两,极为昂贵。无怪乎此墨制作绝精,质地上乘。进贡之品,墨家皆不敢怠慢。

9. 清嘉庆阮元古泉墨

原配大漆盒,面“伯元藏墨”四字漆金隶书。内贮墨三笏,全仿古泉形制,其一仿齐国刀布,另两种仿自何种古钱不得而知。两侧有“嘉庆年制”及“阮伯元珍藏”款,顶“超顶烟”三字。

造型精准,形神兼备。以字形气韵审之,当出自汪近圣鉴古斋无疑,仿刀布制墨,为乾隆江德量秋史所创(江秋史,名德量,江苏仪征人,好藏书画,古钱,著有《泉志》)。乾嘉间极流行,阮氏此墨亦仿其式。

阮元于浙江巡抚任内曾制贡墨两种。周绍良先生《清墨谈丛》有载。一为“御制铭园图墨”,全份46笏,延请当时名工周赞图绘大内、西苑及圆明园46景,刊刻于墨模,制工之精,周先生誉为“嘉庆年间第一流艺术品”。清林庆衍《论墨绝句》有咏阮元贡墨诗:“仪珍相国富珍储,新制轻烟进店除,上对三天诸贡品,还同四库未收书”。将阮氏贡墨与他同时所贡《四库全书》未收书相比拟。阮元另有西湖十景一种,亦属贡墨。

阮氏于文房之好颇深,尚有多种自制墨,见载者有,嘉庆三年直南书房校书时所制“研经室校书墨”、嘉庆十四年整理《积古斋钟鼎金石文字》所制“积古斋摹拓金石文字之墨”。合此墨共计三式。

10. 清道光赵次闲五百斤油墨

墨作长方形,一面仿金农漆书“五百斤油”,另一面右上隶书“吉祥室选烟”,左侧行书“道光十年次闲题”。皆阴识填金。一侧上部“歙曹素功法墨”,下部“来孙尧千制”。

赵之琛(1781-1852),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斋号补罗迦室,西泠八家之一。

八家之中黄易、奚冈、陈鸿寿、赵之琛均有订版墨传世。其中黄易、奚冈和陈鸿寿墨前人皆有著录,赵之琛墨则为仅见。

“五百斤油”墨由金农创制于乾隆年间,此后墨家纷纷效仿,遂成一时名品。汪节庵墨店更以“五百斤油”墨为市售第一品,定价每斤二十五两纹银。赵氏仍以“五百斤油”为名,字体亦仿漆书,恐也是对冬心先生的一种仰慕。

曹氏墨店约在乾隆晚期(一般认为在乾隆四十七年)分产为引泉、德酬、尧千三支,其中德酬、尧千两支迁往苏州经营,之后合并为一家。然而初到苏州时曹氏并无制墨作坊,尧千氏墨均由安徽本地运来贩售,多是市售之品,故嘉道时期直至尧千氏同治三年迁往上海之前,定制墨而有尧千氏款者相当少见,见载仅数笏而已。此墨之制在道光十年,正是尧千氏在苏州营业时期。赵之琛不在安徽定制墨而去苏州,其中原委,不得而知。然作为道光年间尧千氏制墨之证据,此墨价值不可轻视。

11. 清同治赵之谦墨二种

赵之谦(1829~1884),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㧑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一面“二金蜨堂书墨”六字楷书填金,金色璀璨,刻工精湛,字法锋芒俊整,利落雄浑,“赵体”之碑味极浓。另面“同治九年胡学文造”,同是楷书填金,字法与正面如出一辙,使人一望即知出于赵氏本人手笔。制墨者胡学文,肆名苍云室,创业于嘉庆早期,所制一向精好,颇受时人推崇。

赵氏墨专墨

赵氏制墨另一种,面上部古泉纹,下“赵氏墨专之一”,阴识填金。背仿汉隶“时令方和”,阳文涂漆,侧“徽城胡爱棠法制”。

赵之谦传世定制墨有多种,各家皆有,已难确定孰为原制,孰为应市之品。此墨专墨,当是套墨,故有“之一”之说,全份几笏不得而知。墨上文字碑意十足,当出自赵之谦手笔。胡爱棠墨肆创业于嘉庆初年,后接手汪节庵墨店,制品精好,亦是一时名家。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