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派|朝版“伊斯坎德尔”亮相,揭开火星11导弹神秘面纱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李文盛
2019-05-10 14:18
来源:澎湃新闻

据朝中社10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9日指导了朝鲜人民军前沿及西部前线防御部队的火力打击训练。在该报道所配图片中出现了朝鲜版“伊斯坎德尔”——“火星-11”近程弹道导弹。

韩国军方发布消息称,经过分析,朝鲜发射的两枚导弹射程分别为420公里和270公里,确认是近程弹道导弹。对比朝鲜官方公布的照片可以发现, 9日发射的“火星-11”导弹使用了履带式底盘,而5月4日则使用轮式底盘,这说明“火星-11”导弹拥有两种底盘,多次发射也意味着该导弹具备相当实战能力,将成为朝鲜未来常规精确打击的“新杀器”。那么,以“火星-11”为代表的朝鲜近程弹道导弹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性能又究竟怎样?这种导弹在朝鲜繁杂的导弹库中又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呢? 

朝鲜官媒公布5月9日火力打击训练照片,可见使用弹道导弹。

惊鸿一瞥见真容:系统外观分析

从朝鲜中央通讯社公布的照片来看,此次训练中使用的威力最大的是被外界称为朝鲜版“伊斯坎德尔”的近程弹道导弹“火星-11”。这是该导弹首次以正面示人,该导弹最初曾在2018年举行的朝鲜建军节70周年阅兵式上出现,但基本没有暴露整个弹体外形,只是从打开的盖板可以看到弹头部分与俄“伊斯坎德尔”导弹相似。

从此次公布的发射照片看,“火星-11”导弹外形采用尖锥体结构,与“伊斯坎德尔”-M导弹外形结构相似。应该采用了朝鲜自行研制的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弹长和弹径都较KN-02导弹的6.416米长,0.65米粗要大,估计长度7米,弹径0.8米,整体发射重量应该在4吨左右,比KN-02导弹提高1/3,弹头质量应仍为500千克。新型的短程导弹尺寸和外部特征都说明其是根据俄罗斯“伊斯坎德尔”(9K720)弹道导弹改进后模仿而来的,这些特征在韩国的“玄武”2弹道导弹上也有很多体现。从这种导弹比KN-02导弹要大来看,其射程比其160千米要远,估计与“玄武”2和“伊斯坎德尔”相当。

从朝鲜2018年阅兵和此次试射照片看,“火星-11”采用了TEL运输起竖发射一体化机动式发射车,具备公路机动发射能力,发射车为8×6的4轴底盘结构,与俄制“伊斯坎德尔”-M相同,比KN-02发射车增加1轴,估计主要是增大发射车载荷能力,因为与原来的KN-02系统最大的不同是每辆发射车携带2枚并排布置的导弹。而KN-02发射车使用了朝鲜根据MAZ-630308-243商业6×4卡车底盘自主组装生产的三用车。在需要维护或作战使用时,发射舱两侧顶板向两侧打开,使导弹起竖和发射。“火星-11”导弹发射车取消了独立舱结构,而将相关的发电机、测试设备等集成到了侧面和弹舱下部,这使发射车集成度更高,这与“火星-11”导弹弹长增加有关。“火星-11”导弹的发展和制造详细情况不得而知,估计与前身KN-02系统一样都是由曾制造过蛙式火箭发动机的平壤的1月18日机械厂(118工厂)制造生产,并在苔城机械厂进行组装的。

对比发现,9日发射的“火星-11”导弹使用了履带式底盘(上图),而5月4日则使用轮式底盘(下图),这说明“火星-11”导弹拥有两种底盘。

漫漫成长路:朝鲜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的发展

朝鲜“火星-11”是朝鲜最先进的战役战术近程弹道导弹,如果说“火星-15”和“火星-12”导弹使朝鲜具备了遏制战争的能力,那么“火星-11”及前身KN-02就使朝鲜具备了真正打仗的能力。

朝鲜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从苏联引进的“蛙”系列火箭,这也是朝鲜最早掌握的最接近导弹的武器,朝鲜在1968年从苏联引进了“蛙”式火箭,以后朝鲜对“蛙”式火箭进行了全面仿制,这两种导弹在朝鲜被称为“月球2”和“月球M”,朝鲜非常清楚自己的空军力量远远落后于韩美,所以希望通过加快导弹能力建设来获取战略优势,为此朝鲜在靠近中朝边境的江界和平壤附近的箴津里建设了最初的导弹工厂。进入90年代后,朝鲜利用与中东国家的密切关系,开始大量接触前苏联导弹技术。西方媒体称,这一阶段朝鲜从一些中东国家陆续引进了一些苏联提供的战役战术导弹,这包括9K79“托奇卡”(SS-21“圆点”)导弹和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特别是朝鲜1996年8月从中东某国进口了少量“圆点U”型导弹和相关技术资料,以此为基础朝鲜开始仿制更先进的“圆点”,这就是2008年阅兵出现的KN-02战术导弹。

朝鲜此前阅兵展示的“月球”系列火箭。

2004年至2007年间,朝鲜共进行了12次KN-02型导弹试射。2009年,朝鲜进行核试验后,又在朝鲜东部海域发射了5发KN-02型导弹,射程达130千米至160千米,这些系统逐步代替了朝炮兵部队中老化的“月球2”和 “月球M”炮兵火箭系统。KN-02导弹与SS-21相比有很大不同,朝鲜设计人员主要对其进行了幅度较大的国产化改造,主要集中在制导和飞行控制系统及弹头的小型化上,此外导弹三用车和保障车辆都采用其商业底盘,逐步实现了自主化设计制造。通过KN-02型导弹发展,朝鲜逐步掌握了从固体火箭发动机到制导系统和发射车的全流程设计生产。

2010年代以后,韩国情报部门发现朝鲜试验的近程导弹射程有所提高,射程逐步突破160千米,因此怀疑朝鲜对KN-02进行了大幅改进,或发展了全新的短程战役战术导弹,直到在2018年2月,朝鲜阅兵中才将其作为唯一新型武器予以公开,并将其称为“火星-11”。此次阅兵中,朝鲜一次性展出6辆“火星-11”发射车,因此可见“火星-11”导弹已批量生产,而此次朝鲜再次将“火星-11”作为打破朝美僵局的挑战性武器进行试射,可见该型导弹在朝鲜武库中的地位十分特殊。

朝鲜阅兵式展示的KN-02导弹。

真正打仗的武器:“火星-11”导弹性能特点

从朝鲜透露的情况分析,朝鲜负责发展KN-02和“火星-11”和相关系统的组织机构是朝鲜劳动党弹药工业部和其下属的第二经济委员会及第二国防科学(国防研究与发展)研究院。在第二经济委员会内的主要单位是第二机械工业局(负责发射车和保障车辆的开发与生产),以及第四机械工业局(导弹弹体的开发与制造)。虽然这些单位没有公布“火星-11”导弹的性能参数,但从外观设计和试验情况来看,该导弹性能具有以下特点。

一、射程更远

从照片看,“火星-11”与KN-02导弹虽然都采用单级固体火箭,但其直径达到0.8米,较KN-02导弹的0.65米要大,长度也增加0.5米左右,相应动力也应该更大。这使其增大射程成为可能,如果单纯从装药体积增加情况看,“火星-11”较KN-02导弹射程增加1倍完全可能,此次试射其射程达到240千米(有称220千米),从此次试验飞行距离240千米和朝鲜低强度“挑衅”姿态看,其射程不应超过导弹扩散机制较为敏感的300千米,应与“伊斯坎德尔”最初公布的280千米一致。

二、集成更强

从“火星-11”系统构成可以看出,发射车弹舱侧面有规则排列的若干个舱室窗,可见新系统将发电机、配电盘及测试设备等全部设计在了弹舱下部及侧舱室,而将控制面板设置在侧舱室中,发射控制很可能采用发射车遥控或集成到了更大的驾驶舱中。这就使其具有更高的集成性,这使整个系统的作战保障单元更少,而由于系统高集成性使其机动性也大幅提高,使其暴露时间缩短,系统空间暴露面积缩小,可有效避免敌侦察和火力打击,从而提高生存性,实战性更强。

根据韩国情报部门的信息,此次发射导弹最远射程达到420公里。

三、精度更高

由于“火星-11”射程更远,接近KN-02导弹的2倍,其打击误差理论上也会更大,如果不采用更紧密的制导技术,其误差将大幅削减其作战效果,因此“火星-11”应该采用了更加紧密的制导系统,从朝鲜2017年5月阅兵中出现的“火星-9”导弹(精导型“火星5”)情况可以看出,朝鲜近年在精确制导技术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而此次试射中,朝领导人评价称,人民军运用现代化大口径远程火箭炮和战术制导武器水平很高,个个都是名炮手。如果仅从朝公布的此次打击岛礁靶标的效果影像看,该导弹CEP精度应该在3-5米以内,不过外界对此质疑较多,但“火星-11”比原来的KN-02导弹精度大幅提高应在情理之中。

四、火力更猛

在2007年KN-02导弹出现不久,外界就推测朝鲜可能在发展类似“伊斯坎德尔”导弹那样的双弹发射系统,虽然此次仅发射了1枚“火星-11”,但从2018年2月阅兵展示的“火星-11”导弹发射车情况看,其与“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发射系统一样,同时可装载两枚导弹,估计可在1分钟之内完成两枚导弹的起竖与发射,可同时打击两个不同的目标,大大增加了导弹系统在实战中的火力突击能力。

五、反应更快

由于“火星-11”导弹采用了朝鲜自主设计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因此其与KN-02导弹一样比以往液体燃料导弹的反应时间和重新装载时间大幅缩短,导弹也具有更强的后勤保障和作战优势。朝鲜官方媒体报道称,领导人对前沿及东部前线防御部队保持不管何时下达命令也可以立刻进入战斗的万全备战态势的快速反应能力,表示极大的满意。在此次训练发射后,朝领导人称由于精通现代化武器系统、进行了高强度训练,具备了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迅速应对的执行任务能力。其对没有事先预告,突然组织的火力打击训练取得成功予以高度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火星-11”的出现使朝军火力部署可以更靠北部,远离韩朝分界线,其机动范围更大,这一射程使其可以躲过除了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之外的几乎所有地面火力的打击。同时,该导弹如果抵近南部部署,其可以打击到以前只有“飞毛腿”系列导弹才能打到的韩国首尔南部的目标。而且新的“火星-11”导弹通过高度集成设计和信息化保障,以及较大的单元火力容量设计使得其远程打击快速反应性得到较大改善,可以与新型远程火箭炮系统协同动作,射程衔接,大幅提高了部队快速反应能力。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