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乔治⋅巴塔耶:不可归类的法国思想家

澎湃新闻记者 朱凡
2019-05-09 12:50
来源:澎湃新闻

近年来,随着作品的译介和研究的深入,法国评论家、思想家、小说家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1962)愈发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青睐。2019年4月27日,乔治⋅巴塔耶学术研讨会暨南京大学出版社“棱镜精装人文译丛·巴塔耶作品集”新书发布赠书仪式在上海大学举行,来自南京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巴黎狄德罗大学的7位巴塔耶研究者、译者在研讨会上做了发言,另有多名与会学者参与了讨论。澎湃新闻将部分会议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乔治⋅巴塔耶学术研讨会现场。

不可归类的巴塔耶

此次会议的召集人、上海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卓悦在开场介绍中说,巴塔耶首先是一个不可归类的作家。他是一个思想家呢,还是一个神秘主义者?是一个经济学家,还是一个哲学家?他的不可归类使得很多文学手册忘掉了他,也导致他不像萨特那么有影响,不像福柯那么出名。

卓悦指出,巴塔耶写过诗,写过“色情”小说,写过理论性著作,办过很多杂志,参与过很多独特的,甚至是奇怪的组织,但他真正维生的工作是法国国家图书馆钱币部的管理员。1942年,巴塔耶因病离职,二战时期孤独地写作,完成了《内在经验》、《有罪的人》和《论尼采》三部著作,总题为《反神学大全》。战后,巴塔耶一方面写出了社会学著作《被诅咒部分》,另一方面在《批评》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书评、艺术评论。他还写了一本非常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与恶》。与布朗肖的《文学空间》、巴特的《零度写作》、萨特的《什么是文学?》在一起,这四本书可以说是二战后十年里法国最重要的四本文学理论著作。1949年,由于贫困,他被迫拾起老本行,在奥尔良一个小图书馆里工作,两年后被任命为奥尔良市图书馆馆长。1955年后,他的身体开始衰弱,于1962年去世。

巴塔耶的一生做过很多事。他一方面写了很多“色情”小说,其中一部分是以笔名出版的,还有一部分是死后出版的。另一方面他又写了很多“异质性”的文章,赞扬萨德式的“排泄力量的冲击爆发性”,这包括对垃圾、呕吐、排泄物的辩护,对梦境、色情诱惑和性倒置的迷恋,对故意冒犯权威和庄重性的鼓励。在谈论巴塔耶的整体思想史时,我们经常会把两个词放到他身上:一个是越界,还有一个是过度。巴塔耶的文字是复杂的、纠缠的,他的写作方式也令人难以琢磨,很多时间让人理不清头绪。他经常会构思一些非常庞大的计划,但只会完成一小部分。或者反过来,写完一篇文章,却又把这篇小文章列为庞大计划的一个片断,而大计划他又不去完成。他写完一篇文章,过一会儿这篇文章就被肢解了,其中的几段被融进另外一篇文章里面去了。所以研究他的人光是理清楚巴塔耶到底写了哪几篇文章,哪些文章在哪里发表,以什么标题发表,已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读巴塔耶的文章,我们经常会有一种往下沉的感觉,法文里面有一个词叫“enlisement”,描述的是一艘船在流沙中越陷越深,读巴塔耶就是这种感觉:你不知道你最后陷到哪里去了,因为船底的流沙是断层的,没有连贯性的,由不同的土壤组成的。

卓悦最后援引其他哲学家对巴塔耶的评价对其影响进行了总结,哈贝马斯把他视为尼采的一个最重要的继承者,他说海德格尔和巴塔耶是尼采通往后现代思想的两个必经之道。法国哲学家文森特⋅德贡布曾经把尼采思想在法国的接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第二阶段则主要在两次战争之间的一批“不循常规者”的圈子里展开,巴塔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代表人物(另一个是皮埃尔⋅克罗索斯基) ,第三代才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后解构主义者,或“差异”哲学家:德里达、德乐兹、福柯、利奥塔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巴塔耶的思想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策源地之一,他对德里达、德乐兹、鲍德里亚的影响都非常大。巴塔耶的作品在1970年至1987年间在法国被编成《全集》,共12卷,福柯写了一个前言,里面这样写到:“今天我们知道巴塔耶是他那个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眼睛的故事》、《爱德瓦达夫人》打破了故事的线索,讲述了以前从未被讲述的事情。《无神论大全》使思想进入了极限、极端、极点和越界;《色情》使萨德和我们更近,也更难懂。我们欠巴塔耶这一刻的重要部分,但毫无疑问,我们欠他的,还包括我们仍然需要做的,需要想的,需要说的。这些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作品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卓悦还提到,巴塔耶的思想之所以在国内还没有完全被发现,第一是因为没有被完全翻译过来,第二是他的难归类性,第三是他属于二战之间的一代知识分子,而和美国的情况类似,中国学界对法国思想的接受在断层,中国的法国理论从萨特开始,之后就直接跃入后现代或者后结构主义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有一批很重要的一些思想家,目前讨论的还较少,而巴塔耶正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员。

乔治⋅巴塔耶。

巴塔耶的普遍经济学

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杨威在报告中对巴塔耶的普遍经济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杨威认为,从哲学风格上说巴塔耶和德国的阿多诺比较相似,阿多诺借助于音乐理论,实现了一种“无调式的辩证想象”;巴塔耶则通过对人和宇宙间的色情、消耗等现象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异质学”。巴塔耶时常把自己描述得既意志消沉,又放荡不羁,显得很“丧”,不稳定,走极端,但是骨子里还是有一种勇气,一种坦诚的、直面赤裸裸的人生真相的勇气,拒绝伪装粉饰,颠覆规范伦常。普遍经济学即巴塔耶对整个世界的一种颠覆性思考。

杨威认为,巴塔耶早年混乱的生活背景使他得以关注到人类生活中另类的一面。他首先追溯了普遍经济学思想形成的脉络:1928年,巴塔耶发表了一篇题为《消失的美洲》的短文,以文学的方式对古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做出了自己新的解释。此后,阿兹特克人在他的想象中始终挥之不去。在1931年出版的“神话人类学”著作《太阳肛门》中,巴塔耶主张以“戏仿”来理解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他阅读和吸收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然后把整个宇宙描述为能量的纵向和横向的运动。人类欲望展现的也是宇宙的能量,特别是在自我迷失、自我毁灭、自我牺牲,把稳定的自己融入宇宙、跟宇宙连接的时候,得到最深刻的表达。在1933年的《耗费的概念》一文中,巴塔耶就提出了“耗费”思想,普遍经济的视角此时已经出现,并且巴塔耶曾有“宇宙经济学”(l’économie de l’univers)的表述。1937年,巴塔耶在《悲剧命运》这篇文章里,提出了写作计划,其中含有《被诅咒的部分》的雏形。巴塔耶1947至1949年间发表在《批评》杂志上的文章于1949年结集出版,成为《被诅咒的部分》(第一卷),这本书是对由耗费开始的涉及经济、宗教、色情、政治等领域的系统研究。

关于普遍经济学的内容,巴塔耶说:“总之,我必须徒然地努力澄清普遍经济的原理,其中,对财富的耗费,而不是生产,是主要的对象。”普遍经济的基本法则包括两方面,一是增长的限制,即空间是生命的基本界限;二是奢华的类型,其中自然界的奢华主要有三种形式:吃、死和性,人的奢华则发展出了不同的手段:劳动和技术。在巴塔耶看来,第一,资源稀缺恰恰是因为从个体出发及其竞争与剥削导致的。回顾世界历史,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人类往往会创造不仅满足需要而且过剩的财富。第二,决定一个社会的文化特性和发展目标的是耗费,而非生产。是消耗方式,而不是生产方式,塑造了社会形态。第三,生产活动无非是能量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转移,以及在人类社会中的积聚,而这种过度的能量积聚却是现代社会日益严峻的危机的根源。

杨威进一步指出,巴塔耶对社会一直在批判、越界,从他1945年开始创办的《批评》(Critique)杂志来看,对于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和学术潮流,他都“一视同仁”地加以批判。他显然也无法忍受资本主义这种理性的、进取的同时又单调乏味的机制,以及消费社会中有限的、片面的存在方式,普遍经济学思想其实也反映了这种超越有限性的冲动。巴塔耶还从普遍经济出发,重构了人类历史叙事,他用大量篇幅回顾和考察了历史上的社会类型,主要指出了三种社会类型:耗费社会,关注古代阿兹特克人和美洲西北部的印第安部落的献祭和炫耀性浪费;企业社会,指作为军事企业社会的伊斯兰教和宗教企业社会的喇嘛教;工业社会,讨论他所处时代的苏联和美国,提出苏联威胁下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以经济活动而非战争作为过剩能量的出路,或许可以使人类和平地走向问题的普遍解决。卓悦在讨论时对此补充说,巴塔耶对马歇尔计划大致是肯定的,但他同时也有保留,甚至是批判的。巴塔耶认为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西欧国家的一个“礼物”,其目的是为了协助被战争破坏了的西欧国家重建自己的面临崩溃的经济体系。但是美国在借给西欧130亿的同时,也将它自己的大量消费品,比如可口可乐、牛仔裤、电器等引向西欧市场,彻底改变了西欧人在非消费经济、传统社会里保留的一种生活方式。巴塔耶的意思是美国“给予”的那份“礼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投资”,而不是任其“流出”从普遍经济学的角度,这2%的国民生产总值,本来是可以用于非生产性消费的(比如支持艺术,支持“奢华”,即一些对生产关系“没有用的东西”), 但马歇尔计划并没有允许这2%在它的经济体系中“流掉”,而是要把它收回来。所以马歇尔计划, 从经典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帮助别人的“礼物”,但从普遍经济学的角度,它不是。

巴塔耶对尼采思想的解释与转化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生以“从权力意志到机运意志:论巴塔耶在《尼采研究》中对尼采思想的解释与转化”为题做了主旨发言。他指出,尼采对巴塔耶的影响非常之大,在1922年巴塔耶就开始阅读尼采,在阅读了尼采的《超善恶》以后,他的思想受到很大的震动。第二年,他又在舍斯托夫的指导下比较深入地研究尼采。1945年,他又写了《尼采研究》这本书。接着,张生从存在、道德、意志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巴塔耶对尼采思想的理解和改造。

首先,巴塔耶从存在角度对尼采的批评涉及到“人是什么”的问题。巴塔耶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的样式是碎片化的状态。尼采也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性是不完全的,而且受到扭曲,并且以碎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巴塔耶认为,人确实是一种碎片化的存在,但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活着就要行动,就要有所作为,这就导致了真正的碎片化,而不是尼采所说的因为有道德、上帝,诸如此类超越性东西的束缚、压抑,才让我们变成碎片化的人。巴塔耶用整全性的人置换了尼采的超人概念,他认为整全性的本质就是自由和非理性。而人的这种整全性或者整体性是不可切割和压抑的,他虽然在现实中被碎片化地处理,但是却并不能泯灭对整体性的追求。

其次是巴塔耶从道德出发对尼采的解读。他探讨了“顶点”和“没落”这两个来自尼采的概念。巴塔耶从道德的角度重新赋予了“顶点”和“没落”新的含义,和我们一般的常识相反,他认为“顶点”并不意味着善,“没落”也不意味着恶。尼采思考问题的时候,他经常有一种空间感的思维,比如说鹰、蛇、树、根等等。同样,尼采在思考主人道德的时候和奴隶道德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特点。他认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分属不同的阶层,而巴塔耶认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可以同时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最后是巴塔耶尝试以机运代替尼采的权力意志。他认为尼采的权力意志实际上老生常谈,人对于权力的追逐,对于能量的迷恋其实没有什么新意。他认为人真正追求什么呢?就是机运意志。它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偶然,我们在生活中更多的是追求这种东西,我们不是追求有筹划的一个东西。我们在生活中其实希望意外产生,这个意外本身就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打破,这是一个机运。最后,巴塔耶试图把尼采的永恒轮回进行新的理解,他强调人在面对永恒轮回时的一种情感状态,也就是一种“似曾相识”的高峰体验状态。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巴塔耶作品集,南京大学出版社。

巴塔耶《色情》的研究方法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张璐是《色情》一书的译者,她在发言中对巴塔耶《色情》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究。色情始终是巴塔耶大量理论著作和虚构作品的主题,1950-1951年完成草稿《色情史》后,于1957年在子夜出版社出版了《色情》,旨在反思人的色情行为的本质和意义。根据翻译的经历,张璐总结出了书中的三种研究方法并分别进行了讨论,即“整体视角”、内在体验和两极(二元)逻辑。

首先,巴塔耶在《色情》的序言中说,只求在描述的各类事实中寻找一致性,从一系列的行为中给出一张逻辑连贯的图表。书中以色情为主题,从不同的视角对人类生活进行整体关照,包括生物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或者民族志学,还有哲学、经济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这种整体视角可能受到马塞尔⋅莫斯《礼物》中“整体社会现象”研究方法的影响,巴塔耶上过莫斯的课,在课上最受打动的一句话是“禁忌就是让人违犯的”,也就是《色情》第五章僭越中的重要命题——禁忌在此存在,就是为了打破。另一来源可能是对其产生过影响的哲学家,例如巴塔耶是通过科耶夫这个媒介了解黑格尔的,科耶夫的著作里面谈到了黑格尔关于智者的这个定义。“智者”也就是能够回到与我们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行为相关的所有问题的人,也就是能够回答普遍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的人,也就是成为百科全书,要完美地完全地拥有所有的知识。黑格尔定义为全知的人的同时,盲目大胆地认为自己已成为智者。科耶夫虽然批判了黑格尔的盲目大胆,但是巴塔耶始终没有放弃获得百科全书一样的知识。他要实现这样一个全新的绝对知识,要回答所有的问题。巴塔耶寻求的是绝对的知识,也即完整的知识。他希望扩展自己的经验,成为绝对知识之人(这也就是巴塔耶思想中的“至上者”),也就是《色情》这本书里面提到的完整的人,然后触及不可能及之物。

其次是内在体验,主要表现在非知与感性上面。巴塔耶在引论里面提出研究色情要讨论的是一种基本的内心的混乱,色情是一种内心的混乱,它的本质是令人的内心翻江倒海的颠覆。因此出发点必须是无足轻重的,是科学建立的事实,不能让我们内心有所波动,也即科学的方法,但实际上他又多次提到科学方法是有局限的。他认为科学方法有简化的趋势,会将其观点抽象化,并且强调哪怕有时我会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那也是一种假象。他认为没有体验就无法谈论色情和宗教,他要从神圣的视角考察神圣之物。根据留尼旺大学的德里克⋅蒙-伊的梳理,巴塔耶追求内在体验的第一个步骤是绝对知识,第二个步骤是以辩证的方法,将黑格尔的积极哲学和尼采的否定信仰的认知体验纳入其中,第三步是用非知直接替代了绝对知识,也就是一个反转,从而将科学认知模式和神秘主义认知模式相融合。在《色情》里,巴塔耶有这样的一个表述,他指的理想状态是神人融合的状态,其实神人融合的状态最早就是来自基督教。首先是要达到最高程度的冷漠,在无生气的征服中,在宇宙万物完全透明的状态下,希望与担忧均消失不见。这段描述与宗教的出神的描述是非常相似的,但是是顶级的出神状态。这样的状态下人是不受束缚的,没有时间的,也没有空间的,然后就达到了他所说的永恒的连贯性。色情和神秘主义相似之处在于,必须通过在体验中认识到两种感动才能把握,他认为具有宗教敏感性的人才能把握。科学和以神秘体验为基础的内在体验看似存在矛盾,但巴塔耶尝试将科学的方法和内在体验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例如他批判了金赛报告把色情当做一个东西,从而进行的机械而肤浅的调查,同时他也承认这个报告可以作为我们到达内心所绕的弯路,先将色情作为客观对象所把握,让仅剩的内在体验起作用,这样才能达到真相。

最后是他的二元逻辑以及越界。巴塔耶在讨论基督教的时候,他批判基督教将神圣世界分成不洁之物和纯洁之物,纯洁之物留在了世俗世界里,但是不洁之物,也就是污秽、罪恶,包括我们的这个色情是被排斥到世俗世界里面的。他把在十字架前的献祭,也就是将基督自我牺牲的这个献祭,讽刺地说成是基督教自相矛盾的一种幸福的过错。因为这种献祭也是非常血腥的,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必须被排斥到世俗世界的部分。这样大量的二元对立交替的出现,比如说连贯性、不连贯性,生和死,还有一部分二元对立会转向自身的对立面,是一种动态的状态,互补、共存,相互加强或者有所超越。比如说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禁忌与僭越。这两个世界的分类中间是有一个界限的,而巴塔耶想要达到的至上的部分,就是要跨越中间的这道界限。巴塔耶就是想利用不洁的这个部分,来否定之前强加在这些上面的束缚,然后到达他的至上性。

    责任编辑:黄晓峰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