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获奖专访| 邢栋: 在爱看书的家庭成长,喜欢随手记事

澎湃新闻记者 蔡木兰
2019-05-07 14:18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优秀的写作水平离不开孩子们平时的阅读和积累,离不开孩子们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家长老师的们正确引导。怎样让他们成为善思、能言、会写的孩子?相信每位老师、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方法。本次亲子学堂对第三届“澎湃新闻寒假征稿活动”获奖小朋友和指导老师的系列专访,希望给大家一些启示。

“这时,姥姥告诉我一个小秘密,她的父亲以前就居住在这条古老的街巷里。这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和兴趣,便坚持要去看看那座老宅。漫步至门前,我抬头望去,狭窄的小道尽头一座小院完整的展现在我的面前,我亲眼目睹了先人们生活过得(的)地方,虽然没有看到人,有点小失落,但毕竟来到了太姥爷和舅姥爷居住的地方,我还是很欣慰。我追寻着爸爸、妈妈、乃至姥姥、姥爷儿时的记忆,在这现代的生活节奏中,似乎嗅到了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

这是征文获奖作品《大年初五的安阳古城十分热闹》的部分内容。作者邢栋是安阳高新区银杏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如他稚嫩的文字,这个还未满九岁的小作者性格活泼,对生活充满好奇心。

邢栋

姥姥姥爷爷喜欢陪他看书

问起喜欢看书吗?邢栋头头是道地说,“我爱看书,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古以来,赞美看书的的诗句数不胜数,所以我爱看书,因此也喜欢写作文。”

邢栋喜欢看书与姥姥、姥爷对他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姥姥、姥爷上学时特别热爱学习,还是班级里的优等生,因此特别注重学习教育。在邢栋还很小的时候,姥姥、姥爷就经常陪他看书,跟他讲书中的故事。虽然那时的邢栋还不太认字,但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了他。

一二岁时,妈妈就开始培养邢栋的阅读兴趣,常常给他读婴儿画报、唐诗三百首。“我一讲书,他就特别认真。”孩子稍大些,会讲话了,妈妈又引导他背诵古诗词,忙时,就用听书软件给他听书。

阅读、背诗词,在二三岁年龄阶段的孩子看来或许“枯燥无味”,但邢栋却好奇,为什么古人能够用短短的几句诗就将道理精炼出来。这种语言表现形式让他对古诗词特别感兴趣。二岁时,他就已背下了三十余首古诗。

家里有一二百本藏书让邢栋看书更方便,四岁能够自主阅读时,他喜欢四大名著、科普类小说、漫画,还“瞄”过《三体》。最近,邢栋看完了《三体》,并且认为是一本好书。在他心理,《四大名著》、《三体》、《环球少年地理》是像珍宝一样的书籍。

邢栋参加朗读会活动。

硬笔考级拍照留念。

妈妈把他当成朋友

在妈妈眼中,邢栋是一个自律、有计划,很有想法的孩子。生活上,妈妈会以一个平等的姿态与邢栋交流想法。比如会询问他,最近在看什么书,待忙完手头的事后,就与他交流书中内容以及各自的看法。陪写作业时也一样,母子二人“各忙各的”,邢栋写作业时,妈妈在一旁看书,或者加班工作。待孩子写完作业,她再检查,提出自己的看法。“类似语句不通顺、细节描写这方面,我会跟他说,这样会不会更好。”

正是由于这样的家庭教育,邢栋很乐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父母长辈交流。此次征文受到评委老师点评后,他还主动找妈妈沟通,文章还可以怎么更好。

这种平等关系还体现在一家人旅行当中。旅行中,妈妈常以提问者的身份问邢栋“长城有什么故事”,邢栋就会滔滔不绝地跟妈妈讲自己在书上看到的知识点、故事。邢栋看的书涉及类型、知识众多,像历史、地理、人文、文学都看,这些书上的知识,在行走中,转化为邢栋的知识库。“他会跟我讲一些历史方面的知识,跟我进行交流,这是我蛮惊讶的地方。”邢栋妈妈说。

“故事”多就写作文,“故事”少就写日记

在爱看书的家庭氛围长大,邢栋不仅喜欢阅读,还喜欢随手记事。

邢栋的习作获得老师的表扬。

邢栋是在一年级时接触到日记,写日记也是邢栋所有作业中做喜欢的一个作业,即使有时候老师并不会布置日记作业,他还是坚持每天都写。按照他的话来说,有时候布置写日记,有时候不布置,但是不写就会感觉很“别扭”,他喜欢将一天中发生的有趣的事记下来。

生活中的大小事情,班级里发生的事,这些都是邢栋的“素材”。而从一年级起,他就担任“代理班主任”的职务,这让他更加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今天发生的‘故事’比较多,就写作文,‘故事’少点,就写日记。”他说。

邢栋还喜欢游泳。

看书、学习之外,邢栋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除了每天看书半小时,以及每周六固定的钢琴课之外,剩下的时间都是邢栋自己的。他可以选择当下最想去做的,比如游泳、打乒乓球、踢球、练书法等。

“不清楚他喜欢什么,就带他去尝试各种兴趣爱好,书法、弹琴,他都很喜欢。学习要跟娱乐相结合,毕竟还是个孩子。”邢栋妈妈说。

    责任编辑:李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