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下传统军控条约意义下降,美俄战略对抗或现新趋势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胡高辰
2019-04-29 06:21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4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出席全国步枪协会(NRA)活动时宣布,美国将退出联合国《武器贸易条约》。

当地时间4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撤销在联合国《武器贸易条约》上签字,美国将正式拒绝该条约。特朗普政府在国际上“退群”、退约的举动已不罕见,美国对与关乎战略安全相关的双边条约也做出了一系列消极的举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26日还报道了一则消息,特朗普提及开展军控谈判、签署新的军控协议,白宫官员也表示,要尽快给特朗普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特朗普对签署新核裁军协议的表态,使得世人对美俄之间已有的军控协议的走向愈发关注。美俄之间存在的主要双边军控条约包括《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其中美国已经退出《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岌岌可危,《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前景也不甚乐观。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于2010年签署,2011年正式生效,以10年为期限至2021年到期,经美俄双方同意后,可延期至2026年。根据条约,美俄两国须全面削减冷战时期部署的核弹头与导弹,在条约生效的7年后将各自的核弹头削减到1550枚,核导弹发射装置和可发射核武器的轰炸机等运载工具的数量减至800件,其中已经部署的核弹头运载工具的数量不得超过700件。这一对核弹头、发射装置及运载工具数量的限制被称为条约的“核心限制”。2018年2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美俄已经实施并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条约对美俄两国战略核武库的“核心限制”正式生效。

但是在2018年条约的“核心限制”生效后,该条约的后续走势,即美俄是否会按照条约的时效期继续延续该条约,继续实现进一步的战略军备裁控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对美俄军控乃至全球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美俄两国目前的战略关系态势发展和美国的战略军事政策来看,《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前景不容乐观,美俄战略裁军进程甚至有倒退的风险。对此,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惯用的以“退约”为谈判筹码的手段;二是《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反映冷战时期以数量限制为主的军控思路对当下的美俄两国还有多大意义?

美国借退约过程为牟利工具

作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重要当事双方之一,特朗普政府治下的美国或许会以阻挠延期甚至终结《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行为作为未来和俄罗斯讨价还价的资本。

特朗普政府这种用退约行为来讨价还价的手段近年来已屡见不鲜。自2018年10月美国提出有可能退出《中导条约》之后,美国事实上在近半年多的时间内持续就退出《中导条约》一事和俄罗斯进行着政治上的讨价还价,并以指责俄罗斯违约在先、指责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存在违约行为作为退约的理由,甚至要求俄罗斯销毁所谓“违约”的导弹系统。

到了2019年4月初,美国副总统彭斯又表示美国有意与俄罗斯就《中导条约》的履行等问题展开对话。由此可见,即便早在半年前美国即提出退出《中导条约》,但是直到今日美国仍旧对退出《中导条约》显得“优柔寡断”,美国提出“退约”背后的深意值得思考。

类似这样的军控条约是美国与俄罗斯进行政治博弈的筹码。从提出退出《中导条约》到现在,美国不断借此议题做文章,要挟俄罗斯公开某些武器装备技术参数、指责俄罗斯的军事部署、甚至以俄罗斯违约为借口来强化美国在东欧的军事部署等,其目的是借退约的过程来实现美国想要获取的国家利益。

同理,作为美俄军控条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美国不排除会拿中断《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或消极对待《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态度与俄罗斯讨价还价,以拒绝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举动要挟俄罗斯做出政治上、军事上符合美国要求的行为。

从特朗普政府普遍的对待双边、多边条约的态度来看,特朗普政府对类似《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导条约》这样的双边军控条约“果断”退约,或做出类似对《反导条约》那样单方面终结条约的行为不存在时间或国内程序上的困难。而特朗普政府对军控条约的态度关键在于对过程的利用,即如何利用退约、断约的过程帮助美国与俄罗斯或其他大国讨价还价,获得政治上的利益,占领所谓国际“道义”高地,给美国牟利。

美俄双边军控条约已经不再是约束美俄各自行为、构建积极向好的战略关系的文件,而像是美国借以牟取国家利益、实现政治军事目的的工具。因此,就美国对现有的双边军控条约的态度来看,美国拒绝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或终结条约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具体以何种形式、退约会持续多长时间、在退约的过程中会提出何种诉求,还无法精准地做出预测。

新军事技术改变传统战略关系衡量标准

1991年苏联解体前,美苏两国签署《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其后美俄两国相继签署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和《战略攻击武器裁减条约》。2010年,美俄两国成功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对美俄两国的核弹头数量、战略投送武器的数量设定限制。但就《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内容性质看,其并未摆脱冷战时期以数量限制为主的军控思路和战略互动思维,即主要考察核武器的数量,基于数量的削减来达成美俄战略裁军的目标。这一思路存在一定意义,但是当前随着新军事技术的发展,新军事技术对传统战略武器发展的影响使得以关注数量为主的传统军控协议对军事大国的约束效力逐渐降低。

新军事技术带来的战略武器的质的变化,或许对美俄等军事大国间的战略关系带来的影响效力更大。冷战时期依靠数量实现威慑效力的战略武器发展思路,未来或会被更为依靠质量、依靠技术优势的战略武器发展路径所取代。

在技术领域,美俄近年来的战略对抗态势加剧,两国在高超音速载具、防空反导技术、网络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均投入了较大的资本。例如俄罗斯在2018年3月就公开展示了“先锋”高超音速飞行器、水下潜航器、核动力巡航导弹等新型军事装备。美国也在战略武器方面加大投入,媒体报道美国新一代隐身轰炸机B-21即将首飞。上述武器装备都可以进行核作战。

此外,在战略行为方面,今年3月15日,美国派出可进行核作战的B-52H战略轰炸机飞赴波罗的海地区,模拟对俄实施打击,美国近期还宣布将在罗马尼亚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美国针对俄罗斯构建的反导包围圈加剧了美俄两国的战略关系的紧张态势。

美俄针锋相对的战略掣肘举动,对美俄间的战略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结合这一系列美俄战略对抗态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能否续约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美俄战略对抗成为了当前美俄安全关系的主基调之一,美俄战略对抗的姿态未来短时间内难以缓解,类似合作性的协议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在美俄之间实现。

另一方面,冷战时期以数量为表现的战略对抗姿态未来或可被“数量为保障、技术为支柱”的战略武器发展模式所取代。即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数以万计的核弹头和投射武器互相瞄准构建威慑的情况,未来或被以相对冷战时期较少的核弹头加之高技术战略攻防武器构建威慑的情况取代。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带有冷战色彩的军控协议,对美俄两国来说不再显得具有特别重大的实际意义,而更像是美俄两国关系走势的政治标志。

因此,就美俄两国各自的军事技术发展态势和战略攻防体系的构建来看,《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对数量的限制在美俄两国当前的战略博弈中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在数量为依托的基础之上,美俄两国的战略攻防武器基于新军事技术的质量发展,一定程度上把美俄的战略对抗引向了一个新的趋势路径。

美俄的军事技术发展和两国的对抗为国际安全体系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类似《新战略武器削减条约》的存在仍具有重要的意义,续约体现着美俄两个大国对战略军控的态度,美俄两大核军力第一梯队国家应当首先在核裁军领域做出表率。同时,新军事技术对战略武器和战略关系的影响更应该被关注,新军事技术带来的潜在的军备竞赛的风险值得被重视,加强合作与对话、促进多边交流和沟通机制确有必要。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军备控制与国家安全方向)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