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评委专访| 王小柔:不给孩子开书单,让他们多观察生活

澎湃新闻记者 杨思超
2019-04-27 12:21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孩子优秀的写作水平,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如何教孩子写作?怎样让他们成为善思、能言、会写的孩子?本次亲子学堂对第三届“澎湃新闻寒假征稿活动”评委老师进行了系列专访,希望给大家一些启示。

“孩子们能够为一次征文去审视自己的家乡年味,或者家里年味,是特别好的开始。”作家王小柔作为本次征稿评委,鼓励孩子可以多参加一些征文比赛。她认为,这样的经历对一个热爱阅读与写作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而她本人在年幼时也有很多这样的经历,她回忆自己小学参加市里的征文大赛获得了名次,还上了电视新闻,当时喜悦的心情现在还记得特别清楚。

王小柔陪孩子悦读。

本次征文中孩子们充满童趣的语言,让王小柔感觉特别好。看学生作文,她最怕满纸看到的都是大人话。“我们要观察生活,文字才能生动,细节描写才可以打动别人。有的孩子用散文的方式,有的孩子用诗歌方式,有的孩子用标准的校园作文方式,都让我看到了不同地方的年味儿。”在她点评的征文中,《我和爷爷的一次寻根之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有意境的开篇,让音乐融入文字之中,阅读初始就有了韵律感。全篇文章紧扣主题寻根,带读者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和现在,通过今昔对比,浓郁的生活气息跃然眼前,让阅读者也会被这样的寻根所感染。文字生动,有画面感……”这是王小柔对此篇文章做的点评,而这片文章也因2631票,获得了本次征文“最喜欢作品票选”的第一名。

现在孩子不缺阅读,缺少对世界的想象力

对于本次征文小作者的文章,王小柔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些需要提升的地方。从整体来看,孩子们的想象力表达还需要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也要提高。“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大多时候因为有标准答案,所以从小束缚住了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在这个框架中,需要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王小柔认为,现在孩子不缺少阅读,缺少的是对世界的想象力。当孩子不去思考,文字是没有灵性的。现在孩子太多的时间被课外班和成人的指令占据,他们缺少了生活和思考。

王小柔带着地质锤在山里。

为什么孩子书读的不少,却落不到纸上。即使面对简单的作文,也不知道写什么,该怎样去写。王小柔指出,想突破这些问题,就要大量的去阅读生活,家长要成为领读人,多给孩子创造观察生活的机会。王小柔以自己为例,介绍自己现在是“斜杠中年”。周末,她会背着地质锤去山里,做一名化石猎人。也报名学习了农科院兽医,希望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帮助受伤的小鸟、小仓鼠,在人类社会中能活得久一些。她讲到,这些生活经历是与写作有关的,会反哺她的文字。

多让孩子接触自然,对写作有益

身为悦读推广人,王小柔在指导孩子写作上,有一些自己的心得。现在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多看名著。可如何能写出名著中的文字,王小柔认为这不是靠背好词好句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去注意细节,观察生活,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自然在一起。如《子夜》中有一段对苏州河描写 “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轻轻地、悄悄地,向西流去……”。孩子要想写出这样的语句,重要的是他要观察过河水。

家长和孩子都要热爱生活

除了将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拆出来,然后去生活中观察,激发孩子想象力和思考也很重要。王小柔认为,当父母和孩子一起观察河水,这就是好的开始。家长不要低估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有时说出来的话像诗一样美好,只是很少有家长会把它记录下来。

不开书单,做有效的阅读

现在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很喜欢给孩子开书单。王小柔建议,不要逼孩子去看家长和老师都看不进去的书。如果为了考试中作文得高分,而去让孩子阅读,这会失去阅读的魅力。任何一件事能坚持,是因为内心热爱,如果是带着任务读书,相信孩子们是痛苦的。

阅读是重要的,是一个作家经历的精华体现,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领读人,要懂得顺应孩子喜欢的阅读方向,给孩子找更好的作品。其次,她还建议小朋友在阅读时,要去主动思考,做读书笔记,进行日常素材积累。她强调,只有做到有效的阅读,才能下笔有神。

评委介绍:王小柔

中国作协会员,签约作家,悦读推广人,曾获中国新闻奖,被誉为中国最哏儿的作家。作品《乐意》、《有范儿》、《十面包袱》等。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