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收紧伊朗石油出口最后的“绞索”:沙特笑了,欧盟郁闷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钮松
2019-04-24 15:07
来源:澎湃新闻

4月22日,美国政府决定将如期在5月初取消对从伊朗进口石油国家的制裁豁免。白宫表示:“这一决定旨在使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断绝该政权的主要收入来源。美国、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这世界三大能源生产国,以及我们的朋友和盟友,都致力于确保全球石油市场保持充足的供应。”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指出,美国这一举措的目标就是要剥夺伊朗政府“数十年来用于破坏中东稳定的资金。”美国的决定为土耳其、印度、日本、韩国等八个经济体的伊朗石油进口之路,彻底关上了单方面的豁免之门。

美国对伊朗全面遏制的“路线图”正日益明晰化。从特朗普竞选总统时以退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为一大“杀手锏”,力图通过彻底颠覆奥巴马在伊朗政策上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来“圈票”,到就职后加大对伊打压力度、最终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经济制裁,再到去年11月将制裁延及石油领域。由于反对声浪过高,特朗普做出了对部分国家进口伊朗石油180天的制裁豁免。

进入2019年,特朗普的对伊遏制进一步提速,从本月初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再到宣布下月初开始对所有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施加制裁。由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与石油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美国“拉黑”革命卫队的行径很大程度上也可视为是在堵死伊朗石油出口之路上的“釜底抽薪”之举。

自美国单方面从伊核协议“退群”开始,美伊双方便开始了激烈的明争暗斗,而石油则是压倒美伊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试图堵绝伊朗石油出口市场的做法对伊朗的国内政治和地缘环境都不可避免产生深远的影响。

伊朗的反击

就美国全力遏制伊朗所产生的伊朗国内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伊朗内部的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力量对比正在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伊核协议的达成在美伊两国内部都遇到了强烈的反对声,特朗普的顺利当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部分民意。在伊朗内部,保守派高度质疑鲁哈尼政府与美国达成伊核协议的前景。随着美国“退群”、制裁与“拉黑”等连环遏制措施的相继出台,改革派的对美外交实践已遭遇重大挫折。

就在美国宣布取消制裁豁免的头一日,伊朗正式宣布任命萨拉米(Hossein Salami)为新的革命卫队总司令。尽管伊朗方面没有公布革命卫队换帅的原因,但当前美伊关系特殊的时间节点,以及萨拉米强烈的反美反以及反伊核协议的言论和立场,已经清楚表明美伊冲突正在不可避免持续升级。革命卫队因受美国的污名化和直接的部门石油利益受损而在对美强硬政策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其次,伊朗在核活动上将会出现一定反弹。美国将革命卫队“拉黑”之举使得伊朗以启动IR-6型离心机安装工作作为回应。尽管这也是在伊核协议的框架之内,按照协议伊朗可以“进行只能使用IR-4、IR-5、IR-6和IR-8型离心机的铀浓缩开发”,但在美伊关系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则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意味。正如鲁哈尼总统所言:“如果继续对伊朗施压,要先明白,从去年开始,伊朗的导弹研发水平就已经超出了你们的想象。过去你们害怕伊朗的IR-1离心机,现在我们宣布我们已经研制了IR-6离心机,如果你们想要继续削弱伊朗的国力,我们还将启动生产IR-8先进离心机。”美国即将全面制裁进口伊朗石油国家的决定便是继续削弱伊朗国力的行为,而伊朗很难在此方面坐视不理。

地缘影响

就美国全力遏制伊朗的地缘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首先,美-以-沙三国反伊朗准联盟将更具实际内容。对伊朗“磨刀霍霍”可谓特朗普就任以来美国中东政策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以色列与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两大战略支柱,但以沙关系却因巴以冲突和阿以冲突问题而长期裹足不前甚至冲突不断。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便打出了两张牌,一张是“耶路撒冷牌”,一张是“伊核协议牌”,这两张牌构成了特朗普不太明晰的中东政策中从始至终最为清晰且核心的部分。以色列与沙特这两大盟友在美国打出的“伊核协议牌”找到了高度共识,而巴勒斯坦问题的长期边缘化再加上共同抗击伊朗的现实急迫需求,使得沙特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保持了高度容忍的态度。美国利用退出伊核协议问题将以沙最大限度聚合在一起,而对伊制裁的关键领域便是石油,美国对伊朗态度越强硬,制裁力度越大,美以沙反伊朗准联盟从外壳到实质都将会更加完整。

其次,同时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产油国,沙伊在石油出口方面的博弈将会更加有利于沙特,这种力量的对比将会在两大教派的博弈中呈现出来。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沙伊便在海湾地区乃至中东地区加快了博弈的步伐。由于伊朗是全球最大的什叶派国家且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神权共和政权,而沙特则坐拥两大伊斯兰圣城并以“伊斯兰盟主”自居,伊沙之间的全方位博弈往往以教派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教派冲突与国家经济实力互为表里,缺乏强有力的国家经济后盾支撑的教派博弈只会是“无本之木”,当前伊朗的情势正是如此。

沙特与伊朗皆为全球产油大国且地理位置相邻,在全球石油出口市场中处于一种激烈的竞争关系。美国试图通过国内法全力堵塞伊朗石油出口的阀门,沙特则是显而易见的受惠方。伊朗石油出口即将迎来美国最严厉的制裁,这必然会直接影响伊朗政府的财政收入,当前伊朗在中东地区事务中已呈现出收缩态势。

最后,欧伊关系将日趋复杂化。长期以来,欧盟扮演着美伊关系的“中间人”角色,美国的伊朗政策往往留有一定余地,伊朗也乐于通过交好欧盟来平衡美国的压力。欧盟国家在力促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达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目的在于以经济合作为杠杆来促进伊朗政治的温和化,实现欧伊之间在经济与安全上的双赢。

随着特朗普在伊朗制裁问题上不断对欧盟挥舞“大棒”,欧盟采取了一定的抵触措施,如力推隔绝法案、特殊目的工具(SPV)来消除美国压力。但在伊朗看来,欧盟实际上是在与美国打“伊朗牌”,欧盟相对积极的态度使得伊朗难以走到退出伊核协议的地步,但欧盟的效率低下和执行力有限也使得伊朗对其充满怀疑。据伊朗《经济论坛报》报道,2019年1月伊朗与欧盟成员国贸易额同比下降82.72%,其中出口额下降95.42%,进口额下降64.39%,可谓严重缩水。伊朗外长扎里夫本月初表示,伊朗从未真正对欧洲各国的支持寄予希望。

此次美国将对所有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采取单边制裁,这种“图穷匕见”的做法事实上使得欧盟已无太多回旋余地,伊朗对欧盟的不信任感会持续上升,欧伊关系将会更加呈现出 “爱恨交织”的复杂态势。

(钮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