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爆炸|极端分子与IS“回流”人员成内战后最大威胁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成汉平
2019-04-22 09:21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2019年4月21日,斯里兰卡科伦坡北部Negombo,遭袭击的圣塞巴斯蒂安教堂。 东方IC 图

当地时间4月21日,斯里兰卡发生连环爆炸案。截至目前,爆炸已造成215人死亡,其中包括2名中国游客,另有400多人受伤。

斯里兰卡国防部长维耶瓦德纳恩(Ruwan Wijewardene)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连环爆炸无疑是一场典型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

这起连环袭击事件到底有哪些特点?恐怖分子从何而来?藏匿于何处?又是如何得手的?

具备多个重要特点的爆炸方式

根据从斯里兰卡多处爆炸现场以及警方侦破专家的分析可以得出几个重要的结论。

首先,上述袭击事件中,多起爆炸几乎在多地同步举行(只有两起稍滞后),其协调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可见一斑,它显然预示着并非一般的个体或零散的小型极端组织所为。

其次,根据维耶瓦德纳恩的说法,其中至少有两起爆炸是以自杀袭击的方式进行的,表明凶手毫无顾忌,宁可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成功,而类似的手法通常只有“基地”组织、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以及阿富汗塔利班经常采用。

三是当天的多起袭击事件明显要制造巨大的杀伤力和国际影响力。如果就“扩大影响”这一目的而言,与各类极端组织如出一辙。

四是精心选择了时间和地点。袭击当日是基督教“复活节”,凶手选择教堂和西方人集中的高档酒店发动袭击,明显带有某种教派复仇的色彩。

事发之后,斯里兰卡财政部长曼加拉‧萨马拉维拉在自己的推特上发文称,袭击事件意在杀害许多的无辜民众,似乎是一起早有预谋的带有恐怖色彩的凶杀案。

恐怖分子从何而来,目的何在?

2009年“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领导人被击毙后,斯里兰卡持续20多年的内战宣告结束。但即便是在内战期间,斯里兰卡也从未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

谁是真正的凶手?为何要炮制这一连环恐怖袭击事件?

目前尚未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声称对此负责,但根据斯里兰卡反恐部门分析和最新调查进展,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中那些来自斯里兰卡的成员有可能在返回斯里兰卡后炮制了这起连环袭击。他们可能从几个途径重返斯里兰卡国内:一是经陆路从中亚到阿富汗,再辗转返回斯里兰卡国内,通过网络进行串联,伺机展开行动。有情报显示,在“伊斯兰国”组织成建制被打散之后就曾有数百名成员逃往了阿富汗,并且与塔利班争夺地盘,其中就包括来自斯里兰卡的极端组织成员。

二是由于斯里兰卡国内岛屿众多,水运发达,这非常有利于一些极端分子从叙利亚通过海路返回斯里兰卡国内,潜伏下来。其实,如臭名昭著的斯里兰卡人尼拉姆等在“伊斯兰国”组织内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他在极端组织内的多年经营培养了大批追随者,这些追随者有的就在斯里兰卡国内。

此外,斯里兰卡反恐部门管控不力也给了大批极端分子回流成功的机会,而该国安保系统松懈则成为了各方集中诟病的问题。

至于极端分子此次发起连环恐怖袭击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为一个月之前发生在新西兰针对穆斯林的袭击事件复仇。二是,斯里兰卡国内的教派冲突开始迅速蔓延、扩大。去年3月,在连续多起其它宗教针对伊斯兰清真寺的袭击事件后,斯里兰卡政府还一度发出紧急状态令。

恐袭之后的斯里兰卡恐仍难平静

斯里兰卡军方发言人表示,已调派军队执行任务,并加强国际机场的保安措施,以亡羊补牢。政府还宣布即时起全国每天从晚上六时至早上六时实行宵禁,并暂停主要社交媒体及讯息通讯系统,以防谣言散播。教育部门也宣布,学校22、23日全天停课。

根据法新社的最新报道,其实,斯里兰卡国家警察总长在此次爆炸发生前大约10天左右曾经收到了可能会发生自杀袭击的警告,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未有更加详细的情报。根据媒体的披露,当时的情报显示,当地一个激进的穆斯林组织NTJ(National Thowheeth Jama'ath)正在炮制袭击斯里兰卡各地著名教堂和印度驻斯里兰卡高级专员公署的计划。

据悉,这个激进的穆斯林组织NTJ于去年开始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个极端组织日益激进,且不断开始挑起教派冲突,比如其成员破坏了当地的多座佛像,引起了其它教派的强烈不满。

此外,一份来自斯里兰卡各地大约200多家教堂及教会的统计显示,仅去年一年有86起针对基督徒的歧视、恐吓及暴力个案,在今年前几个月则已经发生了26起,且正呈现日益复杂的趋势。根据2012年斯里兰卡的官方统计数字,斯里兰卡全国人口约2200万人,其中70%是佛教徒。另外,还有12.6%人信奉印度教以及9.7%的穆斯林,而基督教徒则是绝对少数,仅占总人口的7.6%左右。

无论如何,最新的连环袭击事件预示着不断涌现出的宗教极端分子,以及潜伏于国内的“伊斯兰国”成员可能会对斯里兰卡整个国家构成自内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安全威胁。

(作者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教授)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