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点题资本市场释放哪些信号,哪些关键制度创新值得期待

澎湃新闻记者 刘歆宇
2019-04-20 08:59
来源:澎湃新闻

高层再度点题资本市场改革。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

这是近几年的政治局会议后的新闻稿中,首次提及“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科创板和注册制。有着怎样的意义?所谓“关键制度创新”,又蕴藏了哪些信息?

就此,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以及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两位专家均表示,“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样的提法是还第一次。对于科创板改革,重心在于注册制,而注册制的核心在于信息披露,这是A股市场上的一次观念改革。除了注册制的推进,接下来资本市场或还将迎来几大关键的制度创新之举。

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关键制度创新,这是我们第一次这样提,过去的提法是完善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应该说,基本制度主要是从底层,从基础层面来看,整个资本市场建立在一个怎样的市场基础之上,而抓关键制度创新的话,我想是抓住主要矛盾,也是抓住了资本市场最核心的部分。”

奚君羊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个提法很重要。

他解释:“我们现在资本市场的管理,许多做法还缺乏有效的制度性的规范,因此,许多对市场的管理措施的出台,没有明确的制度方面的铺垫,比较多的是依靠监管部门本身的人为考虑,而不是完全按照制度来实现这种管理。由于许多管理手段、方法要靠主观判断形成,就不排除有时候对资本市场的管理效果不一定很理想,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反向效果。比如说我们曾经出台的熔断机制,结果反而加剧了行情的大幅波动,这些就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创新而出现的结果,因为很多情况下只能靠主观判断。因此,现在提出要以关键制度创新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说,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我们要更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创新,尤其是关键制度。”

科创板成关键制度创新之一

那么,哪些制度可以算是关键制度?资本市场的关键制度创新又包括哪些内容?

毫无疑问,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今年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相关配套政策随后逐步出炉。3月1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申请在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受理工作。短短一个月内,已有超过80家企业的申请获得正式受理。

这些企业的上市之路不再需要证监会发审委进行审核,而是由上交所对相关信息审核完成后交由证监会注册发行。

一位券商研究分析师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变了过去若干年通过行政审批发行股票的方式,变成由发行人作为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保荐机构作第二责任人,充分发挥市场的定价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董登新表示,注册制应该说是中国的A股市场最重要的一项制度创新,或者是关键制度的改革。

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说:“注册制可以看作是A股市场的一场理念和观念上的革命。注册制把IPO的审核,从发审委对发行人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断,第一次转向信息披露的审核,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这种理念的转型实际上就是为了提高A股的包容性。”

董登新表示,过去的核准制对于A股的IPO审核非常严苛,门槛很高,而且发审委对于发行人的投资价值判断有点越俎代庖,过多地把IPO审核的精力放在对一家公司投资价值的评判上,而忽略了IPO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完整性,所以有点本末倒置。从而也导致市场缺乏包容性,缺乏开放性。注册制可以说是打破了这个传统的核准制管理,淡化对投资价值这方面的判断。

奚君羊也在采访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实行注册制以后,对上市公司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就会从监管部门转移到投资者自身上去,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投资成功与否,就要靠自己的决策来把握。不像以前,因为是核准制,在一定程度上投资者就把责任推到监管部门的身上,因为是你批准上市的,你就要为上市公司的问题承担责任。”

注册制将促进投资者成熟

政治局会议提出,“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显然,注册制的核心在于信息披露。

奚君羊认为,加强信息披露为核心,对于实现注册制是极其关键、极其重要的。

奚君羊对澎湃新闻记者这样解释:“对证券发行不再采取核准,那么怎么保证发行符合规范?怎么保证投资者利益?就要落实到信息披露上。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要有更强的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的范围要更广、质量要更高,对于不能充分实现信息披露的公司,要有更严厉的惩罚措施,要有更强的约束机制。要通过真是、可靠、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来解决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问题,解决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判断问题。因为如果信息披露很充分,投资者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上市公司的情况作出可靠的判断,从而对自己的投资决策承担责任。”

董登新也认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制,真正赋予了投资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让投资者学会用脚投票。

他表示:“投资人根据披露的信息,对上市公司的好坏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就使得投资人不再依附于政府的信用背书,就必须要谨慎,更具有风险意识。过去核准制下,由监管层的对发行人进行投资价值的判断,所以投资人基本上不关心公司信息的真实性,更多就是把它作为一个炒作的对象、投机的对象。所以,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制所体现的就是,对于IPO申请的包容性,达到门槛我就可以让你进来,但是,有没有投资价值、公司的好坏由投资者自己来判断。这样的话,更符合市场机制,而且也能够让投资者尽早的成熟,让投资者具有风险意识,学会用脚投票。”

关键制度创新还有哪些值得期待?

“中国的资本市场最短缺的是什么?A股市场最短缺的是什么?最短缺的就是包容性、机构投资者、长期资金,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市场还是相对封闭,缺乏足够的双向开放。”董登新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除了科创板、注册制之外,后续还有三方面改革非常关键。

第一,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需要逐渐把机构投资者培育成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这是欧美成熟市场的一个常态,而A股现在仍然是一个散户市场,散户市场本身非常脆弱,因此,需要培育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让资本市场成为真正的机构市。

第二,引入长期资金。

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因为资本市场属于长期投资的场所,当然,短炒赚快钱也是资本市场上的一股投机力量,但从资本市场的基石来讲,我们所需要的还是长期资金。这种长期资金跟资本市场是相匹配的。但是我们目前资本市场上长期资金严重短缺,没有像美国那样庞大的私人养老金。比方说,美国3亿人口,有28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储备,而中国的私人养老金储备非常少,还有做股票投资的股票公募基金也比较少,所以我们的产品真的非常短缺。

第三,双向开放。

从2014年的沪港通,到2016年的深港通,再到现在准备推出沪伦通,这实际上是双向开放的真正开始,也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双向开放才是对等的,是境内资本市场和境外资本市场一体化的交融过程。

目前境外资本引入A股市场,从QFII到沪港通、深港通,对于境外资本的进入应该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境内资本走出去,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的投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只有香港。将来的“走出去”双向开放,境内的资本应该还可以到欧洲和美国,这方面可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奚君羊也认为,还有一些重要内容还需要纳入“关键制度”的范围,包括退市制度,以及减少人为干预等。

他说:“比如说退市制度,现在已经有了,但还不是很完善,或者说不太严格,所以我们现在退市的公司数量仍然很少,壳资源仍然有一定价值,导致市场炒作劣质股、炒作题材,甚至亏损的公司股价还会炒上天,这是我们制度方面应该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此外,奚君羊还提到,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的管理也应更多依赖制度,目前还存在一些打招呼,口头要求、打电话的情况,甚至对证券公司现在不要买股票、现在应该买股票,都会发出指令要求,这就是制度不完善的结果。

目前,科创板的上市审核工作已经开启,而正式发行和交易仍然在等待倒计时。奚君羊认为,科创板的筹备工作中,仍有一些需要等待监管部门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把控发行节奏?如何避免询价结果偏离市场?如何避免科创板股票出现爆炒现象?等等。

奚君羊对澎湃新闻记者说:“虽然实行注册制了,也要避免发行上市一窝蜂,过于集中也有可能形成行情的大起大落,所以发行上市的节奏仍然要妥善把握。另外,对于发行价格是通过询价来完成的,但是这种询价是否符合市场的意愿和要求?这方面也要有一个尺度和规范,要避免在询价过程中出现技术上或其他方面的干扰,造成发行价过度偏离市场,那这也可能会造成市场波动。还有一方面,现在市场对于科创板很热情,所以上市之后可能还是会出现爆炒的现象。如何避免爆炒,炒得太高了出现泡沫,泡沫破裂出现大幅回落,这样的行情过度波动也是监管部门需要考虑妥善应对处理的一个问题。怎么能够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防范过度炒作?也要有一些好的措施出台。”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