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力+STEAM跨界合作 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

2019-04-14 09:20
广东

春季是踏春的好时节,也是开展自然教育的好时机。4月13日,一场关于儿童友好与自然教育的沙龙在深业上城4楼路演区举办。沙龙邀请美国自然教育与家庭教育专家Kirsten Haugen讲述STEAM教育在户外教室的运用。

据了解,本次沙龙由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绿色基金会与红树林基金会共同主办,吸引了致力于推动儿童友好、自然教育的从业者60人参加。旨在扩宽深圳市自然教育及STEAM教育的国际视野,助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近几年,自然教育也在国内蓬勃发展起来。研究显示,自然教育对促进儿童在其发展、增强创造力、减少肥胖和抑郁倾向有着积极作用。《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的调研报告》显示,13.96%深圳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某些倾向。

“自然缺失症”是什么?据悉,它并不是医学上的诊断性疾病,只是一种现象,是指由于孩子缺少与大自然的接触和互动对成长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 

据介绍,2016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并纳入“十三五规划”。2018年出台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及行动计划,将拓展自然空间和开展自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所长、副总规划师刘磊表示,回归自然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深圳的建筑密度非常高,孩子们几乎接触不到自然的东西,即使是在公园里,面对的也是人工布置的园景,孩子们无法接触到自然生境。但通过自然教育,孩子们能够从平时压抑的视角和电子产品的绑架中解放,接触真正的自然生态。

此次沙龙让在场观众对STEAM教育在户外教室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观众罗女士说到,今天在现场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STEAM教育与传统教育方式上的差别。比起单一地关注孩子做某件事的结果,STEAM教育更聚焦于孩子们在过程中的思考和策略,更鼓励他们的思维发散。 

主办方深圳市儿童发展基金会代表表示,基金会从2016年起协同政府一起在推动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创建,其中营造对儿童及其家庭友好的公共空间也是重要的行动策略之一,2016年-2018年基金会大力推动的母婴室、如今在倡导的自然教育基地都是重要的体现。

今年,儿童发展基金会的一大重点在于“儿童参与”,希望通过围绕儿童参与的核心理念,促进儿童得以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城市主人翁,其中召集儿童参与到包括自然空间在内的城市规划就是重要的内容,STEAM教育的理念也蕴含其中,儿童友好期待更多伙伴的关注和支持。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