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这个春天,一大会址“解锁”了一项新技能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邹娟
2019-04-03 22:03
来源:澎湃新闻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组建英文讲解队伍。视频来源: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视频剪辑:高文(00:24)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4月3日,星期三,多云。

外国友人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怎样的解说能让他们了解这段历史?2018年10月23日,这个问题“不带商量”地摆在了工作人员面前。

当天临近闭馆,著名欧洲跨国企业驻沪高管代表团一行来到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他们原定的随团翻译因故没来,眼下最迫切的是需要一名英文讲解员。

此前,来这里的外国参观团一般自带翻译,展馆派中文讲解员,随团翻译在现场为外国友人翻译。当时,纪念馆专业的外文讲解员队伍已在组建,但事发突然,实践不够,怎么办?

胡炜为外国参观团做英文讲解。  本文图片均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提供

关键时候,胡炜接到通知上场。

之所以选中他,一方面他曾在宣教部做过一年的讲解员,更重要的是他有专业英语八级水平,事前也已接受过外文讲解培训。

“镇静”是当天在场同事对胡炜的评价。不过,胡炜事后笑着说:“我内心其实并不太‘镇静’,不过当时也来不及多想。”

胡炜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因为不同国家语言习惯和文化风俗都不尽相同,如果只是简单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并不算太难。但是作为讲解员,必须在陈述史实的前提下,考虑参观者是否能听懂,“比如我们跟中国参观者介绍‘封建主义’,不需要解释,但是对外国友人,与其介绍‘封建主义’,不如直接说‘推翻皇帝统治’”。

那一场讲解结束,全场响起的热烈掌声让胡炜松了一口气。

胡炜的这次“救场”,可以说是一大会址纪念馆提升涉外讲解精细化服务的注脚。因为,在那之前,这个党的诞生地已经在筹备建立专门的涉外讲解队伍,并请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专业翻译进行培训,现场演练。

王翔为外国参观团做英文讲解。

到2019年3月中旬,讲解员王翔接到任务,3月24日他要为一个外国参观团讲解的时候,王翔非但不觉得意外,还很激动。

“这里本来就是党的诞生地,能在这里向外国参观者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一件很自豪的事。”王翔说。

不过,这是王翔第一次上场,紧张感紧随激动而至。之后近一周的时间里,王翔开始熟悉讲解词,进场馆实地操练。等到真正给参观团讲解的时候,王翔已经自如了许多。这之后,短短一周,他已经为两批外国参观团做了英文讲解。

“说起来,外国参观团和中国参观团其实差别也不大。比较突出的,是他们交流的愿望更明显一些。”王翔说。

目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已组建了一支精干的英文讲解队伍,面向外籍团队开放预约。散客如果需要英文讲解,可以至一楼咨询台登记,免费租用中英文双语讲解器。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