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瑜荪︱一吟老师谈习字

叶瑜荪
2019-03-19 11:27
来源:澎湃新闻

丰一吟老师写给我的信函中,自1989年开始,多了谈写字的内容,都是她书法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按理,这种学艺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和成败体验,是不愿也不会轻易告诉别人的。但一吟老师把我当作家乡后辈,并不避忌。再则,她见我能将古今名家书法摹刻于竹上,认为我是懂书法艺术之人,乐于和我探讨书法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常常受人之托,去信求她题字索书,故在复我信时有谈写字的内容也就不足为奇了。

2005年之后一段时间,她写字的兴致很高,常常把写得满意的和写坏的书件都寄给我,并详告学书心得,让我点评,提出意见。为此,我积累了不少一吟老师谈习字的信札和书件。我曾经想,如果哪家出版社愿意,我可以编一本《丰一吟谈习字》的专集。

书韦庄江雨霏霏诗

一吟老师不止一次说过她喜欢父亲的字胜过其画。丰先生因知女儿喜欢他的字,就在“文革”前,利用余暇时间,为女儿默写了古典诗词两百零四首,成一二十五米长的书法长卷,名为《文人珠玉》,前后花三年多时间才完成。一吟老师书法学习的范本,当然就是父亲的法书。

一吟老师自从成为“丰派漫画”第二代传人而誊满海内外后,求画者应接不暇。同时,一些书法爱好者发现其字酷肖其父,开始有了专门求她作书题字者。一吟老师虽然也喜欢写字,但真要专门为求者作书时,却觉得自己书法功底还很浅,书写、题字的各种规制和诀窍亦未掌握。故书写时碰到种种问题,弄得很是疲累。如提供的纸幅如何正好写满;如何控制字距与行距;如何保持长行的齐直;如何掌握墨色的均衡等等。于是,一吟老师决心苦练写字,不管多忙,每天要抽出一点时间练字,不断摸索、试验,并不耻下问,连我这样的小辈也成了她学书的探讨者。为此,在她写给我的信札中,保留下了许多她学习书法的细节。现在重读这些谈习字的信札,觉得非常珍贵而有趣。

1989年,我替丑禅兄求一吟老师写一佛偈。写好后她在回信中告诉我:

写这字之前,由于纸太长,怕安排字数不够或超过,所以先裁一张同样大小的纸(当然不必宣纸)试写一遍。但往往是试写的反而字活,正式写时,难免又拘束了(怕写错)。总之,是不熟练之故。若得天天练字,必能自如。可叹实在挤不出时间。这一张,也是写得拘谨,只得算了。(1989年4月3日)

1995年,为我写“静水流深”竹刻稿,信中说:

久不写字,简直写不来了。共写了三次,第一次完全失败,第三次较可以,但有几个字不行。因此,把第二次的也寄上。是否可把“雅正”的“正”字改用第二次写的。“刻”字也似乎是第二次写得好。(1995年3月21日)

今天硬抽时间,把字写好了。难就难在有三张“斗”(裱画人称为“诗堂”)无现成底稿。我书法功底差,一定要衬以底稿,写起来才有把握。为了写底稿,还得找相应的诗。不过,底稿一天天积多了,以后再写时就方便了。(1995年8月16日)

我以为写字一定很快,岂料快不出。写字需要充沛的精力,一次至多写三张,再写,就要出次品了。还不能有人在身边干扰。

我毕竟没有经验,常常写错。一是写错字,二是布在纸面太紧或太松了。我真佩服爸爸,他拉起来就写,也没有格子,甚至也不计算一下。但每次写毕,一定正好,不多也不少,布置在纸上很匀称。

我本应画一下条子,计算一下,但也想学一学一挥即就,有时不画条子,纸也不折一下,就这样写。结果,不是写不满纸,就是多一行,于是,再在这张写坏的上面蒙着,重写。我宁可费一点纸,也要锻炼这种本领。结果,二十张写下来,竟出了十三张废纸。也就是说,实际上写了三十三张,可叹!(1997年5月6日)

习字实在是件难事。我许久不习字,一直忙于工作,在书法上变成“只出不进”,写出来的字越看越难看,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终于下定决心,每天哪怕练半小时字,也比不练好。

自从下定决心后,一直坚持至今。但越练越觉难。我在电话中不是对你说“写在大楷簿上”吗?如此写了个把月,自以为笔画上略有进步了,岂知正式写到宣纸上,不是字距不对,就是行距不对,或者每行首字不齐。记得爸爸在世时,拿起一张宣纸就写,好像预先算好似的,写出来一首诗,笔笔直(有时看似歪曲,其实整体是直的),而且正好把纸写完。这种本事我当时不以为奇,以为很容易办到。现在自己写写,方知难,难,难!……

我喜欢爸爸的字胜过他的画,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学他的书法。由于我早先并无书法基础,学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加之年已七二,真是“八十岁公公学吹打”了!(2000年12月15日)

2001年2月1日,我给一吟老师复信,谈了自己对学书的想法:

丰先生的字,早期的有生拙味,天真可爱。后期的精到娴熟,都令我喜欢。但要学习临摹的话,当然只能学后期的。因早期的以天赋胜,后期的以气韵胜。天赋是无法学的,硬学必然成为东施效颦。后期的书法技法纯熟,在细微处精到而富变化,结体自然,运笔清晰,且有节奏感,活泼爽辣,绝无呆板滞浊之病,形成独特的风格。

你的字在结体、运笔上学丰先生已久,但在用墨上没有丰先生自然洒脱,故通篇看往往不及丰先生爽利和一气呵成。注意了字形和排列,容易影响运笔的流畅和蘸墨的节奏。字写到你的程度,只要留神于通篇布局和用墨自然即可。多写确实重要,熟能生巧,到笔能听你使唤时,写字就可成为一种享受。你太忙,缺少清闲潇洒的条件,否则可以改用毛笔写信。不当它是在写书法,倒成了最自然的书法作品。

2003年,桐乡市区北港河工程改造,我受托请一吟老师为重建的“北港桥”“跃进桥”题额。她在寄来桥额的信中说:

我因平时无空练字,每次写字都无把握,要写好几次,才勉强选中尚可的。这次就这样交差了吧。(2003年2月3日)

2006年是一吟老师习字兴致最高的一年,与我谈习字的信也最多。

桐乡君匋艺术院藏有一本钱君匋请丰子恺作的书画对题册。其中一开写唐代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一吟老师说父亲写这首诗很少见到。我请艺术院复印了寄给一吟老师,她在回信中说:

你给我复印来的一字一画,我看了那字,写得很活,当天就临摩了。由于去故乡过年,四天不碰毛笔,很生疏。写好后看看,马马虎虎。寄你留个纪念吧。

我对父亲的书法有特殊的爱好。对画则纯粹为应酬或解决生活问题,谈不上兴趣。可惜没有时间天天写字。(2006年2月1日)

丙戌正月初三书刘长卿诗

一吟老师为我写《崔子玉座右铭》,寄来时附信说:

此座右铭第四行与第五行间宽了些,不满意。以后有空时再重写。我对写字颇多兴趣,惜无时间。昨日在杭州看过弘公真迹后,觉得更应多加练习。(2006年7月4日)

2006年7月4日致叶瑜荪函

不久又寄来一幅写得不满意的《座右铭》,旁边写着:

我怎么也写不齐。而爸爸每次写字从不歪斜。我还要好好学。写好了再寄你。(2006年9月6日)

2006年9月6日书《崔子玉座右铭》

六天后又寄来一幅《座右铭》,附信说:

行距比前好了些,但总有越写越紧之趋势。字距宽了些,以致本来每行可写四句,现在不足四句了。

父亲写字,每行第一个字必浓些,重些。我改变了原第一个字的地位,又不敢自己写重些,所以看起来总是没有精神。

至于写完正好是一张纸,那是永远学不会的!(2006年9月12日)

丙戌初秋书崔子玉座右铭

五天后又寄来一件书作,并改用直行书写给我写信:

此信改为直写,因为我发现直写可以顺便练习行距。此信行距尚可。

不知为什么,我近来对写字比画画兴趣大。不仅是兴趣,还是一种实利的打算。到我老透了的时候,画画较吃力,写字较简单。此其一也。其二,画总是临摹的,而写字不属临摹。即使照着样子写,毕竟是我自己的作品,不必盖上“仿先父遗墨”的图章。你说是吗?(2006年9月17日)

中国的书法实在高深。我越学越难。你叫我不要拘束,放开些写。今天一试,不满不妥之处甚多。列举如下:(一)末了竟要写“日月楼”了,其实是想写“石珊楼”。(二)虽然对行距还算满意,但不知何故,写到每行末了,总“右倾”。(三)个别字很生硬,小字第二行中之“渊”字,似乎少了一画,但复印件中父亲似乎确是如此。大字中看不惯的就更多了。(四)虽放开些,但字仍是一个一个的,互相没有连贯感觉。

我现在试用直行写信,也是一种对行距的锻炼,但越写越靠拢。以前写书法也总是这样。这次寄你的四行大字还算行距均匀的。

总之,仍差得远。但认识到不足之处,就是进步的开端。反正我有太多宣纸,今生今世用不完。让我慢慢练吧。(2006年11月4日)

你叫我悬腕站起来写(因为以前悬腕只写对联,不写小字),我试了一下,自以为会一塌糊涂,倒也还好。以后一定再练。但这一张是写坏的。(一)字与字之间太稀了,应排紧些。(二)这首诗我没有“样子”可看,是自己想出来写的,因此,有几个字的写法是自己“杜撰”。例如“箫”字,想写简体了,忽然觉得不对,连忙改成繁体,却漏了一画,再加进去,就一塌糊涂了。(三)似乎太大胆些。下次重写。我兴趣很大,但缺乏时间,只好慢慢来。……(2006年11月9日)

不久,又寄来一幅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是她觉得还算满意的:

总算“徒手”(基本不看父亲的字,对每个字只看一眼)写了一张还能看看的。但“乱”字写错了,补了一下。

我说还能看看的,是指行距、字距、齐头。至于每一个字,当然还得改善。就像初见一个人一样,总要给人第一印象清洁整齐。再进一步和这人相交,就会看到这人种种缺点。唉,写字真累!(2006年11月22日)

丙戌初冬书钱塘湖春行诗

我喜欢这幅字,就回信说:“《钱塘湖春行》书件收到,十分喜爱!整体布局都很好。其实这个‘乱’字不必挖补,笔划有错也无妨。如果要说不够,后三行太干了点,都要像第一行那样滋润就更好。等你写时,对笔头墨水能自如控制时,就敢蘸得饱和点。不论写字、画画,水分很重要,宜湿不宜干。”

同年底,她寄来两张寇准《江南春》词小幅书件,信中说:

我的体会,除了多写,无别的窍门。苦于没有时间!这两张虽盖了章,却发现一张的“离”字两竖碰牢了。“蘋”字也写得不好。这中间还写坏了两张。总觉得越写越难。看来我只宜写小字,写起大字来又不行了(今天共写四张)。先练练小字再说。又,久站已有困难。小字可坐着写。(2006年12月2日)

丙戌暮秋书寇准波渺渺词

2007年2月,一吟老师照例回桐乡度春节,回上海后来信说:

这次在东浜头,美其名曰练字,其实毫无成就。一是客人多,屡被打断;二是环境差些,心老静不下来。倒是震天一句话启发了我,他说有的人练字时打格子。我今天把父亲的字干脆复印了两张,一张蒙着写,一张放在旁边看样子。今附上。这样练,效果很好。父亲的字的一些细微处都注意到了,以前为了行距和字距掌握好,忽略了小处,而正是这些小处使他的字更优美。我打算这样练十张,再脱开了写。(2007年2月25日)

丁亥年正月初八致叶瑜荪函

2008年,因写字有了进步,非常高兴地来信:

“八十岁婆婆学吹打”,我今天放大了胆子自己胡乱发挥一通,觉得在行距方面以及写满一纸不多不少方面居然顺利成功了。

你以前教我要蘸了墨汁后写枯了再蘸,我也试了一下,居然像模像样充起书法家来了。而且由于是背出来(不看父亲样子)写,有时两字之间还能自然连带。真是过瘾,看来这几个月临字没有白临。其实每天也只是写一张而已。愚公移山,还是有进步的。(2008年9月26日)

张明缘感冒传给我,已休息三天,今开始工作,第一张就写座右铭。

我不想依赖格子,所以一向随手写,常常一行行不直,或行间距离不匀。今天我在中间折出一条直线,写时,时常看看这条直线,总算没有太偏离。

还有一个问题,爸爸写字,一挥而就,从来不多余纸或少纸。而我却不行,不是多,就是少。今天勉强撑满一张纸,其实左边还应该裁掉些,右边盖了一个“墨缘”章,好些。但显得左边更多余了,你可按折线处裁去一些。(2008年11月27日)

你说:“今天总要休息了吧?”我哪有休息之日!昨天电几位老朋友,都病了。我更加感到自己非抓紧时间不可!就说原定一天写一张书法练字吧,总被打断。也不是不写,而往往是为人写书斋名或题字。虽然也是用毛笔写,但这是付出,不是收入。今天再不临临爸爸的字,手要生了。写了一张颇感慨的字,是李叔同先生的《悲秋》。请哂纳并指正。(2008年12月31日)

大象出版社约我编的《缘缘堂子女书》,于2008年11月出版。新书寄给一吟老师,她读完后来信:

今日结束了画事,还有点时间,给你写封信,练练毛笔。

我每天晚上有一小时可读书,到十一时必睡。因此也读不了多少。还得先看看报。所以《缘缘堂子女书》直到前天才看完。感想良多。……

子女书中我最喜欢的是末尾第一五五页(其实那还是二〇〇一年的事)你复我的那封信,其中谈到了书法的事,至今对我还有帮助。我将细细品味你信中的话。中国的书法是很了不起的一种艺术。(2009年2月17日)

2009年2月17日致叶瑜荪函

在习字过程中,只要有一点心得和发现,一吟老师就会与我分享,她的书法功力就是在这样不折不挠的苦练中进步成熟的。:

这张字只是给你看看,勿保存。因为今天我习字时有意蒙在父亲书法的复印件上写写看,这才发现他写字时一行中上下距很紧凑,所以好看,而我离得太开。寄你的这张最典型。只是为了那“蘇”字的写法经你认可了,才没有撕毁。你看后就撕去吧!唉!写字真难啊!(2009年2月23日)

你说我的字有进步,我听了很高兴。这是我每天早晨练字的结果,也是你指导下的收获。今天附上的一幅,我完全是在没有折过的纸上写的。能这样整齐,我自己看了也高兴。我喜欢父亲的字胜过他的画。这封信也能写得这么均匀,可见我确实有进步了!(2009年暮春)

辛卯春致叶瑜荪函

一吟老师和我在信中谈习字时,已是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她对书法的兴趣和感受真让我羡慕。她对学习的刻苦勤奋和办事的认真,永远值得我学习。

    责任编辑:郑诗亮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