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蜂巢”到逃离:120位摄影师眼中的景观与人类群体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19-03-12 08:35
来源:澎湃新闻

3月9日至5月19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摄影展,集中展出由来自亚洲、澳大利亚、欧洲、非洲和美洲的120多位摄影艺术家创作的250余幅作品。展览聚焦于21世纪全球范围内人类生活的发展状况,将镜头对准新世纪以来出现的景观以及人类群体所面临的问题。

新的消费潮流的裹挟之下,极大规模的商场卖场出现,以及摩肩接踵的人群的流动

“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由威廉·A. 尤因与容思玉共同策划,由摄影展览基金会(明尼阿波利斯/纽约/巴黎/洛桑)、韩国首尔国立现代美术馆与UCCA联合制作呈现。展览分为八个章节,带领观众纵览二十一世纪大规模、秩序井然的人类生活的关键方面。

展览的第一部分为“蜂巢”。小说家汤姆·沃尔夫( Tom Wolfe)曾用“蜂巢”一词来指代纽约喧嚣的社交生活。但事实上,任何大规模的人群集聚都可以被比作热闹的蜂巢。乡村曾是我们长久以来的家园,但20世纪见证了历史的扭转:自现代智人存在的20万年以来,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人口首次超过了居住在城市以外的人口。不断扩大的都市有机体不仅是一个静态的安乐居所,更是个动态的,学习、生产与思考活动在其间不断发生的忙碌工场。摄影师也大多是城市中人,他们醉心于捕捉不断涌动的人潮中蕴含的种种景观可能性。

本尼·林作品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用本尼·林的摄影唤起公众对社会城市贫民窟以及住房条件不佳等问题的关注。图片中的隔间不到五平米,是这个家庭的一个多功能空间,这个空间同时承担卧室、饭厅与厨房的功能,孩子蜷缩在上铺写作业或者玩耍,父亲在下铺读报纸,母亲则在一旁准备晚餐。

彼得·比阿罗贝泽斯基 《此刻天堂 18 》城市中的幻魔瞬间,建筑工地的吊塔的长长的摇臂划过行程一个光圈。

展览第二部分是“流动”。21世纪的文明—连同其居民、物质产品、原料、其概念乃至其象征,正以百年之前的人类无法想象的速度,实现海陆空的全方位移动。金钱这一关键的润滑剂正在“管道”中以光速流通,另一种润滑剂石油也是如此。汽车使人员的流动性提高了50倍;飞机能在一天之内将我们从一个大陆运送到另一个大陆。然而,就像是“准时配送服务”一般,直到故障出现之前,我们对这些日常的技术奇迹大多视而不见。摄影师为各种可能性而着迷,他们深入各行各业,为我们揭开全球文明错综复杂的移动构成。

亚力克斯·麦克林《航运集装箱,朴茨茅斯》

展览第三部分为“一起孤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是出自诗人约翰·多恩之笔的著名诗句。我们有着群居的基因,不断寻找着兴趣相投的朋友、伴侣与合作者。然而这样的群居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其间充满了误解、利益冲突、融入群体的压力和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渴望之间的矛盾;我们盼望“跟随潮流”,但当听到别人批评我们是盲从的“绵羊”,却又变得畏首不前。然而,终极的人类境况依旧是孤独——我们孤身一人来到这个世界,亦是如此离开。但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生活于群体之中。摄影师透过镜头,展现并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洪浩的摄影作品《结算2007年B》“我的东西”系列

艺术家洪浩说这是他在2007年的消费记录,用扫描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看到那一年,中国人正以什么方式生活和购物,也以物来折射那个时代。

 王庆松的《工作!工作!再工作!》

王庆松在现场谈到,这个作品比较特殊,这是在他朋友的一个事务所进行了“摆拍”的尝试。艺术家做了很多建筑模型,让入镜的人穿着病号服,以此来隐喻在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到处崛起的楼盘的一种癫狂的状态。

展览的第四部分为“说服力”,这通常意味着要说服他人去采取行动,无论是通过教导或训练、解释或辩论,还是通过鼓励或威胁。说服可能以微妙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是粗暴的。有时,它也意味着劝导人们去做一些不一定符合他们的利益,但却被包装得看似如此的事情。广告宣传、营销与促销……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商业艺术已发展到了如此出神入化的程度,以至于普通大众无法意识到其中的引导性。摄影师掀开这些操控之术的幕布,使观众得以一窥这些让我们按照他人意愿行事的精妙策略。这里的可以看到巨幅的、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充斥着城市空间,人在其中几乎是被湮没的状态。

罗伯特·沃克,《时代广场,纽约》

展览的“逃离”部分,对于那些逃离战争与冲突的人来说,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完全是字面意义上的(参考然而在生活条件优越的人看来,“逃离”则有着更为积极的涵义:“远离一切”。我们追求消遣、放松与休闲,或者新奇、冒险与刺激。娱乐产业由此兴起,为来自全球狂热的消费者提供了一系列琳琅满目的“产品”。

理查德·米斯拉克,《无题(2013年11月9日,上午9:49)》

展览的最后一章为“文明的下一章会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自问。无人驾驶汽车与无人驾驶飞机近在咫尺,科技好像昨天还是科幻小说里的奇思妙想,却在转瞬之间就从实验室里来到了商店货架上。我们期待生活的每个领域里都有创新与改变发生,但是谁又敢预言到了2100年时,我们的世界、城市与机器会变成什么样,我们自己又会变成何种模样?

迈克尔·纳贾尔,《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自60多年前爱德华·史泰钦的展览“人类大家庭”以来,还尚未有摄影展涉及如此广泛的人类活动。当观众穿行于这些不同的章节区域之间时,他们可以停下来思考当今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最紧迫的问题:日常生活和危机、工作和休闲、迁移和定居、思考和创造。展览邀请观众对从先前的文明中继承而来的发明创造,以及二十一世纪新出现的尖端发明创造进行思考,并见证新的情感与物质技术的诞生——这些技术可能延长人类寿命、消除贫困,让我们与其他地球生物共存,也可能会引发战争和冲突,加剧不平等,乃至加速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灭绝。观众将有机会思考人类毁灭和求生的潜能,比如我们探索外太空,为寻求新的可能性和地球以外的新家园而做出的努力。

展览现场

“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将摄影史本身视为一项集体努力。在世界各地,摄影师们为这个时代创作了适时的复杂肖像,他们观察、记录、诠释人类是如何工作、玩耍、交换商品、交流思想、合作与竞争、结成联盟或发生冲突的,并将这些记录留传给我们的后人。摄影本身也是它所记录的文化的一部分——它赋予我们关于当代生活的启示。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