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丁子:一名看火工的回忆

2019-03-02 18:29
上海

编者按:对于很多人而言,“小三线”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对一些上海人来说,这个词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四五十年前,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从都市走向山村,生产军工,一呆就是十余年。岁月无情,曾经的少年已然两鬓双白,回想起当年的奋斗历程,却依旧记忆犹新。温故过去,才能烛照未来。今天带来的,是原上海胜利水泥厂职工唐丁子的文章,讲述他在胜泥厂做看火工的回忆。

一晃离开安徽宁国上海胜利水泥厂也有30多年了。回忆30年前在安徽宁国工作的经历,感慨万分,酸甜苦辣的记忆令人难以忘怀。当时工作分配是听党话、跟党走,党号召一定要把三线建设好,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我服从分配进了宁国上海胜利水泥厂。根据当时备战需要,我们厂生产的水泥主要供应小三线建设及附近地区的军工企业。那时水泥是计划分配供应,我厂生产水泥直接由上海市委统一分配,属于紧俏物资,供不应求。为了最大化的生产水泥,当时提出了形式口号:“抓革命、促生产“。我们也根据上海市委精神:“抓革命、促生产,努力学习党的一切方针政策。”促生产是如何更近一步将水泥的产量质量提高,最大的利益化,在厂委的正确领导下,他们号召全厂职工,做起了增产、节约、增效的活动。增产、节约、增效的主要工作落实到了我们车间,水泥厂生产设备是两磨一烧。两磨是指生料磨,水泥磨,回转窑。当时回转窑可比喻成人们的心脏,类似炼钢厂的炼钢高炉要回转移动生产,其他各部门会协同配合起来,做到全厂一盘棋,做好增产、节约、增效活动。我们二车间听从党委们指挥,支部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然后根据车间指示落实到各个车间小组、工段、班组中,要宣传到每个职员,使每个员工知道增产、节约、增效的重要性,知道重要性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就要落实制定措施。
我是一名看火工,看火工是生产一线职工,看火工也是技术操作手,高温煅烧主要由看火工掌控。熟料质量好坏全掌握在看火工手里,而好的熟料是生产优质的水泥的基础。为创建一流,做好增产、节约,我们车间领导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商讨制定最佳操作工艺参数指标。我记得很清楚,为了进一步做好增产节约提高热能的利用,也就是节能减排工作,我们车间有个同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为了提高厂的产能与能耗的充分利用,他对湛法回转窑的链条进行了改进,改进的结果是将窑的热能吸收面积扩大,同时窑尾废气中的粉尘最大化的回收利用,做到了最大效益化,这项改进工作我是体会最深的。另外,如何做到将煤的燃烧热能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制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废气温度过高浪费能耗,过低燃烧不充分,过高的废气温度粉尘高,粉尘高不仅污染环境,还会浪费材料的成本。为了节约将电收尘回收的粉尘充分利用,并将其参入窑用。这一做法不仅改善了环境,还节约了成本,是看火工最大的努力,多掺窑灰增加产量。
如何延长回转窑,窑内耐火是料转运周期及延长周期就是尽量减少修窑次数,这也是增产,节约最好的措施,为了保证回转窑周期长,我们看火工就要精心操作,三班保一窑。如何做到三班保一窑,首先要求看火工要有过硬的技术,熟练的操作。因此,看火工就要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翻阅有关技术书籍武装自己。另外,有车间工程技术人员给看火工上技术课,通过一系列活动看火工技术有了提高,为了精心护窑,看火工窑将大火加强,做到勤看火、勤观察、勤检查让大的事故尽量做到消灭在萌芽之中。通过努力我们做到了,一年修组计划三次并立二次修理或一次修理,节约成本不断走低,产量不断提高。
另外,如何更进一步提高水泥质量,车间开展了劳动竞赛,劳动竞赛是将每天生产的产量指标分到每个班组包括看火工,有车间统计员每天将产品质量通统计成黑板报形式,每天将产量质写到黑板上使每个班组、看火工,一目了然,差距显出来,为了互相竞争,每个看火工都有很大的责任感,不断找差距,如何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制定每月召开交流会。看火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不断改进,使每个看火工在以后操作中发挥到最佳状态,通过劳动竞赛,产量不断提高,质量提高最为明显,我厂生产的熟料质量在当时的水泥行业中,名列前茅,同行提到上海胜利厂生产的水泥标号都认同或赞许。我记得当时生产高标号指600号以上,现在称为525水泥,全国只有几家生产。我们厂生产国军工需要的高标号水泥,任务落实到了我们厂里,为做好这份工作,上下级都开了会议,说明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各部门的努力,我们光荣完成了这项任务。

回忆在安徽宁国上海胜利水泥厂的这段时间,有好的的地方,也有艰苦的地方,艰苦是离家太远,来回不便,交通落后,如遇极端天气,山里便会下大暴雨,大暴雨过后会发大洪水,洪水的到来,会使厂里到处都是积水,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冬天,每年都下雪,碰到大雪之后,道路结冰又会带来生活不便,遇见封山,吃住行条件都会变差。夏天,天气炎热、蚊子叮咬那都不算什么,最怕的是火热天宿舍没有一台风扇,我们睡不好,热的没办法只能多洗几次澡,降降温。我们窑上工作是三班倒,三班倒使得体力差,休息不好,加上窑上高温的同志真的吃不消,那痛苦只有在窑上工作过的职工才会深有体会。但山里的艰苦,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品格,这为今后到上海工作积累了宝贵财富。且以后遇见其他困难,都会理性审视。人经过磨炼,才知现在生活的美好,回忆是财富,也是资本。我想念在安徽宁国上海胜利厂的日子,感谢那段时光,好好珍惜当下生活,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作者系原上海胜利水泥厂生产车间烧窑段工段长

(原载任光淼主编:《追忆胜泥足迹  难忘辛勤耕耘》,2018年印刷。鸣谢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的路径研究”;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三线建设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