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档案对话华黎:不为建造而建造

2019-03-05 15:20
北京

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

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

迹 · 建筑事务所(TAO)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华黎

场所是建筑与人的关系之体现。场所无处不在,即便在那些沉默的没有经过建筑师设计的房子里,也存在着场所。甚至没有建筑的时候,也可以有场所。有人的活动,场所就在了,因此可以说因人的存在产生了场所。而设计就是组织空间形状、尺度、光线、视线等,让建筑与人产生紧密的内在联系。

建筑与场所对碰

建造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建造是赋予建筑物质层面的感受。它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强调建造的建筑,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砖墙或石头墙可以看到它是砌造的,或者一个木结构能够很明显的看到这些构件搭接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它是如何被造出来的。

那么就赋予了建筑‘造’的一个特征,当看到砌造的方式就会去想这些问题。建造会赋予建筑更多的物质性,并传递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想,比如说白色、抽象,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材料,而是非物质化的。这种时候也可以把它当成一种物质,或者把它当成一种材料。

咖啡庄园_十字拱空间 ©陈颢

“有时我是有意识地不去呈现建造,就看我们怎么去界定或者说怎么去理解建造的这种定义。换句话说,抽象也可以是一种建造,这应该是一个挺思辨的问题。”

怎么造?用什么造?它都是围绕着场所精神思考的问题。就像在悬崖边做餐厅,我考虑它不应该是一个白色的房子,白色并不能表达结构的力量感以及重量所带来的张力。自然而然就会选择混凝土,并不是说为了表达混凝土而混凝土,或者说为了表达白而白,最后还是为了想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场所精神。

咖啡庄园_咖啡加工区单向拱 ©陈颢

如果只是表现建造,为建造而建造,我觉得最后就会掉入到炫技的陷阱里,可能就偏离了最应该被表达、最想表达的内容。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纠结。在做设计判断的时候,会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说形式上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做任何一个建筑的过程中都会有这种纠结。对于建筑来讲,最后一定是由内而外的呈现,它肯定是带有建筑师很多主观的选择。

咖啡庄园_远景的主体建筑立面©陈颢

有态度的建筑

有人问我“社会实现与个人实现发生冲突会怎么做?”在我看来,建筑既是社会实现又是个人实现,建筑就是这样,不应该把二者置于对立的状态。只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项目本身条件的限制,可能个人实现会更难一些,那么社会实现会更优先一些。比如说做住宅项目,我觉得相对来说做住宅有一些个人实现会比较难,因为它有太多的既定的模式化和市场力量的影响,高层住宅模式想去推陈出新尤其很难。我觉得个人实现这时会变成一个相对次一级的诉求。

武夷山竹筏育制场_从毛竹晾晒场看大车间和办公宿舍楼全景©苏圣亮

“这十年来,很多项目都是在比较具有地方性的环境中,比如云南的乡村、福建武夷山,这些场地都很有吸引力,场地本身非常有特点。不管是地域传统,还是自然特征,场地非常吸引我是我选择做这个项目很重要的标准,当然也包括项目本身要做什么。我管这种场地叫强场地,就是强大的场地,本身有很多的特质。”

武夷山竹筏育制场_大车间西立面局部 © 苏圣亮

武夷山竹筏育制场_斜屋面下的高空间(大车间) ©苏圣亮

“相对来说比较难把握的设计,反倒是没有特征的场地、通用的场地,比如说规划一些新城、规划路网。这种场地只存在于图纸上,本身就很虚幻,在以前我不是特别感兴趣。如果说这几年有什么变化,我觉得我对项目类型的兴趣更具有多样性的,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我现在也很喜欢做都市的地段,不会把自己限制在项目类型或者场地的特征里面。在我看来,所有不同类型的场地本身都有内容可以挖掘:都市有都市的问题,乡村有乡村的问题,每个场地都可以去挖掘。所以我现在做项目对场地并没有特别的局限。”

武夷山竹筏育制场_从西南面茶山远看  ©苏圣亮

建筑与它的世界

建筑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生活在建筑里,它会对你的精神和审美产生极大的作用。

“我觉得不管在哪儿,建筑应该有一个好的影响,它应该有一些美好的熏陶的和提升的作用,否则的话,它会让人变得更加粗糙。”

四分院_北京旧城中的新居住可能性 ©苏圣亮

“想起有一句话叫粗鄙的环境会培养粗鄙的心灵,我觉得这句话挺能说明这个问题。”

建筑其实就是要创造一个不那么粗鄙的环境,去提升人的状态,这是最本质的。建筑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最终呈现的是为人的环境,这是最重要的作用和目的。今天,建筑往往会陷入一种被消费的状态,尤其是网络时代,传播非常迅速,有很多图像化和符号化的东西,这些内容看多了你就会觉得厌倦。可能刚看的时候会感觉挺新鲜,但接收信息太多了,好像老需要新的信息刺激才能兴奋。

四分院_进入私人空间 ©苏圣亮

“我觉得整个时代是这样的状态,但是建筑它有一种独特性,它可能跟产品或者跟时装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它有一些挺顽固的东西,有一些特质是远离潮流和远离消费的、始终保留的。”

四分院_使用现代材料的室内空间©苏圣亮

“建筑跟时代的潮流可以有一点距离,因为建筑建起来多年后,它仍然对人有意义。有的建筑建起来没多久,可能只是当时刺激了你一下,过后就像过眼云烟。但有的建筑过五年过十年、甚至过三五十年,它依然可以被玩味,我觉得这个建筑它就有一些恒久的品质,这非常重要。”

“建筑就是要创造恒久价值,如果从现实层面看,很多建筑会被拆掉,但一个建筑能有很长的生命,它难道不应该有恒久的价值吗?比如建筑要有100年的历史,不能说过了50年,你觉得它就是一个错误,建筑师要对自己的建筑负责任,这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只图一时之快。”

四分院_小巧却功能齐全的房间©苏圣亮

建筑设计也体现了文化的性格,包括空间的特性、建筑本身呈现出来的氛围。建筑设计本身的性格需要设计师去捕捉,而文化性格又和项目本身的定位和它与城市的关系有关,建筑师应该思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不为建造而建造。

本文图片由迹 · 建筑事务所(TAO)提供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