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要“自绝于”人形机器人行业?其唱衰“暴论”有无道理?

2025-04-04 11:59
河北

2025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有一个资本大佬,凭借一己之力,给了人形机器人赛道“当头一棒”。

这个大佬就是金沙江创投总经理朱啸虎。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他们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的投资,而且表达了他对各种人形机器人不停秀动作的“反感”,“现在是个人形机器人就会翻跟头。”

视频截图

访谈中,朱啸虎毫不留情地泼冷水:“我们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最近几个月都在退出……我问这几个CEO,你们商业化可能的客户在哪里?我感觉他们说的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客户,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

从投资角度,尤其是天使轮投资的角度看,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得非常快”,朱啸虎此时退出天使轮投资,其实是十分合理的,可以赚到了不少钱。

但错误的是,朱啸虎退出后,就公开发表这番言论,“吃完饭就砸锅”,不太道德。

有网友表示,如果朱啸虎一开始没投人形机器人企业,那么,无论如何“暴论”都是可以的,但“明明下场投了,而且趁着行业火热隔轮退了,还不忘背刺自己的portfolio”,是“妥妥的渣男行为”,“过河拆桥装什么大尾巴狼”。

网友评论截图

人形机器人行业也不惯着朱啸虎。人形机器人创业者,众擎机器人CEO赵同阳认为朱啸虎“比较适合今年投入后年就见效的快餐式项目”,“用眼前看到的来否定未来”。

赵同阳还开怼朱啸虎,“这种投资人不配持有宇树科技等人形机器人公司一毛钱股份”,否则就是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玷污。

朱啸虎这番话可能已“得罪了”整个人形机器行业,有点“自绝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意味。

创投圈也看不下去了,经纬的张颖隔空劝说朱啸虎,认为未来的机器人赛道的优质公司“谁还会跟他聊?更不用说拿他钱了。”

对此,“刃辛机器人”认为,人形机器人赛道没了朱啸虎的投资,也不会就此就要吃“带毛的猪”了。

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融资十分火热。据权威数据,仅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就完成了近20亿元融资,涉及20笔交易,远超去年同期的12亿元。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融资总额突破155亿元,中国市场以70亿元的规模占据近半壁江山。

当然,朱啸虎对人形机器人的一番评价,也值得业内人士深思。人形机器人赛道,是不是过于火热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时间,到底在何时?

人形机器人难落地?

朱啸虎对人形机器人“泼”的一个重要的“冷水”就是——人形机器人没有商业化落地场景。

朱啸虎表示,人形机器人“以前最主要的市场需求是做研究,要么是高校,要么是你的竞争对手,今天又多了一个新客户——央企买回去做前台展示。”

“这种客户都不是我们喜欢的客户”,“我们喜欢的是可持续的,能够给客户创造价值的商业化,今天我觉得,在这里面还看不太到。”

朱啸虎说的不无道理,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并没有为客户创造持续的价值,让客户持续来买单。

此前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就曾表示,如果造出一个像人一样有脑子且灵巧的机器人,就是卖一亿元一台,也有人卖。可惜,目前造不出来。

与朱啸虎一样唱衰人形机器人的,还有互联网大佬傅盛。

在与《财经》执行主编马克对话中,傅盛坚定地认为,人形机器人落地太难、应用太远。“至少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无法落地”。

傅盛还表示,他在硅谷和一个专门做机器人数据标注的专家聊天时,这位专家更加看空人形机器人行业,认为人形机器人可能未来十年都无法落地。

至于原因,傅盛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成功率,至少做到99.99%才能商用。这就好比L4级无人驾驶,必须将意外控制在0.01%,否则无法落地。“如果一个机器人抓100个盘子摔了1个,那它就没办法落地商用。”

作为全球顶级投行,高盛在2月对宇树科技等进行了调研。

据网络资料,调研重点之一是宇树科技H1人形机器人,认为H1与真正大规模工业应用仍有差距。

为此,高盛预测2027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仅为7.6万台,远低于部分机构的乐观预期;2032年增长至50.2万台,但相较于动辄千万级的市场畅想,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之所以大众认为朱啸虎、傅盛,乃至高盛对人形机器人的评价是“唱衰”,那是因为大众被人形机器人上央视跳秧歌、翻跟头的视频所误导,认为“都会翻跟头了,那干一点基本的人类工作,应该可以了”。

而且,在媒体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变得十分火热,甚至在股市“造出”一堆“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不断对行业推波助澜。

机器人专家、仓库机器人公司 Robust AI 的设计和人机交互副总裁 Leila Takayama 就表示:“我担心我们正处于炒作时期的顶峰。”

其实,这些人形机器人动作的视频,某种程度上看,仅仅是执行了预编程动作程序而已,并不具有泛用性,换一个场景就会出问题。

春晚表演的人形机器人下台后,每个机器人身边都有一位工作人员,时刻关注机器人的状态,而且手上似乎拿了遥控器。

春晚机器人视频截图,可见工作人员可能手拿遥控器

宇视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也坦言,“你能让他(人形机器人)倒立、空翻,或者做一些避障,这些都是针对固定任务做了专门的AI训练”,是单一功能的AI,而“泛用性的AI还是不太够。”

全球整个机器人的AI还不够先进,尚没有具有突破性的机器人AI大模型,即缺乏“大脑”。王兴兴表示,全球都还在等待真正的机器人大脑的诞生。

高盛在调研中也表示,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上表现出色,能流畅行走、跳跃,甚至跳舞。但是,如果把它放进工厂,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用波士顿动力创始人的话说,就是目前人形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炫耀,而不是一种生产力”。

别总是“算小账”

朱啸虎、高盛,乃至波士顿动力创始人、王兴兴等人的言论,其实都是基于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情况进行的评价以及预测。

人形机器人按照目前的发展节奏,商业化落地的时间可能漫长,这考验着投资者智慧。

在风险投资的老家——美国,对于所投资的项目,更接受5年甚至10年的企业成长周期,更喜欢听更宏大的“故事”,更愿意追逐尚未商业化的前沿技术赛道。

风险投资传到了中国之后,在发展中逐渐变了味,一部分风险投资者变得不接受“风险”,也不愿等待,都开始“算小账”,急着赚确定的钱,赚快钱了。

具体来说,这些投资者关注的是3年之内,企业能否创造稳定的商业营收,能否在短期内让客户高速增长,能否形成足够坚实的壁垒。

朱啸虎则更苛刻,他曾公开表示:“我们投资人,能投的是一年之内能赚回来的企业,我们最希望是六个月能赚回来的。如果是两年才能赚回来的,这个商业模式就是庞氏骗局。”

朱啸虎的这番话十分符合赵同阳对他的评价——“比较适合那种今年投入后年就见效的快餐式项目。”

按照朱啸虎“赚快钱”的策略,只能够选出短期能高速成长的独角兽,而错失“长期主义”的项目。

人形机器人赛道,目前看来,是“长期主义”的项目。高盛、傅盛唱衰的理由,就是人形机器人不能说不是巨大的创新,但五到十年都无法商业化落地。

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某种程度上看,并不尽然。

科技的发展前景,绝非一眼就能看穿的。君不见,此前面对美国的芯片“卡脖子”,若等待我国芯片行业的奋起直追,似乎很困难,但是,Deepseek的突然问世,从另一个角度一招破敌。

中关村论坛上,科技大佬们聊到人形机器人的具体落地时间,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目前我国政策、资金、市场全力压到了人形机器人赛道,合力巨大,在数量众多的聪明人努力下,商业化落地时间不可能太慢。

宇树科技王兴兴就在2025年初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他依此预测,2025年年底前,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量级,并将于2026年应用于一些基础服务业和工业领域。

“刃辛机器人”认为,人形机器人赛道极有可能快速迎来一个Deepseek时刻,这一天不可能太漫长。

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早已开始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实践,他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是“润物细无声”的形式,“等到三五年之后,大家会发现人形机器人已经遍地都是了”。

赵同阳也认为,人形机器人在五年之内几乎无处不在,而且这是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以来最刺激的一次工业革命,甚至长远的改变人类历史。

朱啸虎屡被“打脸”

人形机器人行业对于朱啸虎的唱衰“暴论”,大可不必在意。

此前,朱啸虎投资失败的项目“一箩筐”。

互联网时代,朱啸虎就成功地错过了今日头条、美团、拼多多的项目。就连朱啸虎经常挂在嘴边的小红书投资,背后也有隐情。

朱啸虎曾在凤凰网财经《封面》访谈中自豪地表示,小红书是目前他所投资项目中收益最高的一个。但是,这个项目的投资,更多地归功于金沙江创投的另一名女性投资者——张予彤。

2013年,张予彤作为斯坦福华人创业协会的主席,为创业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文超带着他的商业计划参加了张予彤组织的暑期创新项目评选。尽管面临诸多限制条件,但毛文超的项目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获得投资的天使项目。该项目名为“私奔中国”,也就是小红书的前身。

目前朱啸虎已经“开除”了张予彤,而这又涉及朱啸虎刚刚的一次被“打脸”。

那时,金沙江创投面对月之暗面项目,朱啸虎坚持“算小账、赚快钱”的策略,认为月之暗面及其创始人很难商业化落地等,所以拒绝投资。同为金沙江创投的张予彤,无法改变朱啸虎决定,只能暗中相助。

结果,月之暗面很快就做出了kimi,而且kimi估值迅速飙升到25亿美元,跻身大模型第一梯队。

朱啸虎错过月之暗面项目,错失“泼天富贵”,气急败坏,不仅要到香港仲裁,还恼羞成怒,认为张予彤吃里扒外,要“开除”张予彤。一时间,舆论哗然,朱啸虎屡上头条。

总体来说,目前看衰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人还是少数,朱啸虎之流,绝非主流。

哪怕是朱啸虎这样的“看衰派”,千寻智能创始人的韩峰涛在接受“智能涌现”采访时,也表示:“我觉得到今年年底,他们肯定就看好和相信了。”

他认为,这些投资人之所以看衰,是因为没看到中国企业能把东西做出来。而且,从技术发展来看,具身智能已经具备落地的基础技术能力了。

人形机器人赛道即使没了朱啸虎的投资,也不会就此要吃“带毛的猪”了。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投融资也火热进行中。

据权威数据,仅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就完成了近20亿元融资,涉及20笔交易,远超去年同期的12亿元。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融资总额突破155亿元,中国市场以70亿元的规模占据近半壁江山。

对于未来,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国以52%的全球企业参与度在人形机器人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比例位居世界第一。(文/刃辛机器人 陈重山

参考资料

[1] 《金沙江朱啸虎:我们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投中网,刘燕秋

[2] 《朱啸虎看不上的赛道,腾讯投了150亿独角兽》,铅笔道,阿欣

[2] 《千寻智能韩峰涛:到2025年底,投资人会更看好具身智能》,智能涌现,王方玉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