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人物】杨兰春
2019-02-26 14:56
河北
杨 兰 春
杨兰春(1920—2009.6),武安市管陶乡列江村人,国家一级编剧,全国著名戏曲编剧、导演艺术家。曾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第四届副主席,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代豫剧经典《朝阳沟》的编剧兼导演,被誉为《朝阳沟》之父。
杨兰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乳名有根,十三岁为谋生学过补锅,十四岁跑到西部山区陆渠村入杜更会戏班学唱武安落子。为生计刻苦学艺,很快即可熟背十几部戏词。
➤杨兰春
1950年秋,杨兰春被推荐到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学习,入学考试使只上过三年初小的他为了难。面对专家考官,他决定扬长避短,以特长取胜。他想,唱一段武安落子怕不中,于是跑到外边找了4块瓦片,叮叮当当敲打着说起了自编的快板书:“墙上画虎不咬人,蒜臼和面不胜盆。埋人不如娶媳妇,油棺材不如油大门……”那充满生活气息的台词和武安落子掺和着河南坠子的声腔,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他被顺利录取了。
系统的学习培训,使杨兰春艺术功底日臻成熟。其间,他和田川、胡沙合作,将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成同名歌剧,由著名作曲家马可作曲。1953年,由郭兰英主演的歌剧《小二黑结婚》正式演出,引起轰动,成了继歌剧《白毛女》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影响较大的歌剧。是年夏,毕业后的杨兰春被分配到河南省歌剧团任业务副团长兼导演。之后调任河南豫剧院艺术室主任兼三团团长。
1958年3月,河南准备召开全省文化局长会,省文化事业管理局领导希望杨兰春编排一本新戏在会上演出。他根据长期生活积累和艺术积淀,采用流水作业,边写剧本边配曲边排练,奋战7天7夜,编排出现代豫剧《朝阳沟》,3月20日在郑州北下街河南剧院首场演出获好评,后经不断演出加工,越唱越响。
➤《朝阳沟》1964年元旦在北京演出,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1959年,生性耿直的杨兰春因“讲真话”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到方城县石窝村劳动改造。他深得群众同情爱戴,之后平反。过春节时,他自编了一副春联自勉:“同年同度一瞬苦,同庆同贺万民欢。”横联是“冬去春回”。杨兰春一生编导剧目100余个,多为精品佳作。他为豫剧大师马金凤导演的《花打朝》享誉全国,成为马派的保留剧目;《小二黑结婚》《冬去春来》《刘胡兰》等已成豫剧经典;一曲现代豫剧《朝阳沟》唱响大江南北五十年而不衰,成为豫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009年6月2日,杨兰春在郑州病逝,安葬在故乡。郑州家中简易的灵堂前,悬挂着河南戏剧界名人送的挽联:“生倔犟死倔犟难描难绘杨兰春,人也留天也留难割难舍朝阳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