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系列宣传— 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普法宣传
315
消费者权益日
一、2025年“3·15”主题解读
“共筑满意消费”
核心目标:通过强化消费维权、优化消费环境、传播消费知识,提升消费体验,推动社会共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大方向:
权益保障:聚焦消费者“急难愁盼”,解决消费领域难点堵点问题;
协同共治:凝聚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合力,构建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
信心提振:让消费者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二、“3·15”的意义与价值
国际背景:
起源于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设立,旨在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促进国际合作。
社会意义:
教育警示:通过曝光侵权行为(如虚假宣传、假劣商品),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
企业规范:倒逼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改善产品品质;
经济驱动: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内需的重要保障。
三、消费者九大基本权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以下权利:
安全权: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知情权:知悉商品真实信息(如成分、生产日期、价格等);
选择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拒绝强制交易;
公平交易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商品;
求偿权:因消费受损时,依法获得赔偿;
结社权:成立或加入维护自身权益的社会组织;
获得知识权:掌握消费与维权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受尊重权:人格尊严、隐私及风俗习惯受保护;
监督权:对商品、服务及维权工作进行监督。
四、消费者维权实用指南
(一)保留关键证据
凭证类型:购物小票、发票、合同、聊天记录、交易截图、商品包装等。
特别提示:网购需保存订单信息、物流记录及网页公证截图11。
(二)维权四大途径
协商解决:优先与商家沟通,要求退换货或赔偿;
投诉举报:拨打12315热线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网站/小程序);
通过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提交投诉。
行政调解:向市场监管部门及其它主管部门申请调解,涉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可立案查处;
司法诉讼:若调解无果,可向法院起诉,主张三倍赔偿(欺诈行为)或惩罚性赔偿(人身伤害)。
温馨提示:理性消费,留存凭证,遇纠纷及时维权!关注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消费警示,共建满意消费环境。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专题
原标题:《“3.15”系列宣传— 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普法宣传》